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解“忧”同志(2 / 2)
他对我说,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我去参加奥运,是他最大的梦想,让我不要夺走他的梦想,无论发生任何事,在我站在奥运的舞台上之前,他都不会死,要我向他保证,一定会努力训练。
他向周围人隐瞒了病情。
我们打算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就结婚,但并没有告诉双方的家人。
我度日如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即使在练习时,也无法专心投入,成绩当然不可能理想。我忍不住想,既然这样,不如干脆放弃比赛,但是,想到他难过的表情,我迟迟无法下决心。
在我独自烦恼时,刚好听到了杂货店的传闻,心想搞不好真的可以向我提供什么妙计,我抱着一线希望,写了这封信。
同信附上了回邮的信封,请助我一臂之力。”
总而言之,通过不断的信件交流,生活在未来的孩子们忽然意识到,这封信是来自于1979年的。
至于这家“解忧杂货店”,江弦是真的融了一家非常有名的个体户杂货店经营者的故事进去。
也就是乔秉益。
乔秉益是38年生人,1956年高中毕业后,在家乡摆起了小摊位,贩卖糖果。
后来他响应“城市人口下乡”号召,前往安徽务农,等到79年改革开放后,乔秉益回到回到SH市,找工作成了难题,没有工分、赚不到钱、家中还有四个孩子要抚养,生活非常困顿,走投无路之下,乔秉益重操旧业,在一棵小树旁搭了一个棚,开起了杂货店,贩卖水果杂货。
因为个体经营比较少,老百姓们总是更青睐光顾国营商店,对个体户多少有些不信任。
为此,乔老板想了很多招数,比如在店里贴上了一幅对联——“经商实事求是,赚钱合情合理”。
他还在提升服务上想办法。
比如,在店门口挂一盒火柴供大家免费取用,零卖的蜜饯包装要牢固不散,甚至为周边居民收集废瓶空瓶等等。
渐渐的,“乔老板”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买不到的东西“去乔老板那里找找”成了附近群众的口头禅。
也因此,在1979年,乔秉益就是月收入超过300元的人了,是嘉定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也是嘉定第一批领取个体工商营业证的人。
而在《解忧杂货店》里,江弦把他的故事缝了进去。
原本的《解忧杂货店》之中,这家店其实名为浪矢杂货店,由风趣和善的老人浪矢雄治经营。
“一开始是我和附近的小孩子拌嘴,因为他们故意把浪矢念成烦恼,因为广告牌上写着,接受顾客订货,意者请内洽,他们就说,爷爷,既然这样,那我们可以找你解决烦恼吗?我回答说,好啊,任何烦恼都没有问题,没想到他们真的来找我商量。因为原本只是开玩笑,所以起初来找我商量的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像是不想读书,要怎么让成绩单上都是五分,但我无论遇到甚么问题,都很认真地回答,久而久之,开始有一些严肃的内容。像是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他觉得很痛苦。
后来,我请他们把要问的事写在信上,丢进铁卷门上的邮件投递口,我会把回信放在后门的牛奶箱里。这么一来,即使对方不具名,我也可以回答。
从某一段时间之后,大人也开始找我咨商。虽然我觉得我这种平凡的老头子帮不上甚么大忙,但还是很努力思考,努力回答他们的问题。”
而在江弦笔下,这家解忧杂货店也有了故事,一开始杂货店并没有名字,老板解佑服务热情,是个热心肠,谁有困扰他都帮忙,久而久之名气越来越大,这家杂货店甚至上了报纸,报道说老板是个智多星,附近的老百姓们一遇到问题就说去解佑杂货店里问,很多人并不知道老板名为解佑,误以为记者笔误将解忧写作解佑,于是在给这家杂货店写信时,就将杂货店叫为解忧杂货店。
李小林很快就看完了第一个有关于小雪花的故事,三个孩子们告诉小雪花,那一年我们没有去参加奥运会。
而小雪花再来信,已经是小雪花的世界过了半年以后了。
她说,“您还记得我吗?去年年底时,我们曾经互通了几次信,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半年过去了。不知道您身体还好吗?”
我有两件事要向您报告。
第一件事,相信您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正式决定要抵制奥运,虽然之前就在某种程度上作好了心理准备,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受打击,虽然我原本就无法参赛,但想到原本有机会参加奥运的朋友,就觉得很难过。
第二件事,是关于我男朋友的事。
他很努力和疾病作战,但在今年二月十五日,在医院停止了呼吸,那天刚好我有空,所以立刻赶到医院,紧紧握着他的手,陪伴他踏上另一段旅程。
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梦想我可以参加奥运,不难想象,这是他生存的希望。
所以,在送他离开后,我再次投入训练,虽然那时候距离选拔会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我还是全力以赴,赌上最后的机会,我认为这是对他最好的悼念。
至于结果,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因为我力有未逮,所以没有获选,但我已经尽力了,所以并没有后悔。
先生,多亏了您,我才会有这种想法。”
小雪花坦诚的说,其实自己第一次来信的时候,对事实的真相有所隐瞒。
“当时,我陷入了瓶颈。
即使心里再怎么着急,也无法有理想的成绩,每天都痛苦的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为和对手之间的竞争感到疲惫,无法承受一心想要去奥运的压力,想要逃避。”
所以,当发现男朋友生病以后,小雪花觉得,如果是这样,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逃避痛苦的竞技生活了,她的男友罹患了不治之症而深受折磨,她当然应该专心照顾他,应该没有人会指责她的决定,而且她也可以用这个理由说服自己。
“您一眼识破了我的狡猾。”
小雪花在信件中满含佩服的说,“在互通了几次信之后,您在信中明确地对我说,‘既然爱他,就应该陪他到最后’。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受到很大的冲击,好像被人用铁锤重重地打了一下,因为,我的想法并没有那么纯洁,而是更狡猾、更丑陋,也更卑鄙.”
李小林越看越觉得奇妙。
原来事情的真相是这样。
三个孩子在误打误撞之下,“识破”了小雪花内心的退缩。
小雪花在信里说,自己因为解忧同志的信正面了自己的内心,也听从男友的鼓励,继续投入进训练当中,并没有整天陪伴在男朋友的身旁。
男友就在这样的日子中停止了呼吸。
小雪花说,“他脸上的安详表情,是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
第一个故事也就感动而有趣的结束在这里,李小林捋了一遍整个剧情。
“好、真好!”
有伏笔、有反转,整个剧情写的让人意犹未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