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 第1009章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第1009章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为了稳定朝局,避免朝堂因核心人物长期缺席而陷入瘫痪,甚至被有心人利用,萧何、曹参以及负责咸阳卫戍的将领李钊等人经过紧急商议,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由萧何、曹参、李钊先行返回咸阳,勉强维持朝廷运转,安抚人心,而救援总指挥的重任,则交由最为沉毅果决、且通晓军务的韩信全权负责。

几人心中都明镜似的,大王出事的消息,恐怕已经开始在某些圈层中流传。高要长时间不现身,再加上异常频繁的军队和工匠调动,必然会引起猜疑。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两难境地:不大动干戈,无法实施有效救援;一旦大动干戈,秘密就难以保守。

萧何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回咸阳,连府邸都未及回,官袍都来不及更换,便直接被召入了深宫。宣室殿内,气氛凝重。王后吕雉端坐在凤座之上,面容虽竭力保持着镇定,但那紧蹙的眉宇和微微泛红的眼圈,却泄露了她内心的焦灼与不安。殿内侍立的宫人皆屏息静气,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臣萧何,参见王后!”萧何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声音带着连日奔波操劳的沙哑。

“萧丞相,”吕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既有担忧,也隐含着一丝对臣子隐瞒情况的不满,“不必多礼。快告诉本宫,王上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几日坊间传闻颇多,甚嚣尘上,究竟是何情况?王上如今何在?”

面对吕雉连珠炮似的追问,萧何心中暗叹,知道再也无法隐瞒。他硬着头皮,选择直言部分真相,毕竟后续朝局的稳定,离不开吕雉这位王后的配合。

“回禀王后,”萧何的声音低沉而沉重,“王上……王上在骊山探寻一处古迹时,不幸遭遇地宫塌陷,如今……深陷其中,臣等正在全力营救。”

“什么?!”

尽管已有不祥的预感,但当亲耳从丞相口中证实,吕雉仍是如遭雷击,猛地从凤座上站起,双眼瞬间瞪大,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如同断线的珍珠般夺眶而出,顺着苍白的面颊滑落。

她与高要之间,虽历经波折,甚至有过权力上的微妙博弈,但高要最终并未亏待她,仍给了她王后的尊荣和一定的地位。夫妻之情,患难与共的记忆,此刻盖过了一切。想到高要身陷绝境,生死未卜,吕雉只觉心如刀绞,那强撑的镇定瞬间瓦解。

“王后!请节哀,保重凤体!”萧何见状,急忙劝慰,尽管他自己也知道这安慰多么苍白,“王上洪福齐天,昔日多次面临险境,皆能化险为夷。此次也必能逢凶化吉!臣已命人日夜不停,轮班挖掘,千方百计想要打通通道,救出王上。韩信将军此刻正在现场亲自督工,请王后暂且宽心!”

“宽心?你让本宫如何宽心!”吕雉的声音带着哭腔,她扶着凤座的扶手,身体微微摇晃,“王上……王上被困了多久了?你老实告诉本宫!”

“这……”萧何喉头滚动,艰难地吐出一个数字,“……已有十日有余……”

“十日……有余……”吕雉喃喃重复着这个令人绝望的时间,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发黑,身形踉跄了一下,若非及时扶住把手,几乎要软倒在地。十日!在一个完全封闭、塌陷的地下空间里,没有食物,没有水源……常人若无水,能支撑三日已是极限。十日过去,生存的希望何其渺茫!这个认知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穿了她最后一丝侥幸。

萧何何尝不知这希望渺茫?他亲眼见证了救援的艰难。那地宫结构复杂,塌方范围极广,乃是内部预设的机关被触发,引发了剧烈的爆炸,导致大面积墓道崩毁。救援人员根本不敢使用任何可能引起震动的粗暴方法,连军中用于破城的撞木、炬石都严禁使用,更别提威力巨大的火药了。即便是在萧何无法想象的“后世”,面对此类塌方事故,也绝不敢轻易使用炸药,唯恐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二次坍塌,那将彻底断绝生机。

目前的救援,全靠人力。工匠和兵士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铜锹、木铲、箩筐,一点点地清理碎石土方。每向前推进一寸,都需小心翼翼,时刻警惕头顶松动的岩土。同时,还要组织人手,利用木材、石材,对已经清理出来的、可能不稳定的区段进行加固支撑,进度缓慢得令人心焦。

根据韩信和最有经验的工匠估算,按照现在的速度,要想安全地重新打通进入核心地宫的通道,至少还需要一个半月!而这,还是在后续挖掘中不再发生任何意外塌方的前提之下。倘若运气不佳,遇到新的塌陷,时间甚至可能要翻倍,长达三个月之久!

这正是萧何、曹参等人不得不提前返回朝廷坐镇的根本原因。封山、调兵、征集工匠,动静太大,高要又迟迟不露面,纸终究包不住火。朝廷不能乱,刚刚初步统一的天下,更不能乱。

吕雉强忍着眩晕和悲痛,深吸了几口气,用袖角用力拭去眼泪。她知道,此刻不是尽情宣泄悲伤的时候。萧何说得对,朝廷大局需要稳定。

“呼……”她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重新坐稳,声音虽然依旧沙哑,却多了一丝属于王后的决断,“萧何,如今情势,你有何想法?朝廷该如何应对?”

萧何见吕雉迅速控制住情绪,心中稍定,立刻条理清晰地奏对:“当务之急,是尽可能隐蔽消息。对外,仍宣称王上在骊山行营处理要务,一切政务如常运转,皆按王上离京前定下的方略继续执行,以安定人心,迷惑潜在的宵小之辈。”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不忍,但最终还是问出了那个关乎国本、最为敏感的问题,“另外……臣斗胆,敢问王后,王上平日……可曾对哪位公子,流露过特别的期许或中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