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70章 两全其美之法

第570章 两全其美之法(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570章两全其美之法

听到冯国用说寻常小民也可在家制作粉条粉丝,李善长也连忙提出一个问题,“陛下,敢问这粉条粉丝产量几何,做一斤粉条需要几斤土豆这东西不会太贵吧”

鲁锦当即摇头道,“贵倒是不太贵,之前朕就说过,十斤土豆最多出两斤干粉,你们可以理解为,这干粉就是粉条的分量,因此做一斤粉条,至少需要五斤鲜薯。

“若按此农庄的最高亩产,就按亩产1500斤来算吧,理论上就可以做出三百斤粉条,就算亩产只有千斤,一亩地的鲜薯也能做出二百斤粉条,仍然比小麦的亩产要高,小麦的亩产也才一百多斤而已,因此价格并没你们想的那么贵。”

众人闻言这才点了点头,这个价格,确实算是平民价了,普通百姓确实能吃得起。

“而且粉条这东西,不惟土豆,番薯一样可产淀粉,也能用来制作粉条,产量比土豆还要更高一些,还不挑土地,只是番薯做出的粉条会有些发黄,不如土豆粉那样洁白,但吃起来其实是差不多的。

“同样为薯类的木薯也可制作粉条,那东西产量更高,只是因为木薯有毒,若用来做粉条,最好还是办一个工厂,统一脱毒,再加工成粉条最好,以免百姓自己脱毒未尽,误食毒粉而亡。”鲁锦再次解释道。

“原来如此。”

“如此一来,那粉条的价格就更低了,真百姓之幸事也。”

众人当即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陛下今日张罗这顿家宴,也有那么多深层用意。

而王祯这老头则是若有所思,想了想还是问道,“陛下,老朽斗胆一问,陛下对这黎洲的作物如数家珍,甚至还知晓这粉条和粉丝的制作之法,莫非陛下以前就曾吃过”

鲁锦随口扯谎道,“自然吃过,我幼时家中便有这些,而且土豆和番薯不像五谷那般方便储藏,若储存不当,要么发霉腐烂,要么发芽生毒,因此家中长辈就想了许多储藏和加工之法。

“或是直接做成干淀粉,或是做成粉条晾干,也可先切片后蒸熟,再晾干,做成土豆干,冬日可加入菜中,口感筋道有嚼劲;还有番薯,也可将鲜薯切片晾干储存,制成薯片,或是将鲜薯三蒸三晒制成蜜饯。

“不过这些终究是加工之法,若想将鲜薯储存过年,也不是没有办法,中原地区可以挖掘地窖,长江以南可以建仓库,而北方和西北之地较为干燥,直接在地上挖个坑用沙土掩埋,便可存储一整年。

“鲜薯储存最忌见光和见潮,遇到潮气会腐烂变质,而被光照到就会变绿发芽,变绿的土豆会生出毒素,不可食用,因此只要做到以上两点,防潮、避光,这土豆就可以储存一整年之久。”

“原来如此。”王祯顿时恍然大悟,他其实真正好奇的是这位皇帝的出身,还有那神秘的公输氏的来历,但这位陛下明显是在避而不谈,从出身主动拐到了鲜薯贮藏办法上去了,那他也不好继续追问,否则就是不识趣了。

而李善长闻言却是关注点不同,他听完顿时道,“那陛下的意思,岂不是说这土豆和番薯不能用于交税了毕竟储藏不易,见光还会生毒,即便保存得当,也只能储藏一年,那朝廷就算收上来也没什么用啊,除非立刻做成粉条,或者收干粉。”

王祯听到这话顿时脸色一变,开始为百姓哀叹,而鲁锦却说道,“土豆和番薯当然不能用来交税,朕不远万里让汪焕章把此物弄来,是为了让百姓填饱肚子,为了再有天灾和饥荒发生时,百姓好歹有土豆和红薯可以糊口,不至于易子而食,是拿来备战备荒用的,若是给土豆番薯收税,反而有违初衷。

“另外配合新作物的推广,等到时候玉米土豆等物推广至全国,再配合废除人丁税,百姓便不再用为吃饭而忧虑,又解除了人口繁衍的限制,孩子只要生下来,就有东西吃,到时人口便会呈爆发式增长,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人口!”

