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学名张好古 > 第623章 广平府

第623章 广平府(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原任守备董邦杰与生员靳氏亦守北城,董邦杰负责指挥士兵架设火炮、操练武艺,靳氏则协助程世昌处理文书,记录守城情况,还时常给士兵们读报,通报城中消息,让士兵们安心守城。

东城靠近洺河,恐清军从水路进攻,由宋祖乙负责守卫。宋祖乙让人在河边每隔五十步设一个岗哨,每个岗哨配五人,一人了望,四人准备弓箭和火油;又组织了二十名水性好的乡勇,驾着小船在河中巡逻,一旦发现清军的船只,就立刻回报。

东城的城墙相对较矮,宋祖乙便让人在城墙外侧堆上沙袋,加高城墙,又在城墙上铺设木板,方便士兵行走和运送器械。有一天,了望的士兵发现河下游有几艘可疑的小船,宋祖乙立刻带人赶到河边,下令弓箭手准备,小船靠近后,才发现是几个渔民,因害怕清军,想入城避难。

宋祖乙见状,让人打开城门,将渔民接入城中,又安排他们在粥棚暂住,告诫道:“如今城中戒严,你们若想留下,可编入乡勇,若想回乡,待战事平息后再走。”渔民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乡勇,协助守城。

西城有城中最大的粮仓,乃守城之根本,由署印推官余忠宸驻守。余忠宸深知粮仓的重要性,他将粮仓周围的房屋全部清空,派了百名精锐乡勇驻守,日夜巡逻;又让人在粮仓外挖了一道浅沟,沟里埋上尖木,防止可疑之人靠近。

西城的城墙有几处因雨水冲刷出现了裂缝,余忠宸亲自带着人修补,他虽为文官,平日里处理文案,却一点也不娇气,和士兵们一起搬砖石、和泥浆,手掌磨出了水泡也不在意。

有一次,夜间巡查时,发现有几个黑影在粮仓附近徘徊,余忠宸立刻下令士兵包围,原来是几个饿极了的百姓,想偷点粮食。

余忠宸没有为难他们,反而让人给了他们一些干粮,叮嘱道:“现在是危难时刻,粮食要留给守城的人,你们要是饿了,可以来府衙领粥,不要做糊涂事。”百姓们感激涕零,后来还主动来帮着看守粮仓,西城的防御愈发坚固。

南城虽非清军主攻方向,却也不可忽视,由武举崔连壁、总练和三譲及教谕汪光绪共同驻守。

崔连壁武艺高强,负责训练南城的乡勇,他每天清晨就带着乡勇在城楼下操练,教他们刀法、枪法和射箭技巧。

崔连壁性子耿直,训练时十分严格,有乡勇偷懒,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但私下里却对乡勇们十分关心,给受伤的乡勇敷药,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吃不饱的人。

和三譲则负责协调各队,确保信息畅通,每日都会将南城的情况上报给程世昌,从不延误。

汪光绪则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每日在城楼上给士兵们讲忠义故事,还写了许多激励人心的诗句,贴在城墙上,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士兵们看了,皆热血沸腾,守城的决心更坚定了。

除了四门,四角楼亦是防御的重点,程世昌亦分派了得力之人驻守。

西北角楼由乡绅胡大臣、胡沾口,举人刘镜、刘兹,贡士堵堪任负责。西北角地势较高,能看到远处的动静,他们在这里设了一个了望塔,派人日夜了望,一旦发现清军动向,就立刻用烽火信号通知各城门。

夜间,他们在角楼上点起大火把,照亮周围的区域,防止清军偷袭。胡大臣年纪较大,已近六十,却依旧坚守岗位,每晚都和年轻人一起值守,他说:“我是广平人,生于斯长于斯,岂能看着家园被毁?就算死,也要死在守城的战场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