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蜀国基业得来不易,你岂能降汉啊?(2 / 2)
孟达闻言,连忙拱手,神情自信道:
“不瞒魏将军,李正方乃是我们早已布下的一步暗棋,关键时刻,定能发挥巨大作用,我若亲自前往,定有把握服李严前来归降,为我军效力。”
魏延听闻此言,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直到此刻,他才彻底明白,李严竟是他们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只为在关键时刻,给予刘璋致命一击,彻底打乱他的防御部署。
魏延喜形于色,连忙道:
“好好好,就有劳子度你了,你去告诉李严,若他能真心归降,天子绝不会亏待他,定会给予他应有的封赏和重用。”
孟达听闻,不禁仰天大笑,随后领命而去…
转眼之间,又是四日的光阴悄然溜走。
在这看似短暂却又无比关键的四天时间里,汉军犹如一张逐渐收紧的大网,对成都城形成了东西向的半包围态势。
其间,魏延审时度势,令士卒们有条不紊安扎营盘,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
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对成都城发动任何实质性的进攻,只是以一种威慑的姿态,将成都城困住。
…
蜀王府那金碧辉煌却又透着压抑气息的殿堂之内,刘璋正满脸犹豫地徘徊着。
汉军围而不攻的策略,就像一团迷雾,让他越发迷茫,内心的纠结如同乱麻一般,难以理清,始终无法做出一个果断的抉择。
“父亲。”
这时,刘阐神色凝重走到刘璋身边,急切道:
“现下南面还有李严在拱卫着成都,有李严在,魏延的南路军便无法顺利前来与魏延的主力会合。”
“正因如此,魏延才不敢贸然四面合围,只要成都城不与外界完全隔绝,我们就有守住成都的希望。”
“父亲,你千万要断了投降刘备的念头呀。”
刘阐一边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为父亲勾勒出一幅坚守成都的蓝图。
刘璋听闻刘阐的分析,脸上的犹豫之色渐渐褪去,眼神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坚定。
他微微点头,道:
“嗯,李严颇有将才,以他的实力,定能挡住关平的进攻,只要南路不失,成都就不会被围死,本王就有信心一直守下去。”
此时的刘璋,仿佛又看到了坚守成都的曙光,内心的自信再次被点燃。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蹬蹬蹬”脚步声,打破了殿堂内的平静。
一名斥侯慌慌张张地冲入殿中,脚步踉跄,一头跪倒在刘璋跟前,声音颤抖道:
“南安……南安急报!”
“李严率全师开城归降汉朝,那关平已过南安,正向我成都杀来啊!”
斥侯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当头劈在刘璋的头上。
刘璋只觉眼前一黑,身体不受控制地倒退半步,随后“扑通”一声瘫坐下来。
殿中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以刘阐、张任为首的死硬派,凝固在原地,脸上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唯有黄权,嘴角微微上扬,掠过一道意味深长的冷笑。
显然,李严降汉这件事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刘璋却万万没想到,李严竟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背叛了他们。
“李严!!”
片刻之后,一声悲愤至极的叫声从刘璋口中响起,声音中充满了痛苦与绝望。
刘璋怒不可遏,双手用力将眼前的案几掀翻。
“本王对你恩重如山!你竟然背叛了本王?你这个狗贼!忘恩负义!”
殿中,回荡着刘璋愤怒的骂声。
此时的刘璋,彻底绝望了。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对他们如此信任,将他们视为心腹,给予他们极高的地位和权力。
可他们呢,不是暗中与刘备勾结,就是兵败被俘后投降了刘备。
自己以国士之礼待他们,他们却尽皆出卖他、背叛了他,这让他如何不寒心?
殿堂之内,回荡着父子二人那充满悲愤的怒骂声。
张任亦是忍无可忍,他须发皆张,怒目圆睁,吼道:
“老夫若是有机会,必将李严碎尸万段!”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骂李严,仿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发泄他们内心的愤怒与不满。
唯有黄权,想出了一计。
他缓缓走到刘璋身边,神色严肃道:
“蜀王,现在骂李严已于事无补,李严一降,成都南面已然沦陷。用不了几日,魏延大军就会把成都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蜀王,你真要守到成都被魏延攻破,我们沦为俘虏才罢休吗?到时,汉家天子还会善待您吗?”
黄权紧紧抓住时机,试图劝刘璋归降汉朝。
刘璋听闻此言,身形猛一晃,如同风中残烛一般,再次瘫坐在地。
他神色茫然,双手不受控制地发抖,仿佛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没错,你的没错,一旦成都被围,我肯定守不住,降了吧,降了吧,我跟他同宗,他一定会善待我的。”
此时的刘璋,内心的天平已经彻底倾向于归降。
这番话语一出口,张任和刘阐顿时大惊失色。
张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反对道:
“蜀王,万万不可啊!我城中还有精兵一万,还有末将在!蜀王岂能放弃抵抗,做亡国之君!”
刘阐亦是跪下,眼中含着悲愤的泪水,悲痛道:
“这蜀国基业得来何其不易?父王若拱手送给刘备,将来如何面对地下的祖宗!”
刘阐为了劝阻刘璋,不惜搬出了祖父,试图用家族的荣誉来打动刘璋。
两人拼尽全力,想劝刘璋收回成命。
此时的刘璋,心意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