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谁能成为新时代的圣人(2 / 2)
具体的学习项目包括气候、地理、农耕、畜牧四项,主要就是帮助他们到了泰西三藩的地盘上之后,马上就能投入生产。
其中十二岁以上,四十二岁以下的男丁还要通过骑术、射术、刺刀战术和短刀与拳脚的修习。
至于移民在本地的生活成本,由官府负担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要靠自己出去找活干。
而银川乃至整个甘肃,其实非常缺劳动力,因为当年西北大乱后,中原填陕甘的总共也就几百万人。
且这几百万人在之后的三十年中,第二代、第三代还大量被抽调前往安西使司和高凉州移民。
因此甘肃和部分陕西北部府县,人口一直是处于低位运行的。
这也是大佬森和林则徐认为这次山河四省大规模灾民过来,对甘肃是个好事的原因。
让这些移民通过走一路打工一路的方式,填补甘肃的劳动力缺口。
还可以从中筛选出身体与意志确实不适合去泰西三藩的,直接把这些人留下甘肃充实地方。
林则徐根据皇帝推行的新式科举,创立的这个移民学分制,就是为了适应这个移民办法而生的。
那些多次,甚至多年都无法完成学分的人,就代表他们不适合西去,于脆就留在甘肃。
不过这要做的非常隐蔽,不然人人都不会去学习了,因为比起去遥远的泰西三藩地,留在甘肃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大佬森要表奏林则徐为甘肃总督的原因,太子殿下只相信林则徐能办好这件事。
而万五此刻发挥木工本领,来这镇北堡为孟老汉打造家具,就是因为他的小团体中有人学分不够,所以要等到今年晚些考试通过之后,才会获准登上火车。
一听万五要走了,孟老汉露出了不舍的神情,「三十年前,小老儿跟你差不多大,穷的全家八口人挤在一起茅草棚子里面。
五兄弟个个是光棍,没有哪家父母舍得把女儿推进火坑,我们也不好意思祸害人家女子。」
说到这,孟老汉向著京城的方向拱了拱手,「好在这个时候,陛下平定了陕甘大乱,要抽调人来戍边,我们五兄弟就报了名。
留了大哥和小妹在家奉养父母,其余人跟著差役就来了这镇北堡,后来二哥他们又去了安西。」
万五听完,啧啧称赞,「孟老伯,那你可赚大了,这地我看了,虽然下雨不多,但有贺兰山的积雪融水,庄稼不缺灌溉,还能养牛养羊。
听说你们一家随便都有几百亩地,粗浅种一种,那就不缺吃喝。」
「不缺,那真是不缺了!」孟老汉咧嘴笑了起来,提到如今的生活,眉眼间的皱纹都仿佛舒展开来了。
「老汉饿了半辈子的饭,壮年只有九十多斤,到了这镇北堡,快要入土了竟然能还有一百三十多。
这都是陛下爱护我们,百姓也愿意出去开疆拓土的功劳啊,不然挤在家里,穷也穷死了,哪能吃饱饭,更别提有后了」
孟老汉越说越高兴,挥手把远处十来岁的大孙子叫了过来,「去,告诉你爹,去地窖里把爷前年酿的好酒搞两坛出来,再杀只羊,我要留你万叔吃饭。」
万五刚要拒绝,孟老汉连忙摆手,「到这镇北堡了,你要江南的绫罗绸缎,岭南珍宝珠表,老汉我倾家荡产也买不起。
可是吃食,羊嘛,那就跟山上自己长的差不多,白面嘛,哪个月不吃个十几天的。」
「那就让老伯破费,我也不矫情了。」万五一看人家是真要请,而且这孟老汉家也确实不缺这点吃的,就答应了下来。
孟老汉笑的眯起了眼睛,又吩咐另一个孙子去把万五的妻子和儿女叫来,随即有些遗憾的说道:「只可惜,我当年来这镇北堡时都三十多了,还穷,实在娶不到本地女子,最后还是去了安西的二哥,给我抢了三个婆姨回来。
这葛罗禄妇人其实挺不错,能吃苦又顾家,就是眼珠子发浅,生的儿孙容易长一头卷发。
甚至我家老三还是黄头,气得我直接打发他去安西成家了。」
卧槽!
