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73章 忙碌的建国第三年

第573章 忙碌的建国第三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建造这条防线,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封锁西拉木伦河河谷,也即大兴安岭与燕山之间的缺口,一旦堵死了这里,就能分割游牧与东北的渔猎,使二者无法互相串联,这样大明就能对游牧和渔猎分而治之。

二是为河北、山西两省提供超前预警,一旦蒙古大规模南下,敌人必定会先到锡林浩特和应昌一带屯驻,因为方圆几百里就这里水草最为肥美,还有个不小的湖泊,最适合大军驻牧,也是草原文明入寇河北的前进基地,当年成吉思汗攻打金朝,就是屯驻在这里,当作前进基地的。

现在大明提前把这里占了,就算草原游牧想要南下,也得先在这里跟明军打一场再说,而大明就起到了将战线北移到草原的目的,还能用草原的城池拖住他们,然后从河套、山西、河北三个方向调集援兵,寻机与敌在草原会战。

这是把战线往北推,只要蒙古人没办法打到燕山一带,他们造成的破坏就是有限的,哪怕是拼消耗,大明也不怵他们。

第三则是修一条通往草原的稳固粮道,锡林浩特既然可以成为蒙古人南下的前进基地,那同样也可以当作大明北上的前进基地,区别只是它在谁的手中而已。

现在大明有了这条堡垒群拱卫的后勤通道,那么下次北伐漠北的时候,就可以在锡林浩特屯兵屯粮,把出发地北移,不论是对进攻、防御,还是接应来说,打起来都能更加的从容不迫。

第三条线则是岭东线,也即大兴安岭以东的这条线,从北京北面的古北口,经兴州(承德),松州、赤峰、再到全宁(翁牛特旗)、临潢(巴林左旗)、然后沿着潢水(西辽河)一直延伸到通辽。

建立这条防线,是为了给河北做超前预警,同时也是从东侧封死西拉木伦河河谷,阻止草原的游牧与东北的渔猎媾和。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用移民组建的地方内卫军,把驻扎在这里的圣武军野战主力替换出来,这样两三年之后,野战军就可以重新集结起来,向北发动新的攻势。

第四条线就是通辽以东,一直到高丽的,辽宁省全境,目的也是和前面一样的,增加辽宁省的人口,巩固大明在辽宁的统治,同时用新组建的内卫军接替主力部队的防御任务,让野战主力可以腾出手来作战。

要知道在这个时空,辽东方面虽然没了统领二十万北元残部的纳哈出,但还有盘踞在泰宁路(吉林省白城市)的蒙古残部还未归附大明,也就是原历史上的朵颜三卫。

这帮货你不打他们一顿,他们是不会老实归附的,而且就算表面上归附了,也是口服心不服,随时可能再次反叛的货色,所以鲁锦压根也没派人招抚过他们。

你爱降不降,就算主动归附了,鲁锦也不可能相信他们,鲁锦只会按自己的计划,用移民和城池,一个城一个城的推过去,到时候看朵颜三卫怎么办,要么继续北遁,躲得远远的,要么就得接受大明的编户齐民,直接改游牧为定牧和种地,然后接受教育,逐步汉化。

不服的话,那就打,鲁锦可以让他们提前尝试一下噶尔丹部亡族灭种的下场。

眼下的大明,一片欣欣向荣之象,大明正在从核心向四面八方移民开拓,建康城西门外,燕雀湖畔的金陵学宫,大明的第一栋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建筑也拔地而起,西侧的三座教学楼如今已经建起了两层,还在往上拔高。

建康城南北的金陵兵工厂和金陵机器厂,同样也在快速建设。

秦淮河畔的几间工坊之中,一支黄铜打造的精致喷枪,后面连接着橡胶气管和装有乙炔、氧气的两个高压气瓶,先打开阀门,用火折子点燃乙炔气体,再逐步释放氧气,喷枪顿时射出一股白色耀目的火焰,将这火焰对准十厘米厚的铸铁铁板喷去,炽热的火焰仅用几秒就将铁板烧穿,继续移动喷枪,那火焰便生生从铁板上割下一块来。

