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936章 谁能成为新时代的圣人

第936章 谁能成为新时代的圣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936章谁能成为新时代的圣人

「大虞朝的官可不好做,每向上走一步,都要历经艰险,管你是不是宰辅之才,都要先到泥地里打滚。」

甫到金城兰州,一大堆的事情就迎面扑来,林则徐身边的黄冕忍不住吐槽道:「南海伯走的可真快,好像多留下一秒就会有什么风险一般。」

黄冕是湖南长沙人,历史上就是林则徐的好搭档。

特别是历史上因为抵抗英军被发配到新疆后,黄冕跟著林则徐在新疆兴修水利,迁移汉民十余万,屯垦良田五十余万亩,功绩相当之大。

因为这五十多万亩良田,在之后的时间里,成了汉人在新疆最坚实的依靠和最大的汉民聚居地之一。

阿古柏之乱时,左宗棠没有到达新疆之前。

在北疆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徐学功、孔才、沈廷秀、赵兴体等人和他们手下的汉民义勇,超过六成都是这些屯田百姓或者管理屯田百姓的将官后人。

而听到如今才二土来岁的黄冕有些轻率的吐槽,林则徐哈哈笑著回应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拔于行伍,这是汉唐时期的老规矩了。

不过汉唐时科举制还没有出现或者没有成型,天子实际上能控制的,不过是两都所在的关中和中原,地方上主要还是靠与豪强共治。

所谓起于州郡的宰相,实际上就是让地方豪强通过察举进入中枢,天子给他们高官厚禄,他们让地方效忠中央,保证国家一统而已。

拔于行伍的猛将也差不多,那是给次一等,非世家望族的寒门豪强一个进身之阶,用他们来拱卫天子,钳制世家。

普通人在地方上能混个肚儿圆就不错了,哪有时间养的胖大身材,还习得一身好本领。

你看汉唐时那些猛将,混的再差,家乡也是有几百亩田的。

及至唐末,黄巢挖了一半世家的根基,紧跟著来的牙兵牙将们则挖了另一半。

等到宋太祖建立新朝,世家还没缓过神来呢,就被极力推崇科举制的新朝给断了根,加上印刷术不断发展,他们彻底没了大规模复活的可能。

到了大明,全天下就是读书人的了,中央的政令可以达到最边缘的府县,四面八方的轻易就能被选上来,天子也只需要在帝都垂拱而治。

大明的宰辅之才再也不需要下到州县才能帮助天子控制全天下,他们只需要在中央,通过庞大的文官系统便能控制国家的运转。

所以在大明,宰辅之才最大的挑战,恰恰是如何能更顺畅驱使朝廷中枢为代表的文官系统协助君王治理天下,宰辅皆出翰林院,就不稀奇了。」

黄冕若有所悟,他摸了摸刚刚蓄出来的一点胡须,接口说道:「而我大虞,疆域远超历朝历代,何止万万里,也就仅仅逊于把四大汗国都算作镇藩的蒙元了。

这么大的疆域,完全套用神州本土的府县制实在不现实。

为了能牢固占据这些土地,陛下不得不在神州本土之外与拓殖移民共天下。

这就导致大虞朝又开始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拔于行伍,咱们这些做官的,又得满世界跑才行。」

林则徐看著远处正在兴建的移民棚屋陷入了沉思,神态不知道是想点头赞同黄冕的话,还是要摇头反对。

半晌,他才缓缓说道:「说实话,大虞朝未来在何方,不光是我们不知道,我看陛下也不知道。

本朝实在太奇特了,完全没有先例,我上次回京述职,陛下也显得有些头痛O

万岁固然是千古一帝,太子殿下也是天纵英主,圣明烛照,可是皇太孙呢,第四代君王呢?

他们还能拥有陛下和殿下这样的能力吗,能有那个心胸和才情,治理好这样的寰宇帝国吗?」

黄冕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可以说大虞朝的有识之士都思考过,但都没有一个结论。

「这事呀,我看就是孔圣人复活,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黄冕叹息著说道。

「孔圣人当然不行,春秋比起现在就是小国寡民而已,今人的事,唯有今人自己才可以解决。

我想,未来谁能为大虞朝,为华夏民族解决这个问题,他就是新时代的圣人了!」

林则徐颇有些踌躇满志,他很想当这个开天辟地的圣人,但同时他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来完成这样的壮举。

而就在林则徐到达甘肃开始主持全局后,灾民的浪潮更加汹涌。

因为除了天灾的影响之外,还因为昔日朝廷给的。

哪个府县移民的更多,官吏们的奖赏就更多。

这种政绩中移民指标过高的情况短时间得不到扭转,也不敢轻易扭转。

这要是扭转了,后面没天灾了怎么办,再来反复一次吗?

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可能在政策上如此快速来回横跳。

于是大虞朝从皇帝到巡抚这样的地方大员,只能全部手心捏著汗,看著灾民的大潮,向著未知彼岸猛冲过去。

就在万五他们到达银川的一个月后,短时间内银太线的运力也跟不上了,移民以每月三十万,一年接近四百万的规模,大规模向西而来。

黄冕口中的原甘肃巡抚,岭南三忠陈子壮的四世孙,南海伯陈绍文为什么溜的那么快。

就是他完全无法胜任这个职务了,只能怪快点跑,跑慢了一个不好,就得出事。

好在莫子布也知道林则徐压力极大,于是把能力极强的南洋使司泰平省总督李銮调到了陕西,让他就任川陕总督,全力配合林则徐安置灾民。

同时还让次辅曹振铺前往洛阳坐镇,全权调配物资,从南洋来的大米直接经过京杭运河运到开封,再把河南的粮食征发起来,走刚恢复的渭水运河往陕甘调,以保障物资的供应。

银川府西北,镇北堡。

这里位于贺兰山东麓,宁夏黄河冲积平原的边缘,天气干燥,降水稀少。

放眼四野,都是低矮的灌木丛和草甸子,拿著望远镜登高望远时,甚至能够看得见远处的戈壁。

「这手艺,嘿,是真不孬啊!」来自河南汝州郏县的孟老汉看著万五打造的大衣柜,啧啧赞叹。

「这些当官的,是瞎了眼了,你这号子的手艺人他们也舍得放你出去戍边?

孟老汉六十多了,思想还停留在满清时期,从而把现在大虞朝推进的拓殖行动,当成了以往满清抽汉民去西域和西南实边。

呃,实际上好像也差不多,只是规模大小和最终目的的区别。

万五摆了摆手,「是我自己要出来的,凭这手艺,自己吃饭倒是够了,可我那帮跟著我十几年的箱工弟兄没处安置啊!

终南山上能砍的大树都砍了,让他们散著去泰西,又怕他们被欺负,于脆我领个头,带著他们一起出去闯。」

孟老汉听完满脸佩服的伸出大拇指,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后生,你是个讲究人,能干大事,当官的眼还是没瞎。

你这样的好汉,还有好手艺,那就该放出去,去给咱子孙后代抢地盘去!」

万五听完也哈哈大笑了起来,虽然妻子有点埋怨他为了兄弟们不顾家人往西跑,但万五自己却很沉醉于这种梁山泊式好大哥的快感中。

「孟大伯,今天这活干完,我就该走了,不然官家的学分我修不够,年底往敦煌去的火车就没我的份了。」

万五再次打磨了一下,确定这大衣柜没啥问题的之后,方才对孟老汉说道。

按照新任甘肃总督林则徐的命令,所有的移民都必须要通过学习积累分数,达到标准分以上之后,才能往西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