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秦时:开局鬼谷饭桌多了一双筷子 > 第884章 赵高的图谋

第884章 赵高的图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老师所言差矣!无论何时何地,你永远都是我的恩师,这一点绝不会改变。学生给老师行礼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说完,他再次深深鞠了一躬,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

见扶苏态度坚决,秦然也不好再推辞什么。

毕竟,师生之间的情谊深厚,并非一两句话就能轻易动摇得了的。

于是,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扶苏的行礼。

接着,为了保证扶苏此次出行的安全,秦然像往常一样使用了简单却又实用的“障眼法”。

原本只有一辆马车的队伍竟然多出了两辆完全相同的马车来。

接着数百名训练有素的骑兵迅速行动起来,将这三辆马车紧紧护卫在中间,并在两旁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

这样一来,外面的人很难看到三辆马车。

看着眼前这一切,扶苏心中暗自感叹老师考虑得周全周到。

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或不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其中一辆马车登上。

“出发!”

伴随着秦然那充满威严与霸气的一声怒吼,这支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大军宛如一条蜿蜒曲折、气势磅礴的长龙般迅速启动了步伐。

位于整个队列最前端负责侦查路况、开道先锋任务的是三十六位历经无数次生死搏杀考验、身经百战的精锐骑兵勇。

他们胯下骑着雄健威武的战马,手持锋利无比的长戟,身披厚重坚实的铠甲,杀气腾腾。

其后在距离这些骑兵约摸百丈开外处,则紧跟着一支同样赫赫有名、威震天下的劲旅。

两百名久经沙场、战功卓着的大秦锐士。

这些锐士个个都是从千军万马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无论是战斗技巧还是实战经验都堪称一流水平。

每个人的手上都至少攒下了十颗敌人的首级。

再往后看,可以见到并排行驶着的三辆宽大的马车。

马车四周环绕着三百余名剽悍凶猛的骑兵担任护卫,以确保能够随时阻止两侧突然出现的敌人。

最后压阵断后的,则是一支人数将近五百之众的步兵。

其中有擅长远程攻击的弓弩手,也包括精通近战肉搏的刀斧手。

如此兵力配置布局,使得各部彼此间既能保持相对独立作战能力,同时又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无间。

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队伍的前方由经验老到的赵佗作为先头部队统领。

与此同时,秦然则亲身坐镇后方统筹协调各部并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或紧急军情变化。

有他们在,即便遭遇数量高达十倍以上的强敌来袭,也可一战。

大秦国一直以来都崇尚武力,对黑色更是情有独钟。

扶苏公子身负皇命前往南方楚地安抚民众稳定局势的使命,所以这支军队伍所使用的旗帜毫无悬念的使用了象征尊贵权力及无上荣耀的黑色龙旗。

龙旗在空中飘扬,在天际猎猎作响。

“这排场可真够大的啊!”

后方的一辆马车内,明珠夫人轻轻地挑起马车的帘子,目光投向远方那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上,不禁发出一声惊叹。

“这算不了什么,待到皇帝陛下东巡之时,那场面才叫壮观呢!如今这些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马车中秦然看着面前的三人轻声开口。

皇帝出行可并非普通的事。

东巡其目的在于彰显帝国的威严与力量,同时也是为了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地方势力以及潜在的敌人。

因此,为了向世人展示大秦国雄厚的国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随行者皆是挑选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

就拿负责开道侦察任务来说,扶苏出行秦然只派遣了三十六名骑士先行一步。

但若是换成皇帝出巡,则起码得派出三倍于此的数量,至少三百六十名铁骑作为先锋部队。

更甚者,可能还会增派多达十倍之数的骑兵组成一支规模空前浩大的斥候军团,提前数日便赶赴前方打探路况并排查一切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

正因为如此铺张浪费且兴师动众,朝中不少正直敢言的御史大臣都纷纷上书劝谏皇上取消这次东巡计划,并指责此举乃是劳民伤财之举。

不过这一次,任由御史们如何劝诫,都没能改变皇帝最后的决定。

秦然临行之前已经得知,皇帝东巡一事已经定下,就在二十日后。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周密安排后,此次东巡的大致路线终于敲定下来。

皇帝将自关中咸阳启程,首站便是新郑。作为曾经韩国的国都,新郑承载着它无数历史的记忆。

抵达新郑后,皇帝将继续前行,直奔大梁而去,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往邯郸。

这里曾是赵国的核心地带,但如今已不再像往日那般动荡不安。相较于其他两地,邯郸有些不太安分守己。

到了邯郸皇帝会在这里暂时停留一段时间。因为三晋之地以赵国反抗最为激烈,压服了赵地,那么便是压服了三晋。

完成对邯郸的视察后,皇帝便要前往临淄。

临淄乃齐国故都,其繁华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咸阳。

然而,皇帝并不会在此过多逗留,而是选择转向南方,一路疾驰直至寿春。

至此,本次东巡之旅才算画上句号。

可以说,这次东行让皇帝几乎走遍了大半个大秦帝国。

所经之处,既有繁华城池,也有破败的村庄。

既有壮丽山河,又有人文胜迹。

但美中不足的是,北方的诸多郡县并未纳入行程范围之内。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北方边境时常遭受匈奴侵扰。

倘若皇帝执意东巡至蓟城一带,那么为确保御驾的安全,必然需要调遣大批驻守长城的兵马前来护驾。

如此一来,北部防线势必空虚,极易给虎视眈眈的匈奴以可乘之机。权衡利弊之下,只得作罢。

这个路线只有朝中几个重臣知道,而且也不是最终的路线。

因为皇帝可能根据个人意愿随时更改路线。

相比起皇帝东巡,秦然这一行人的赶路的速度要快上不少。

几日的功夫便离开了关中之地,距离楚国旧地已经不远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