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发动兵变,夺了蜀王大位,再伏击汉军!(1 / 2)
原本暗弱无能的刘璋,此刻精神已然彻底瓦解。
什么祖宗的遗训,那曾经被奉为圭臬、代代相传的家族荣耀,什么偌大的江山,什么亡国之君的骂名,都如同过眼云烟,被无情抛到了九霄云外。
此刻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强烈而执着的念想,那便是:
活下去。
不仅要活下去,还要富贵的活下去。
至于这蜀国的江山,在他眼中,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没了就没了。
“你们所的种种,本王都曾认真考虑过。”
刘璋面色凝重,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守住成都城,绝无半点希望,本王若还执意死守,那就是带着尔等往火坑里跳,是置十余万无辜士民的生死于不顾。”
“本王实在做不到啊!”
“现下,归降汉朝已然是我们惟一的希望,也是唯一能保住这十余万士民性命的出路。”
刘璋罢,目光坚定,毅然决然道:
“黄公衡,速速派使者前往汉营,表明我愿开城归降之意,不得有误!”
黄权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仿佛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终于了地。
他连忙上前,对着刘璋深深一拜,大赞道:
“大王英明,此乃保全百姓、顺应时势之举啊!”
“父王!”
“蜀王!”
此时,张任和刘阐仍心有不甘。
刘璋见状,眉头一皱,摆手喝道:
“你们不用再劝了,本王决意已下,此事再无商量的余地,我劝你们也看清形势,甘心降汉吧,莫要再做无谓的挣扎,以免给自己和这满城的士民带来更大的灾祸!”
刘阐和张任被刘璋这一番话怼得无言以对,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无奈,再也无法出一句话来。
至于殿中其余的文武大臣,他们心中各有盘算。
在他们看来,若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那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财,效忠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是换个主子继续过自己的日子罢了。
因此,当刘璋宣布降汉的决定时,他们心中皆暗自窃喜。
计议已定,众臣纷纷退走,大殿中顿时变得空荡荡的,只余下张任和刘阐两人。
他们如同被遗弃在荒野中的孤雁,显得格外无助。
“祖宗基业就此拱手相让,这让我如何能甘心啊!”
刘阐跪在地上,双手紧握成拳,恨念如潮水般在心中翻涌。
刘阐确实不甘心,他心中清楚,自己乃是蜀国的世子,是未来蜀国的希望,将来可做一方土皇帝。
可现下,刘璋却要降刘备,这意味着蜀国的江山将与他无缘,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曾经触手可及的王位离自己越来越远。
从今往后,他要以亡国之臣的身份,去向刘备称臣,过那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苦日子去了。
这对于心高气傲的他来,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屈辱和打击。
刘阐当然不甘心,但他又深感无奈,只能捶胸顿足,发出痛苦的哀嚎。
“世子,这蜀国本该是你的,现下却要白白送给刘备,这如何能让人心甘?”
张任凑近刘阐,开始煽动起来。
“老臣听闻刘备礼贤下士,不定还会重用老臣这样的老臣,可世子你就愿意将这蜀国基业拱手相送,然后苟活一辈子?”
这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扎在刘阐的心头,让他感到一阵剧痛。
这话也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将刘阐心中那原本就存在的不甘烧成了烈火。
“砰!”
刘阐的拳头,重重击打在地面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仿佛是他内心愤怒的宣泄。
“我自然不愿,可那又如何呢?父王已决心降刘,我阻止不了,我除了跟着父亲去首求降之外,还能怎样?”
张任看出刘阐心中的不甘,眼珠几转,心中顿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略一沉吟后,张任拱手道:
“世子,不瞒你,老臣也不愿去做那亡国之臣,不愿看着这蜀国的江山入他人之手,你若有胆量,老臣愿扶你上位,令你做蜀王之主,重振蜀国雄风!”
“有你统帅蜀中儿郎,我们必能守住成都,让那刘备知难而退,让这蜀国的江山永远属于我们!”
此言一出。
刘阐的脸色瞬间一变,原本平静如水的面容上,此刻满是诧异之色。他猛地转头,诧异的看向张任。
惊疑的情绪如潮水般在他心中翻涌过后,刘阐渐渐冷静下来,开始思索张任话语中的含义。
片刻之后,他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张任的真正意思。
这位平日里对他忠心耿耿的老臣,此刻竟是在鼓动自己发动一场惊心动魄的兵变,将刘璋从蜀王之位上推下去,而后自己登基为蜀王,取而代之,成为这蜀国新的主人!
刘阐的眼中精光一闪,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他的嘴角微微钩起,一抹兴奋的笑容悄然浮现。
那笑容中,蕴含着对权力的渴望。
然而这兴奋之色如同昙花一现,仅仅一闪而过,旋即便化为了震惊。
刘阐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道:
“什么?你想让我兵变作乱,背叛父王?我身为他的儿子,岂能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我万万不能为之!”
罢,刘阐佯作大怒,脸色涨得通红,怒责张任道:
“你身为臣子,怎能出此等馊主意,这不是要将我置于不仁不义之地吗?”
张任却神色镇定,缓缓起身,向刘阐拱手作揖:
“世子莫要动怒,且听老臣细细道来,蜀王如今打算将令祖父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白白送给那刘备,此乃大不孝之举啊!”
“他如此行为,是对令祖的不敬不孝,有负先祖的期望,而世子你若能挺身而出,守住这份家业,不让它入他人之手,这才是真正的忠孝之子啊!”
“你若举兵挽救令祖家业,让这蜀国的江山得以延续,必将会被子孙后代传诵千古,流芳百世,谁又敢诽议世子你的英明之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