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935章 皇太子的十年之约

第935章 皇太子的十年之约(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以后每年的中秋节,咱们都能吃到这样的饭食吗?」

大女儿一顿风卷残云,吃的有些撑著之后,终于恢复了些女孩子的内向和羞怯。

她最关心的,就是今日吃到这一顿美食后,往后的日子里能不能还有。

「能!」万五回答的斩钉截铁,「官上说了,辽王殿下正缺咱们这样的汉家子。

到了地方,咱要什么有什么,别说每年中秋节,就是每个月吃一次也能办得到。」

辽藩的官员已经给万五等人普及了西边的知识,这些人这才知道朝廷在安西的西边打下了更大更富裕的疆土。

万五也才明白,去年和今年早些,长安城张灯结彩,那些学生们穿著军装,扛著长枪喊著口号满街游行是因为什么了。

西去一万里,万五其实最初是比较抗拒的,离家太远了,听说那里汉人也不多。

但是现在他想通了,与其留在家里穷死,为什么不拼一把呢。

「开疆好啊,开疆了我们这些穷人,才有活路。」万五砸吧著嘴,又饮下一大碗酒。

而正当他们这些灾民在大吃大喝的时候,银川城也在发生著巨变。

整个城市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建起了一座座可以临时安置灾民的房屋,以及完善为灾民培训、打短工所需的政策和机制。

对于莫子布来说,这次山河四省的大蝗灾,其实是个非常好的契机。

没有大灾的刺激,你想要上千万的人一路往西去移民,做梦呢。

而这些心甘情愿出去的灾民,就是安西使司和泰西三藩最好的补剂,有了他们,大虞就能够快速在欧洲有一席之地,彻底把东西方绑在一起。

且这个机会不但在大虞有,在欧洲同样也具备。

因为经过拿破仑战争和此前的俄土战争等来回拉锯,后世拥有两千万人口的罗马尼亚,现在只有六十余万人。

六百多万人口的保加利亚只有三十七万人。

两百五十万人口的摩尔多瓦甚至只有十万人上下。

且这三国男丁大幅度减少,成年男子占比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刚刚从辽藩发回来的统计,摩尔多瓦公国全国十六岁到三十六岁的男丁,只有七千五百人。

多好的机会啊,在民族主义开始于全欧洲抬头的当口,一个两三百万人口的民族,就已经很难吞下了。

可是这三国加起来都只有一百万出头,男丁占比还少,分别吞并的话,大虞完全可以用人口直接把他们全部洗一遍,而且英法普俄等欧陆大国还没法反对。

要是现在不赶紧堆人,等他们用十来年把人口恢复之后,再想吞并,就极难极难了。

因此莫子布制定了严格的移民方案,要用最好最安全的方案,把前几批移民送过去,用最大限度提高的生存率,继续吸引后续移民。

具体则是先把移民通过火车汇聚到银川和兰州,不追求立刻全部运到黑海四周,而是让他们一步步的适应。

特别是对于黑海西岸三国情况,主要是气温和环境不通过对于农业的影响,提前教授,让移民们熟悉黑海西岸的农耕情况,去了就能直接开始生产。

安西使司,河中行省,里海东岸,思齐港(土库曼巴希)。

这里是从里海东岸向西岸高凉州地区出发的关键港口。

大虞在里海经过二十年的积累,终于有了足够的商船,在蒸汽机的帮助下,除了大风大浪外,其他时间都能航船。

而港湾所在的月氏海(潟湖),又是整个安西四省最重要的粗盐产地。

。。。。

虽然这里产的里海黑盐味道微微发苦,人吃只是一少部分,但产量大,用来做腌肉、奶酪,以及牛羊盐砖,青贮饲料防腐等等方面还是很好用的。

至于咸海,虽然它叫咸海,但实际近海含盐量在此时并不高,因此产盐量很少。

大佬森带著一票官员和侍卫,正在港口实地了解开发情况,未来这个港口肯定是要在移民中起到巨大作用的。

听取了细致的报告后,一行人随便找了个地方就开始吃饭。

按说,此时战争已经结束,大佬森其实早就该回去,莫子布都派人来催了几次,但大佬森却舍不得走。

如今安西和泰西三藩正是百废待兴,大力发展的好时机,也是他前半生耗尽心血的功成之地。

如今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差一点就圆满,大佬森是真舍不得走。

这份舍不得,甚至超过了他对于皇位的渴望,大佬森曾笑著对林则徐说。

「做一个皇帝名留青史,历朝历代加起来有几百人了,哪怕是圣君明主也有几十人之多。

可是作为一个为国开万里疆,给子孙后代留下如此庞大遗产的太子名留青史,五千年上下估计没有几人。」

「甚至我若是在完成这一切后病逝在了安西,恐怕后人对我的评价,比我真登基当了皇帝还要高。」

林则徐不得不服莫家人的脑袋,这都是怎么长的,你是咋能想到这个方向去的?

