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战死·大怒·请战(1 / 2)
总之,这件事情真的让朱元璋几乎要一口老血呕出来——怎么就能直接让贼寇就那么顺顺畅畅地,从山西、河南、湖广等地,直接回到了陕西境内呢???
啊?就这么让他们给顺利过去了!
洪承畴还屁也不知道地继续带着军队前去集合地点——人家都跑到你老窝里面了你还什么都不知道!
等到到了地方之后,洪承畴才收到消息,然后就不得不直接带兵回返……这士卒会不会开始疲惫不堪?会不会意志消沉?最终导致作战能力不断下滑?
而最后,都这样了,还不能先修养修养,而是直接要赶那个六个月的期限,把这些军队四处布防,还要不断追击那些贼寇!
这最后是什么结果?能是什么结果?
大明的军队如果不吃一个大亏,那么那些贼寇就都是脑子发昏了。
兵贵神速不假,但欲速则不达同样是真理。朱由检固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也不指望他这个皇帝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难道不明白遇到大事的时候,一定不能急这个道理吗?
这又不是在军事方面的特殊理论,而是在所有事情、所有方向中都适用的道理。
朝堂中办事儿也不能急,急得失去分寸;朝廷想要推行什么政令,也不能过度着急;想要改革,同样不能着急;搞政治斗争,想要把谁搞死搞下去,也一样不能着急……
就像是他这样的开国之君,当时整治那群家伙的党羽的之后,也不是说就要在几个月里头全都杀光啊!
朱由检既然能够坐稳这个皇位,不应该这个道理也不明白吧?
……不是,他不会真的不明白这个道理吧?
这个问题不能想,越想,朱元璋就越觉得害怕——要是朱由检他真的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怎么办?要是他虽然知道,但也只是嘴上知道,依旧急躁非常可怎么办?
这一旦不能理解并且践行这个道理的话,那日后出问题的可不会只是这一次围剿啊!
这些贼寇绝对不可能一次性全都消灭干净,如果着急,那么最后很可能是这些贼寇又卷土重来,而且力量更加可怕;此外,北面的敌人,也会因为他这种着急而寻找到漏洞和机会……还有朝廷因为财政问题想要推行的什么改革措施,一样会因为这种着急而失败,甚至反过来让朝廷更加困窘,让百姓更加怨恨朝廷……
这么一来,最后,最后就是完了!
所以,朱由检他不会真的不明白吧?他应该是明白的吧?
“六月,明朝军队的副总兵艾万年、刘成功等人奉命带兵三千,前去支援被李自成所部围攻的甘肃宁州,结果支援不力,不得不退兵。可就在朝廷军队退到一个叫做巴家寨的地方的时候,正正好好一脚踩进了起义军的埋伏圈。”
“当即,早已埋伏在四周的起义军一跃而起,把朝廷军队彻底包围,艾万年被斩杀,其余士卒被斩杀一千余人,刘成功等人身负重伤,带着残部仓皇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