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 > 第540章 迷雾渐散

第540章 迷雾渐散(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卫渊站在高阁之上,遥望医馆方向,轻声道:“好戏,才刚开始。”第140章迷雾渐散(续)

金陵城南,商会医馆前的石阶被晨露浸得微湿。

赵医官立于檐下,白须轻颤,手中捧着一卷泛黄药典,面对数十名闻讯而来的商贾、军医与外派信使,朗声道:“七日之内,解药可成。‘蚀心散’虽阴毒,然天地相克,自有对治之法!”

他语气笃定,眼神清明,仿佛真握有救命良方。

消息如野火燎原,不出半日便传至江北敌营。

北境统帅萧烈——那位曾在雁门关外以三千铁骑破十万大军的宿将,此刻盯着密报,指节捏得发白。

“他在研制解药?”他冷笑,“一个南人走方郎中,竟能识得南诏秘毒?荒唐!”可随即,他眼中掠过一丝犹豫。

若此毒失效,他们苦心经营三年的“清源计划”将彻底崩盘。

粮道、细作、内应……一切伏线都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传令下去,”萧烈沉声下令,“第三辎重营即刻后撤三十里,转入地下仓囤粮;密令‘柳记书坊’暂停联络,所有卧底进入蛰伏状态。”

这一退,便是五座沿江据点防御空虚。

卫渊等的就是这一刻。

三日后,江面大雾未散,百艘伪装成商船的战舰悄然逆流而上。

虎卫营精锐乘小舟登岸,如鬼魅般潜入空防城镇。

没有号角,没有喧哗,只有一道道黑影翻墙越垒,割喉封口,换旗易帜。

不到一日,浔阳、丹阳、句容三地重归南方商会控制。

更关键的是,在句容府库中,亲卫搜出一批标注“甲字系列”的密函残页——其中赫然提及一名代号为“玄蝉”的高层内应,竟长期向北境输送军情与疫病数据。

“玄蝉?”吴谋士凝视残笺,“这不是二十年前殉国的太医院首座的别号吗?”

卫渊指尖摩挲着纸角火漆印记,眸光幽深:“看来,有些人,早就该死了。”

正当南方士气高涨,各地捷报频传之际,变故突生。

第五日清晨,医馆童子发现赵医官未如常开诊。

推门而入,只见案上茶盏尚温,笔墨未干,墙上挂着的药囊却已不见。

唯一留下的,是一封用暗语写就的密信,藏于《本草拾遗》夹层之中:

“公子明鉴:

蚀心非仅毒也,实为引子。其所图者,非命,乃脉。

南疆赤藤非自北来,而出江南十八圩。

医者仁心,难掩屠刀。

待月照双井,真相自现。

——赵某孤行,罪莫大焉。”

卫渊读罢,久久不语。

“‘其所图者,非命,乃脉’……”他低声咀嚼这句话,忽而瞳孔一缩。

脉?

血脉?

经络?

还是……地脉?

他猛然想起数月前巡视水利时,张老板曾提过一句闲话:“近年江南水土异变,有些河段挖出的泥芯泛红如血,工人们都说……那是‘龙髓枯了’。”

难道这毒,不只是杀人,更是为了测地气、验水脉?

而赵医官真正追查的,根本不是谁投了毒,而是——谁在借毒布阵,暗改山河走势?

“他不是失踪。”卫渊缓缓合上信纸,“他是发现了不该发现的东西。”

窗外,乌云再度聚拢。

远处工地上的号子声隐隐传来,那是一项他曾寄予厚望的水利工程——贯通太湖与钱塘的“通济渠”。

可就在他准备召集群臣议事之时,一名虎卫悄然递上一份新报:

西线三处堤坝劳工暴增两倍,而东段主渠却缺人四成,工程进度已落后预期十七日。

卫渊望着地图上那条尚未连通的蓝线,眉头微蹙。

这分配……太乱了,不像疏忽,倒像是有人,正悄悄把人手往某个方向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