如此逆天的工业法器,顿时引起周围一群工匠的惊呼声。

而隔壁的空气压缩机,也在蒸汽机的带动下发出了阵阵轰鸣,只见上面的气压表快速转动,很快就将气罐内的压力提升到了0.5兆帕,差不多五倍标准大气压的程度,这差不多就是活塞式空压机的常见工作压力了,虽然还属于低压范畴,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属于黑科技般的存在。

与此同时的大洋彼岸,由汪大渊和叶兑率领的远望号船队,也成功开辟了一条新航线,他们四月初一从北海道出发,乘着北太平洋暖流一路向东,中间没在任何地方停靠,全程耗时36天,成功抵达了寓渚矶(洛杉矶)。

然后马不停蹄的转头南下,于六月份抵达香蕈港(阿卡普尔科),在香蕈港停留了一个月,卸下从大明带来的货物,又装上了香蕈港收集的金银和橡胶,远望号七月份便再度北上,踏上了回国的航路。

叶兑和另一艘庐州舰则暂时留在了美洲,他们要前往香蕈港的南方,在巴拿马地峡建立大明在美洲的第二个据点。

而在南洋的陈友谅,在春天夺取婆罗洲东岸大部分领土之后,他又带兵回到了新斤府(苏拉威西岛),把岛上其他地方的土著又清理了一遍,杀的杀,卖的卖,现在基本实控了整个苏拉威西岛。

至当年七月以后,陈友谅才正式开始了他的海盗生涯,率领舰队奉命执行封锁苏禄国的计划,短短三个月内,就击沉缴获了二十余条海船,只要是敢往苏禄国贸易的船只,一律杀无赦。

而大明首批出海的海商,则是全在婆罗洲西岸的渤泥国停靠贸易,他们在出海之前就已经接到了大明官府的通知,敢去苏禄国停靠贸易的,一律视为叛国资敌,按谋逆罪论处。

同时大明还在南洋各国放话,禁止任何国家与苏禄国往来,不论你出于何种目的,你只要敢派船到苏禄国,大明就直接扣船,后果自负。

如此三管齐下,苏禄国很快就支撑不住,苏禄国是个色目人在南洋建立的海洋商业国家,一旦没有船只靠港,他们就收不到商税,政府自然也难以维持。

发现自己被大明和渤泥国联手针对之后,苏禄国顿时怒不可遏,派出一支船队前去驱赶陈友谅的舰队,可陈友谅的舰队虽然只有一条四级巡防舰,那也是正儿八经装了46门火炮的军舰,苏禄国那些传统商船根本就不是对手,甚至他们连大明的普通福船都打不过。

虽然此役陈友谅未能全歼苏禄舰队,被他们逃回去一半,但火炮军舰的威力还是吓得他们不敢再从海路突围了。

于是苏禄国很快调整目标,转而从陆路进攻渤泥国,希望能从陆路打开局面。

渤泥国与苏禄国相比,本来就是弱势的一方,但好在他们提前与大明结盟,大明虽未直接派兵参与陆战,但也卖给了渤泥国一批缴获的元军兵甲,再加上有大明的情报支持,提前告诉了他们苏禄国可能入侵的消息,还提醒他们在半路上设伏。

同时陈友谅也派舰队掩护,苏禄国那边的几万陆军刚走到渤泥国边境,他就带着一艘炮舰直接去了苏禄国首都和乐,炮轰苏禄都城,还佯装要登陆攻城的假象。

另外他还让南洋舰队指挥使赵羽,率领剩下的十几艘福船舰队,还有一个团的甲士,真的从山打根登陆,洗劫了山打根的城市,还烧了他们的天方教寺庙。

如此一来,大明海军舰队和渤泥国互相配合,苏禄国的陆军刚在边境遭到渤泥国埋伏,就听到后方都城被炮击,山打根被劫掠的消息,士气顿时雪崩,被渤泥国陆军抓到机会痛打落水狗,一战歼灭苏禄国三万士卒,获得大胜。

而苏禄国腹背受敌,港口又被大明封锁,国力很快就衰落了下去,再继续这么被大明和渤泥两面夹击,前后拉扯几年,距离苏禄国彻底灭亡也已经不远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汪大渊率领的远望号从黎洲再次返航到了南洋,而在大明国内,朱亮祖和廖永忠也正式发起了征讨云贵两省的战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