万五瞪大了眼睛,这么个干瘪瘪其貌不扬的老头子,你还能有三个婆姨伺候著?
而这时候他想起来了,前几日碰见那个年纪并不大,但有几分主母架势的女子,竟然不是这老汉的女儿,而是妻子。
好家伙,估计当年被抢过来送到镇北堡的时候,也就是十几岁吧!
他这才是真的被震撼了,因为婚姻关系是最能看出一个族群吃不吃香的。
不吃香的族群二十来岁帅小伙也很难找个合适的婆姨,吃香的族群,半老头子照样有外族女子贴过去。
傍晚,酒饱饭足的万五牵著一匹骡子驮著小儿子,领著妻子和长子、长女,往镇北堡的堡中赶去。
这才来一个月,十一岁的女儿身形就有些丰腴了,两个儿子也健壮了许多,更是活泼了许多,身上洋溢著对未来生活的极大希望。
等到了镇上,他的几个弟兄已经在等著他了。
何在礼不好意思的看著万五,吞吞吐吐的说道:「五哥,我前几日被凉王府左近卫选中了。
他们说额枪打得准,也有胆气,下个月特批我坐专列去定海半岛入伍(克里米亚半岛)。」
万五脸上满是欢喜,他握著何在礼的手,「这是好事啊,你一下就成了凉王的近卫,以后好好混就直接能当官了。
咋了,你以为五哥是哪样人,弟兄有了好前程,我还能不让你走?」
何在礼感激不已,「我们弟兄发过誓,要跟著五哥一起打拼,现在还没到地方我就要走,也太没义气了。」
「胡说甚,你过得好五哥才高兴,再说又不是你一走,咱就不是兄弟了,你好好干,说不得以后五哥还有要仰仗你的时候呢!」
万五虽然也舍不得兄弟走,但兄弟有了这么好的前程,那就是应该为他高兴。
「五哥,我把秀丫头嫁在这咧,那家我去看了,有上千亩的地,虽然只种了四百多亩,但还有牛羊几十头,吃喝够够的。
他们家还肯给三十银元的彩礼,也不要嫁妆,说秀丫头看上他哪个儿子就嫁给哪个,我便同意了。」
「这也是好事!」万五还是很高兴,「官上就说了,咱们到那边去,最好多去男人。
因为咱全是男人去,就可以很快娶了泰西女子,让那些泰西女子生咱汉家的娃。
多生一个咱的娃,未来就少一个跟咱作对的,你这个决定好,只要秀丫头自己愿意。」
其后,又有陆陆续续跟著万五一起来的乡党、同工们有人被选走。
有些是做了近卫,有些显露出了识字会算的天赋,成了预备的官吏。
万五也不气恼,笑呵呵的送走了这些兄弟,最后留在他身边的,也还是有以江大旗为首的百来人。
「不错,咱终南山的箱工可算是出了这么多人才了,留在这的,咱也别气馁,泰西三藩偌大的地盘,好好练武,以后兄弟齐心有咱闯荡的。」
万五确实还算个不错的首领,相当大气,也还能在士气低迷时鼓舞人心。
只是万五不知道,他身边从四百多人逐渐减少到百余人,这根本就是官府故意的。
泰西三藩自然需要万五这样有头脑,能领著人镇压地方的,但也不可能让他带著四五百人一起抱团,那到时候王府还能指挥的动他么!
这样百余人跟著万五,是最好的选择,人不多也不少,足够镇压土著,也不至于尾大不掉。
同时,被选走的相当于是定向培养,未来调遣、使用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