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发动兵变,夺了蜀王大位,再伏击汉军!(2 / 2)
张任这番话,看似是在为刘阐搭台阶,给他一个合理的理由去发动兵变。
刘阐听着,心中暗自觉得舒服,原本坚定的态度也开始有了些许动摇,话到嘴边,正欲答应,却又突然咽了回去。
他心中明白,张任台阶搭得虽好,但却并不结实。
他若仅仅因为张任的这几句话便轻易改变态度,发动兵变,那反倒会令人议论纷纷,自己是个容易被蛊惑、没有主见之人,到时候恐怕会得个骂名。
于是,刘阐摇了摇头,面露难色:
“你的虽有道理,但我就算对得起祖父,却终究对不起我父王了啊!他毕竟是我的亲生父亲,我若发动兵变,将他从王位上拉下来,这岂不是大不孝之举?”
“这种违背人伦的事情,我实在做不出来。”
罢,刘阐再次坚定摇头拒绝。
张任见状,心中一急,连忙跪在地上乞求道:
“世子啊,你发动兵变并非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保住成都城,保住这蜀国啊!”
“你想想,若成都城入刘备之手,这蜀国的百姓将会遭受怎样的苦难?他们将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而你若能挺身而出,救的不只是你家的基业,更是蜀国的万千百姓啊!世子此举,乃真正的仁义忠孝之举,是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的大善之举啊!还请世子以苍生为念,莫要再犹豫了!”
张任这一番话,给刘阐扣上了一顶高高在上、为国为民的帽子。
这顶帽子,让刘阐感到无比舒服。
他心中开始动摇,犹豫半晌,纠结半晌,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
最终,刘阐无奈地摆了摆手,长叹一口气道:
“罢了罢了,为了苍生百姓,为了这蜀国的万千生灵,我宁愿背负这骂名,也愿意尝试一番!”
他终于点头答应了张任的提议。
张任见状,长松了一口气,仿佛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了地。
他连忙起身,再次盛赞刘阐道:
“世子英明,此乃蜀国之幸,百姓之福啊!有世子这般仁义之举,蜀国必能转危为安。”
刘阐收起脸上的无奈之色,却又面露为难之色:
“只是眼下这局面,困难重重,纵然是我执掌成都,又该如何击退汉军,守住这成都城呢?”
张任沉默不语,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之中。
半晌后,他的眼中突然闪过一道精光,仿佛黑暗中突然亮起了一盏明灯。
他抬起头,脸上燃烧着自信的光芒:
“若世子信我,老臣有一计可扭转乾坤,让这局势峰回路转!”
刘阐面露疑色,心中暗自思忖:
张任乃一员武将,并非谋士,平日里以勇猛善战著称,在谋略方面并无突出表现。
现下这局面,连那足智多谋的黄权都想不出破局之策,张任能想出扭转乾坤之策?
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
于是,刘阐怀疑问道:
“老将军,你……你有何良策?不妨来听听。”
张任见刘阐怀疑,也不恼怒,而是上前一步,压低声音,神秘兮兮道:
“蜀王已打算放弃抵抗,向汉朝献降,如此一来,那魏延必定会放松警惕,认为成都城已无反抗之力,便会大摇大摆地进入成都城。”
“咱们可以来一个将计就计,在魏延进入成都城后,趁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到时候,咱们以逸待劳,以成都城为依托,与汉军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必能将其击退,守住这成都城。”
罢,张任将自己的布局详细道了出来。
刘阐听着张任的计策,脸上的疑色渐渐转成兴奋,兴奋之情如同星星之火,逐渐蔓延开来,最后化为狂喜。
他猛地一拍桌子:
“妙啊!老将军,没想到你竟能想出如此精妙绝伦之策!这计策真是天衣无缝,让人拍案叫绝啊!”
“若父王重用你,多听你的良言,蜀国又怎会沦至此啊!”
刘阐对张任拍案大赞,眼中满是对张任的敬佩与赞赏。
张任站气定神闲,只见他缓缓抬起右手,轻轻捋了捋那修长且略显花白的胡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而又从容的微笑。
此时,刘阐正沉浸在张任方才所献计策带来的兴奋之中,可这兴奋劲儿还没持续多久,一丝担忧便如乌云般悄然笼罩上了他的心头。
他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不安,开口道:
“不过,那个萧和诡诈多端,向来诡计百出、心思缜密,会不会识破老将军这一计?”
张任听闻刘阐的担忧,神色依旧镇定自若,他目光坚定道:
“那萧和确乃兵仙转世,其智谋超群,在战场上屡出奇招,令人防不胜防,但他毕竟是血肉之躯,并非无所不能的神仙,一定会有失算的时候。”
“现下蜀王已然决定投降,萧和定会认为大局已定,从而放下戒心,毫无防备轻松入城。”
“臣料想他不会料到世子会在这关键时刻发动兵变,夺取蜀国大权,他更加不会想到咱们会破釜沉舟,不顾一切地发动奇袭!”
“老臣以为,此计必成!”
张任这话时,语气霸道而坚定。
张任这一番话语,如同春风一般,渐渐吹散了刘阐心中的担忧。
刘阐站起身来,在营帐中缓缓踱步,眉头紧锁,陷入沉吟之中。
他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思考着此计的可行性与风险。
张任见刘阐依旧有些犹豫不决,便又开口道:
“世子!成大事者,必须要有胆魄和勇气,这是成就一番伟业的必备品质。”
“现下咱们所处的局面,已然是万分危急,唯有背水一战,拼上一切,才有逆转局面的机会。”
“若世子无此勇气,心中充满了怯懦与退缩,那就跟着蜀王去降了刘备便是。”
“无非就是世子从此过上寄人篱下、看人眼色的生活罢了,想必也不是世子所期望的吧。”
张任这番讽刺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狠狠敲击在刘阐的心头,将他心中那仅存的一丝犹豫刺激得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