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长安多丽人 > 第446章 扶摇贷和少连奖

第446章 扶摇贷和少连奖(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曹氏见刘翁病情虽稳,却仍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心中焦灼万分。

她深信佛法无边,功德可抵业障,延寿增福。

于是,除了精心侍奉汤药外,便是带着仆从,捧着大把的银钱,满长安城地往各大寺庙里捐香火钱,为刘翁点长明灯,诵长寿经,祈求佛祖保佑。

不止自己捐,还拉着刘绰一起捐。

“绰绰,今日随阿娘去趟青龙寺吧。为你祖父,也为了二郎,祈福积德,心越诚越好。你如今是郡主,福缘深厚,亲自去跪拜,佛祖定然更能感知我们的诚心。”

给刚刘翁做了针灸理疗的刘绰看着母亲一脸诚挚的面容,有些哭笑不得。

她反握住曹氏的手,柔声劝道:“阿娘,塑金身、添灯油,固然是‘积德’,但女儿以为,还有一种‘功德’,或许更为实在。”

“你是说施粥?”曹氏疑惑道,“馒头和粥都施过两轮了。”

刘绰卖关子道:“女儿有办法,让这份善心不止在长安城,还能散播到整个大唐。”

“什么办法?”曹氏激动得双眼发亮。

“在遍布各处的云舒布庄设立一项基金……嗯,就是专款,帮助那些有志向学却囊中羞涩的学子,或是想做小本买卖却缺乏本钱的百姓。阿娘,您想,我们帮助一个学子,他或许就能成才,将来为国效力,惠及一方;我们帮助一个商贩,他或许就能养活一家,安居乐业。这不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德么?”

“有道理!这也是实打实的功德!”曹氏闻言,面露迟疑,“馒头和粥不值多少钱,咱们如今多少都送得起。读书、做生意可费钱得紧,开了头,施舍多少才够?给谁不给谁怎么定?我们有去哪里找这些真正需要的人?”

刘绰笑道:“剩下的交给我吧!”

两个月内,云舒布庄在大唐各道的总管陆续收到了指令:以刘翁的名义,在各大城镇的云舒布庄内,设立“扶摇助学贷”与“春风商贷”两项专款。

“扶摇助学贷”面向所有通过当地官学或知名私学考核、证实其学业优异但因家贫难以继续学业的学子。

只需提供学堂开具的考入或优异成绩证明,并由一名有功名在身或当地有信誉之人作保,即可申请无息贷款,用于支付束修、书籍、笔墨纸砚乃至部分生活费用。

还款期限定为学子取得功名或学成就业后有稳定收入之日起,五年内还清即可。

“春风商贷”则面向有意经营小本生意、缺乏启动资金的平民。

需提供详实可行的经营计划,并有一定抵押或担保,可申请两年无息、第三年起低息的贷款,旨在助其起步,而非牟利,也是五年内还清。

消息一出,首先在长安学子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以往寒门学子求学,多靠族中公产、亲友接济或依附高门,如此公开、普惠且条件优厚的助学贷款,实属闻所未闻。

起初还有人怀疑是噱头,或有苛刻隐藏条款,但真有几位穷苦学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往东西两市的云舒布庄。

在查验了学堂证明和担保后,当他们真的顺利拿到了盖有云舒布庄印信的贷款契约以及第一笔钱款时,质疑声瞬间变成了由衷的赞叹与感激。

“刘公高义!郡主仁心!”之声,开始在士林学子间流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