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广平府(1 / 2)
他立刻组织人打扫库房,将能用的器械一一搬出,分类整理。工匠们日夜赶工,将旧弓的弓弦换掉,给火炮擦拭除锈,又熔铸铁弹;火铳则一一拆解,更换损坏的零件,再重新组装。
城中的铁匠铺也全部开工,铁匠们光着膀子,抡着大锤,打造箭头、刀枪,火星四溅,叮叮当当的声音日夜不停,仿佛在为守城之战奏响序曲。
教谕汪光绪见火器不够,便提议用陶罐装满火油,封上麻布,制成“火罐”,战时从城楼上往下扔,能烧敌兵的攻城器械。董邦杰觉得此法甚好,立刻让人赶制了几百个火罐,堆在各城楼上,又让人准备了大量的滚木、礌石,以备不时之需。
派垛夫与设侦探,则由署印推官余忠宸统筹。余忠宸心思缜密,做事极为细致。他将城中男丁按户编组,每十户为一甲,每甲出五人,编成垛夫队,分守四门及四角楼。每个垛夫队设队长一人,负责调度,每日辰时换防,不得有误。
为了确保垛夫不偷懒,余忠宸还亲自巡查各城楼,见有懈怠者,便严厉斥责,但若有士兵生病或受伤,他也会派人替换,还让人送去草药,深得士兵们的敬重。
设侦探一事,余忠宸挑选了二十名身手矫健、熟悉地形的乡勇,让他们化装成流民或商贩,出城打探清军动向。
这些侦探皆配备短刀和暗号,每日黄昏前必须回城禀报。有一次,一名侦探在城外三十里处发现了清军的前锋部队,约有五百余人,正朝着广平方向行进。
他不敢靠近,立刻绕路回城,将消息禀报给余忠宸。余忠宸即刻将消息上报给程世昌,程世昌随即下令加强各城门的防御,又让人在城墙上多架火炮,严阵以待。
严门禁则由永年县县丞负责。四门皆设守卫,每门配士兵二十人,火炮两门。白日开关城门时,需查验出入人员的路引,无路引者不得入城;夜间则紧闭城门,实行宵禁,严禁任何人出入。
城门守卫皆由精锐乡勇担任,县丞每日都会去四门巡查,检查守卫是否尽责。有一日,夜间巡查时,发现西门守卫中有一人在打盹,县丞当即让人将其拿下,按军法杖责二十,又贴出告示,告诫所有守卫:“城门乃广平之门户,若门户失守,全城皆危!再有懈怠者,定斩不饶!”
自此,守卫们再不敢有丝毫松懈,夜间城门紧闭,城楼上灯火通明,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城防诸事安排妥当后,程世昌又对守城人员进行了分工,将广平府的四门及四角楼,分派给得力之人驻守,确保每一处都有人负责,无一丝漏洞。
北城为清军主攻方向,程世昌亲自坐镇。他将北城的守卫分为三队,每队百人,轮流值守,自己则日夜在城墙上巡查。
白日,他顶着寒风,查看城墙的砖石是否牢固,火炮是否架设到位,垛夫是否在岗;夜晚,他提着灯笼,沿着城墙行走,慰问值守的士兵,给他们讲岳飞抗金、于谦守北京的故事,鼓舞士气。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乡勇因为害怕,偷偷抹眼泪,程世昌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别怕。你守在这里,就是守着你家里的爹娘、妻子。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打退奴兵。”
那乡勇听了,擦去眼泪,握紧了手中的刀:“知府大人放心,我再也不害怕了,一定死守北城!”程世昌还在北城城楼旁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累了就在里面歇一会儿,饭也是让随从送到城墙上吃,从未下过城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