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朝堂争论以及西夏人的心思(2 / 2)
一时间,大殿内弹劾之声此起彼伏,原本支持徐子建的官员也都沉默下来,神色各异。
元丰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自然知道韩章所言之事,甚至早就收到了徐子建的密奏。
密奏中,徐子建详细说明了打算封耶律观音奴为归义郡主,让她统领三万辽降卒为大周牧马,作为藩属抵御东辽的谋划。
至于所谓的“收受贿赂”,不过是东辽人送来的议和礼物,徐子建早已如实上报,并未私吞。
韩章此举,分明是想借机打压徐子建,扶持自己的势力。
只是,元丰帝心中也有自己的顾虑。
徐子建如今手握近二十万大军,战功赫赫,威望日隆,已然功高难赏。
若是再让他主持议和,立下这等不世之功,日后在朝中的势力,怕是无人能制。
就在此时,康王出列奏道。
“陛下,臣以为,议和之事重大,需得一位德高望重的重臣主持。”
“如今富弼相公丁忧期满,刚任副相,其人老成持重,深谙外交之道,不如由富弼相公担任议和主使,北平郡王与禹州郡王为辅,既显朝廷重视,又能相互制衡,实乃万全之策。”
这个提议,顿时让大殿内安静下来。
富弼确实是合适的人选,资历深厚,为人稳重,且不属于任何一派,由他主和,各方都能接受。
元丰帝心中微动,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大臣,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缓缓开口。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
“徐子建虽有战功,但此次议和事关重大,确实需要一位重臣统筹全局。”
“富弼老成持重,堪当此任。”
他顿了顿,语气威严。
“传朕旨意,命副相富弼为议和主使,北平郡王徐子建、禹州郡王赵宗全为副使,即刻前往北疆,主持议和事宜。”
“凡事需商议而行,不得擅自做主,务必为我大周争取最大利益。”
“臣等遵旨!”
众臣齐齐躬身行礼,大殿内的争论就此尘埃落定。
韩章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退朝之后,元丰帝回到后宫,脸色才露出几分疲惫。
周才人端上一杯热茶,柔声问道。
“陛下今日朝会似有心事,可是为北疆议和之事烦恼?”
元丰帝接过茶盏,喝了一口,叹道。
“徐子建功高震主,朕不得不防啊。”
“他手握重兵,若再主持议和,日后怕是无人能制。”
“可他又确实是难得的将才,北疆离不得他。”
周才人轻笑一声,声音温柔却带着几分通透。
“陛下,臣妾不懂朝政,却知道管理奴才的道理。”
“若是一个奴才太过能干,权力太大,主子便该扶持另一个奴才起来,让他们相互制衡。”
“这样一来,无论他们如何折腾,最终的裁决权还在主子手中,也不至于让一方做大,难以管束。”
元丰帝闻言,眼中一亮,若有所思地看着周才人。
“你说得有道理。”
“富弼主和,徐子建、赵宗全为辅,正好形成制衡。”
“既不会埋没徐子建的功劳,也能让他有所收敛,不至于太过张扬。”
周才人微微躬身。
“陛下英明,臣妾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
元丰帝心情大好,将茶盏放在一旁,笑道。
“你这随口一说,倒是点醒了朕。”
“就按今日的旨意办,看看他们三人,能不能为大周争回足够的利益。
这百年的澶渊之盟也该改改了!”
……
与此同时,北疆以西,西夏国右厢朝顺军司的营帐内,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清露身着西夏贵族女子的服饰,银红色的锦袍上绣着繁复的卷草纹,腰间束着玉带,裙摆拖曳在地。
她猛地将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青瓷碎裂,茶水四溅,溅湿了她的裙摆,她却浑然不觉。
“废物!耶律不贴就是个废物!”
李清露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脸颊因愤怒而涨得通红。
“二十万精锐大军,对付徐子建不到十万人马,竟然输得如此狼狈!”
“斩首六万,俘虏三万,他还有脸活着逃回中京!”
帐内的亲兵噤若寒蝉,谁敢接这位银川公主的话茬?
自从辽国灭亡,李清露奉梁太后之命,率领五万右厢朝顺军司兵马,趁机占领了金肃、河清两军以及宁仁、静寇、唐隆等镇,这些原本就是辽夏争议已久的领土,如今终于落入西夏手中。
前些日子听闻徐子建被东辽大军围困在武州,李清露心中狂喜,日夜祈祷徐子建能死在耶律不贴手中。
她甚至已经谋划好了,趁大周朝注意力都在北疆之际,偷袭云州城。
只要拿下云州,西夏的生存空间便能大大拓展,也能一雪当年父皇被徐子建打败的耻辱。
这些日子,西夏军队已经悄悄蚕食了不少云州以西的州县,前锋更是逼近了云内州,离云州城不过百里之遥。
眼看着胜利在望,却传来了徐子建大破东辽大军的消息,这让李清露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公主息怒。”
一旁的副将小心翼翼地开口。
“如今东辽大败,徐子建在武州囤积了近二十万精锐,士气正盛。”
“咱们若是继续留在云内州,怕是会引起徐子建的注意。”
“以他的性子,必定会率军前来报复,我军未必是对手。”
李清露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知道副将说得对,当年徐子建在西疆一战,让西夏损失了近十万兵马,那份威慑力,至今仍让西夏军闻风丧胆。
如今徐子建携大胜之威,若是真的掉头来打西夏,后果不堪设想。
“传我将令!”
李清露眼神一凝,语气果决。
“全军立刻退出云内州,撤回金肃军一带布防!”
“沿途加强警戒,不得与大周军队发生冲突!”
“是!”
副将连忙躬身领命,转身匆匆离去。
帐内只剩下李清露一人,她走到舆图前,目光死死盯着北疆的方向。
徐子建,这个让她恨之入骨的男人,一次次破坏她的计划,如今更是成为了西夏最大的威胁。
她知道,自己的小动作瞒不过徐子建。
西夏占领了辽夏争议领土,又蚕食了大周的州县,徐子建必定已经知晓。
与其坐等对方来攻,不如主动示好,缓和关系。
李清露眼神闪烁,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转身对帐外喊道。
“来人,备笔墨!”
亲兵很快送来笔墨纸砚,李清露亲自提笔,写下一道奏折。
她在奏折中详细说明了西夏占领争议领土的缘由,言辞恳切地表示西夏并无与大周朝为敌之意,如今东辽大败,西夏愿与大周朝结好,共同抵御东辽。
最后,她主动请求,由自己作为西夏使者,前往武州面见徐子建,商议两国结盟之事。
写完奏折,李清露仔细看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知道,这一去武州,必定凶险万分,要面对的是自己最痛恨的敌人。
但为了西夏的安危,她别无选择。
“将这道奏折快马送往兴庆府,呈给太后殿下,请太后准奏!”
李清露将奏折交给亲兵,语气坚定。
“另外,备车驾,我要亲自挑选随行人员,一旦太后准奏,立刻启程前往武州!”
亲兵接过奏折,躬身退下。
帐外的风更大了,吹动着营帐的帘幕,发出哗啦的声响。
李清露站在帐内,望着东方武州的方向,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有恨,有惧。
徐子建,你若是我大夏国人,该多好啊。
哪怕我身为银川公主,也可以委身于你。
她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武州帅帐内,徐子建正拿着一份密报,看着上面关于西夏军队撤退的消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李清露吗?”
徐子建低声自语。
“倒是个聪明人。”
“不过占了我大周朝的领土,拍拍屁股就想跑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帐外,夜色渐浓,北疆的星空格外璀璨,而一场新的博弈,已然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