鲁锦叹了口气说道,“自胡元窃鼎以来,我汉人多遭屠戮,胡元治理天下更是残暴不仁,导致元末的人口还不如元初时多,天下百姓不足八千万口,还不如南宋半壁江山的人口多,河南十室九空,到处都是一片荒芜。

“关外的土地想要长治久安,也需要人口占领,有人耕种才能提供粮食和兵员,有粮食有兵才可以长久驻军,有了驻军才能安稳,现在国家急需人口,没有人口占领的话,打下再多的土地,将来也肯定守不住。”

李善长顿时恍然大悟,跟随鲁锦那么多年,他现在也看出来了,这位陛下的野心可不止统一天下,收复失地那么简单,鲁锦的野心大着呢,他还想开拓更多的土地。

这点从鲁锦移民南洋和澄州(北海道),在黎洲建立殖民据点就能看出来,而想要占领这些土地,就需要大量的移民,皇帝现在又是搞新作物推广,又是搞废除人丁税,其实最终目的就只有一个,爆人口,占领更多的土地!

想到此处,李善长当即拱手道,“臣明白了。”

鲁锦则是点点头又说道,“至于李相说的收税问题,以最贫瘠的山地为例,假设一户山区的百姓只有三十亩山地,那他也不可能把三十亩山地全用来种土豆和红薯吧,怎么也要种一些玉米或豆子之类,朝廷收税可以收玉米或豆子这些谷物,玉米晒干了至少也能存储三年。

“还有西北等地,各地主要种植的作物不同,朝廷收税也应因地制宜,不可太过死板,尤其是陕西、河套、山西等地,那里气候干燥,非常缺水,最适合种植的是粟米(小米和大黄米),高粱,小麦,燕麦,玉米、土豆等物,而且产出也比不上江南。

“朝廷应视当地产出的作物种类,和土地贫瘠的程度,以及平均粮食亩产,来制定税收标准,万不可过于死板。”

王祯闻言顿时暗自松了口气,还好这位皇帝是位仁君,天下百姓真是有福了,于是当即拱手道,“陛下圣明。”

李善长也再次点头道,“臣明白,臣一定会督促西北几省的布政司衙门,让他们做好税收制定政策。”

鲁锦闻言也点头赞道,“李相理政老成持重,朕还是信得过的。”

李善长听到这番夸奖,顿时喜不自胜,于是又跟皇帝套起近乎来,“陛下,臣还有一事。”

“什么事,且说来。”

“陛下刚才言称,只要猜出哪道菜里隐藏了土豆,就有赏赐,不知陛下这赏赐还做不做数”

鲁锦闻言顿时大笑道,“哈哈哈哈,赏赐自然作数,不过猜出来是这粉条的可不止李相一人,不如这样,就赏你们每人二十斤干粉条如何,你们也别嫌少,毕竟朕今日也没做出多少,且先拿回去吃。”

众人连忙起身拱手,“多谢陛下赏赐!”

李善长也乐的接受,他要的不过是‘皇帝的赏赐’,至于赏的是什么,是否贵重,那重要吗反而是二十斤粉条这种家常吃食,更显与皇帝的亲近,和陛下的恩宠,这二十斤粉条,还不是谁想要就有的呢.

半晌之后,酒足饭饱,等吃完这顿家常饭之后,张皇后又让侍女送上茶水,廖永忠那边也自己点上一斗烟草,就在这时,王祯又好奇问道。

“陛下,先前陛下说要做铅活字,不知如今做的怎么样了”

鲁锦呷了口茶,把茶碗放下才摇头道,“上个月刚在湖南找到锑矿,还没开始做呢,正准备开始搞。”

王祯不知道锑矿是什么,也不知此物跟铅活字有什么关系,但他闻言犹豫一下还是说道,“陛下,老朽斗胆一言,这铅字既然还未开始做,最好还是别做的好,老朽其实也曾试制过铜活字,但这类金属活字的效果并不好,尤其是着墨问题,墨水会在铜字表面凝聚成墨滴,无法像木活字那样把墨晕开,金属活字又不能吸墨,等印在纸上的时候,就把字糊成一团了,远不如泥活字和木活字那样好用。”

这一点却是是古代刚研究活字时遇到的问题,中国古代因为历史技术惯性的问题,一直用的是水墨,就是松烟墨加水,从来没想过油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