不过他一想,这也确实是事实,这样的皇太子累死在了安西,那得引起多少遐想啊!

恐怕之后大虞朝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后世子孙第一个想起的遗憾,就是那么优秀的太子没能登基治理天下,以至于现在出了问题。

到时候那就不是什么皇太子了,那是亿万百姓心中比三皇五帝还要高大的圣人、神仙。

「元抚,我走之后,安西使司会交给你,我需要你在这里服务至少十年。

因为十年时间,才能在把安西使司所有省府县的坎儿井维护好,让安西的人□承载量达到一千万。

有这一千万人在,咱们就什么也不怕了,哪怕是单单用安西使司和泰西三藩对抗整个欧罗巴诸国,也有周旋的实力了。」

林则徐面露苦笑,他最开始留在辽王莫洲身边,那是因为当时年轻,需要到艰苦地方攒资历,当然也有他很喜欢这种开疆拓土和白纸上作画的感觉。

但他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在安西做了快十年的官,什么都见过,已经有资历回到中枢,去大虞真正的核心区域做官积累经验了。

可是责任感又驱使著林则徐,他知道自己是接替皇太子掌控安西的最佳人选,无论是谁来,都不可能比他这个在安西呆了这么长时间的人干的更好。

短暂的迟疑过后,林则徐对著大佬森拱了拱手,「臣必将不负殿下所托,把安西按照太子殿下的设计,萧规曹随,建设好这片广袤的新疆!」

大佬森满意的点了点头,「十年后,我五十五岁,你四十二岁,正是我精力下滑,最需要一位能臣辅佐的时候。

而你则正当壮年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善于理政。

到了那时,就是我们君臣相得,一起名留青史的时候了。」

「殿下还准备在安西呆两年?」林则徐稍稍一算,就知道时间不对,因为十年按现在起算,那么当是皇太子五十三岁,他四十岁。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皇太子还准备在安西呆两年。

大佬森点了点头,「确切地说是一年多点,因为现在已经过了中秋了。」

说著,大佬森把一叠甘肃发回的资料交给林则徐看。

「短短四个月,汇聚到银川和兰州的灾民,就已经超过了六十万,照这个速度,一年至少有一百五十万难民向西。」

大佬森摸著下巴,思索著说道:「这速度可比当年洪武大移民和湖广填四川快多了,几乎是一年在干十年的事。

速度如此之前,其中铁路的修通,可能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这又显然超出了安西使司能接纳的上限,且铁路都用来运人了,中土通往安西的货物怎么办?」

大佬森又掏出了一份计划表给林则徐,「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案,元抚你仔细看看,帮我斧正一二。」

林则徐又赶紧接过来,仔细看了一刻钟多点后,他心悦诚服的对著大佬森施了一礼,敬佩的说道:「殿下爱民如子,目光深远,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银川左近素称塞上江南,兰州也是黄河上游最富庶之地,这里短时间承载几百万移民绝没有问题。

只要官府调配得当,这上千万断断续续来的移民不但不是朝廷的负担,反而还会成为朝廷解决甘肃问题的良机。」

大佬森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不急著把所有移民都拉到万里之外,而是让他们一路走,一路适应。

比如在银川,移民可以帮著建设城池,修建铁路,甚至帮助当地百姓耕种放牧等等。

甘肃也缺人啊,这些移民完全可以用劳动赚取到养活自己的钱粮,还能一步步适应。

之后边走边做短工,在充分利用火车运力的情况下,慢慢到达河中,最后在河中经过最后适应,成批次前往黑海西岸。

「这是个好办法,但是操作起来却很困难,比如灾民到了甘肃不愿走了怎么办,甘肃本地官府扣住人不让走怎么办?

火车何时运货何时运民,本地人欺骗灾民压低报酬甚至不给报酬,灾民不老实犯下案子就跑路怎么办?」

大佬森一口气抛出六七个问题,然后笑著看向林则徐,「这都需要一员能力极强的国之干臣,才能做好这件事。」

林则徐懂了,「臣愿意到甘肃负责灾民西进事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