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推行顺利(2 / 2)
赵孝骞缓过了神,苦笑道:“还是夫人对我最好,你我相濡以沫,百年以后定是一段千古佳话,无情帝王家竟有你我这般夫妻情深,实在是不多见。”
狄莹甜蜜地笑了:“是官人好,能包容妾身,妾身在官人的护翼下,才能为所欲为呢。”
反过身紧紧搂住赵孝骞,狄莹发出满足的叹息,表情愈发幸福甜蜜:“官人不要怕,做了噩梦醒来就没事了,妾身陪着你呢。”
赵孝骞下意识搂住了她粗大的腰身,轻轻抚了抚,柔声道:“夫人……”
“嗯?”
“做噩梦很可怕的,为夫我醒来后还是感到害怕,孤独,冷……”
“妾身陪着你呢。”
“不够……”
“嗯?官人意欲何为?”
“把婆娘们都叫来,一起睡,为夫我一定会感到很温暖……”
狄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起身瞪着他:“官人还是别睡了,你可是大宋皇帝,当知励精图治,闻鸡起舞,快起床批阅奏疏去吧。”
赵孝骞沉吟:“闻鸡起舞的意思……”
“闭嘴!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
又是平平无奇的朝会,赵孝骞坐在殿首,百无聊赖地打着呵欠。
大宋朝廷的机构很臃肿,从中央到地方,仅是寄禄官就有两万多人,每年发出去的俸禄就有上千万两,对朝廷来是个很大的负担,这也是赵孝骞的下一个目标。
挂了个官衔名,只拿钱不干活儿,世上哪有这么轻松的事,我这个皇帝每天都得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处理朝政,比牛马还累,你们这些寄禄官凭啥安享富贵,岁月静好?
这就像后世的公司效益不好,老板不想破产,只能自己出去打工,赚的钱回来给自己公司的员工发工资,简直倒反天罡。
现在对臃肿冗官下手有点早,时机不合适,赵孝骞还能等,等到将来灭了西夏和辽国,就该开始精兵简政了。
今日朝会的主要议题是关于南京应天府田亩清查事宜。
当初汴京刺杀赵孝骞的案子已经结了,幕后真凶是南京的大地主韩家,在皇城司的侦缉督办下,案情最终水石出,韩家全族两百余口人全部被拿下,这一次赵孝骞也没客气,当即便下旨诛九族。
随着韩家两百余口人的人头地,南京地面上的官员和豪强地主们顿时变得乖巧老实起来。
南京留守郑朝宗,被刺后身体的伤还没养好,便趁着这股威慑未散,朝廷雷霆余威尚存,于是郑朝宗雷厉风行,开始动员辖下官员差役,对南京辖下七县的土地清查,重新造册。
不得不,不管任何时候,杀人立威确实都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诛九族这种震慑,能让所有蠢蠢欲动,心思异动的豪强地主们迅速老实下来,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朝廷的决心,和绝不妥协的态度。
朝廷不妥协,那么该妥协的就是豪强地主了,胳膊拗不过大腿,朝廷下定决心要办的事,任何人若想阴谋阻拦,韩家那两百多颗人头就是下场。
郑朝宗清查田亩的工作推进得异常顺利,顺利到郑朝宗自己都不敢置信。
南京留守府派出去清查的官员差役,不管到了任何地方,豪强地主们都主动配合,主动交代。
这些年向官府隐报瞒报的田产,也都被查了出来,地主们乖乖认罚,并且名下的土地也老老实实在官府登记造册。
时至今日,郑朝宗上疏汴京朝廷,南京辖下七县共计查出瞒报田产高达七十五万顷,而且清查工作还没完成,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七十五万顷,足够安置数百万失地流民了。
只要把流民统一安置下来,朝廷和官府重新设立划分行政村庄乡镇区域,任命官员和里保,大宋如今尖锐的阶级矛盾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缓解,对巩固赵氏皇权是极有利的好事。
农民只要有地种,能养活一家老,统治者其实根本不必担心他们造反,能吃饱肚子,谁愿干这种掉脑袋的蠢事?
来自南京的好消息,总算令赵孝骞的心情好几分。
但殿内的朝臣们心情可就不一样了。
大部分朝臣其实对方田均税法还是保持反对态度的,毕竟它影响太多人的利益了,这其中也包括朝廷和地方官员的利益。
只是郑朝宗送来的奏疏里,清查出了如此之巨的隐报瞒报的田产,站在国家的立场来,确实对大宋是一件大好事,朝臣们纵然心中反对,此时也不得不违心地表示赞同。
看着官家的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显然此刻官家的心情极佳,门下侍郎蔡京最擅察言观色,立马出班禀道:“臣禀官家,臣与礼部尚书张沂奉旨与辽国使臣谈判,已经拿到了结果。”
赵孝骞挑了挑眉,道:“详细。”
“是,臣与辽使议定,辽主耶律延禧为表歉意,愿向我大宋赔偿钱财计五十万贯,麦稻米等粮食计二十万石,战马一万匹,北方原产木料杉木,松木等,计一百万料方。”
“臣与辽使约定,以上赔偿一年内交付清楚,与此同时,我大宋可撤回折可适所部两万兵马,两国疆界维持原样不变,以后依然互不侵犯,两国边军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