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两全其美之法(2 / 2)
而以前,最早发明活字的是北宋的毕昇,用的是胶泥活字,也叫陶活字,是先用胶泥做成字模,再烧制成硬陶,之后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
这两种活字材质都有天然的吸水性能,所以在用水墨的时候没出现问题,但因为液体在金属表面张力的问题,墨水无法在金属表面均匀的铺开,水性墨汁到了金属活字时代就不好用了,因此这时候就得用油墨。
不过以前很少有人研究这个问题,至于大规模制作金属活字,那也不是寻常的民间印坊或书商能搞定的,别忘了两宋可是连铜钱都造不起,不得已用铁钱,继而又搞出纸钞这种东西的时代,连铸钱的铜都没有,哪有资源来铸字啊。
既然没人铸金属活字,当然也不会遇到水墨和油墨的问题,然而这些对鲁锦来说却并不算什么困难。
鲁锦当即摇头道,“朕当然知道水墨不行,这是公输物理一科里很基础的知识,跟液体表面张力有关,不过朕既然决定做了,自然就有解决的办法,既然水墨不行,为何不能用油墨呢”
“油墨”王祯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这个他确实没有想过。
“对,就是油墨,传统印刷用的墨,和写字差不多,都是用松烟墨和水磨开制成,谓之水墨,既然可以用水调墨,自然也能用油调。
“比如以亚麻籽油为基础,油脂在金属表面的附着性更好,用油调墨就可以在铅字上均匀铺开。
“再混以熟桐油,增强油墨的干燥速度,同时还能使印出的字迹漆黑发亮,还能形成保护层,即便是把书泡在水里,墨迹也不会晕染散开,再混以少量松节油,增强油墨的渗透性,使其可以渗入纸基,增强着墨性能。
“用此三种油料制成的调和油,再掺入烟墨,便可以适用金属印版印刷。”
王祯闻言顿时不明觉厉,不过仔细想想,鲁锦说的确实有道理,随即恍然大悟道,“若按陛下所言之法,或许真的可行,看来陛下是真的早就预料到这个问题了,不过”
“不过什么老先生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王祯于是又道,“老朽还有个疑惑,老朽听说陛下令人制作铅活字,是为了大量印刷教科书,甚至可能有上千万册,这便是令老朽不解的地方,若是大量印刷,不应该雕版更加合适吗
“雕版与活字各有所长,并无优劣之分,纯粹看需求而已,陛下印书明显更适合雕版,为何舍雕版而去造活字”
对啊,说到这个问题,其他众人也是疑惑不解,在场的多少都读过书,自然也知道书籍印刷方面的区别,于是众人纷纷看向鲁锦。
关于这个问题嘛,鲁锦倒是能理解他们的疑惑。
众所周知,这时代的书籍,若论走量大,那雕版才是最合适的印刷方式,雕版的印刷质量更好,然而成本太高,毕竟一本书就要专门刻一套版,如果书印的太少了,连制版的本钱都收不回来。
正因为雕版的这种成本限制,才出现了更灵活的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质量差,还经常出现错版,漏版等等,主打一个成本低,排版灵活,活字可以拆开复用,但在印刷质量,尤其是大规模印刷上面,活字印刷是比不过雕版的。
因此哪怕到了清朝,在西方的高科技印刷术传到中国之前,雕版都从未被真正淘汰,一些比较重要,或者上档次的书,用的仍是雕版。
然而雕版虽然贵,但要是像鲁锦这样,一口气印刷几百上千万册,那雕版的成本反而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印刷质量更好,所以为什么一定要搞铅活字,不直接用雕版呢,这就是他们疑惑的地方。
不过鲁锦却笑了笑说道,“朕当然知道两种制版技术的优缺点,但为什么不能将雕版和活字的优点合二为一呢,再去掉雕版成本高的缺点,那岂不是更好。”
王祯闻言却是一愣,“若能将两种优点结合,同时还能降低成本,那自然最好,可人人都这么想,都想只占好处不吃亏,却没人能做的到啊,陛下说的这是何意”
鲁锦却说道,“为何做不到,我们完全可以先做出金属活字,再用金属活字排版,用活字版压出一个纸模具,或者说纸范,再用纸范浇筑一个整块的铅字版,就如同雕版那般,印刷的时候直接用这块整块的铅版印刷,而活字版可以直接拆开,重新排版,如此既保证了活字排版灵活的特性,又保证了雕版的印刷质量和数量。
“至于价格和成本问题,反正这种铅版废弃之后,可以熔毁重铸,材料又不会浪费,也就废个火工钱。
“活字版和印版也不用保留,几块印版就可以印制几百上千万册,而且就算印版损坏了,只要纸范还在,就可以重新浇铸一块新印版,哪怕纸范也坏了,大不了再用活字重新压一个出来,这种制版方法,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既保留了活字的灵活排版,也非常适合大规模印刷,如此不就能两全其美了吗”
众人闻言直接就听愣了,倒不是说他们不能理解,相反理解的还很快,其实鲁锦说的这个就跟古代铸造铜钱的工艺很像,先制钱模(活字版),再用钱模制作钱范(纸模具),最后用钱范(纸模具)批量铸钱(整块的金属印版)。
若按这种法子来做的话,只保留中间的纸范就行,成本确实低廉。
他们不是不能理解,而是觉得皇帝这想法太过天马行空,太过神奇,但是仔细想想,又并非不可能做到。
王祯平复了一下震惊激动的心情,连忙再次问答,“,陛下这法子太过天马行空,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可行,成本可能比雕版还要更低,但是,一块优质的木制雕版可以印上万册,若是雕版保养得当,甚至能印几万册,陛下说的金属雕版能印多少次”
鲁锦当即道,“如果只用铅锡铸字的话,确实算不上高,大概能印五到十万次吧,但是朕之前派人找到了湖南的锑矿,只需在铅锡里加入百分之三的锑,就可以极大增强铅版的硬度和耐磨性,可以让一块铅版的印刷次数提升到五十万次。”
“这么多!”
“锑是何物”众人顿时震惊道。
“锑也是一种类似铅锡的低熔点金属,不过又和铅锡不同。”鲁锦没有过多解释,他们也没学化学,很难给他们解释这个东西。
王祯则是又问,“可是用纸做成的范,如何承受铅的高温,就算融化铅锡的火候,没有金银铜铁那么高,但点燃纸张还是轻而易举的吧”
鲁锦当即又道,“刚才没说清楚,朕说的纸范,是在纸浆里混入石灰,石膏,以及高岭土做成的厚纸,一张纸有七八毫米厚,就跟,就跟吃饭的筷子那般厚。
“你们见过农村的土坯房吧,土砖里都要加稻草,防止泥土开裂,这纸范也是一个意思,里面的高岭土,石灰和石膏,就是那土砖的泥土,而纸浆就是土砖里的稻草,石灰、石膏、高岭土用来承受铸造的高温,纸浆里的纸麻用来定型,防止纸板开裂,原理是相同的。”
“这,听起来确实可行,的确可以一试。”王祯顿时激动道,“陛下准备何时制作这铅版”
鲁锦顿时笑道,“怎么,老先生对此有兴趣,也想参加”
王祯也笑道,“确有此意。”
“这简单,那就叫几个学生和老先生一起搞,先生做过木活字,还创制过韵字盘,必能给他们一些指导。”
“那老朽就多谢陛下了。”王祯闻言顿时欣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