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们都是九零后 > 第179章 墨香梵音

第179章 墨香梵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退出对话框,九月靠在床头发了会儿呆。窗外的鸽子扑棱棱飞过,影子落在《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封面上。她把“笔锋所至,金石为开”抄在笔记本扉页,觉得比任何理论都有力量。

下午三点回到自习室,阳光已经爬到桌面中央。九月掏出真题集,刚做了两道,手机就震了——是兼职群的qq消息,问有没有人周末去做促销。桌角的倒计时日历上,红色的数字“44”刺眼得很。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小笔记本,封面写着“咨询目标七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这比兼职赚的钱金贵多了,九月把手机调成静音,继续往下做题。

真题里的案例分析越来越难。一个大学生因挂科出现抑郁情绪,咨询师却用了行为主义疗法——这明显不对,应该用人本主义才对。九月在旁边批注:“疗法选择要匹配来访者需求,就像穿鞋子要合脚。”她想起萧凌说的寺庙,突然觉得咨询流派也像不同的法门,有的讲顿悟,有的讲渐修,终究是为了渡人渡己。

下午四点,斜对面的男生换了本《发展心理学》。他翻到“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时,九月突然想起自己的年龄,正好卡在“亲密对孤独”阶段。她对着书本吐了吐舌头,现在哪有空想这些,先把“繁殖对停滞”阶段的理论搞懂再说。

夕阳西下时,九月觉得眼睛发涩。她起身去楼下透气,刚走出图书馆大门,风就卷着头发往脸上扑。远处的教学楼亮起点点灯光,像散落的星星。她抬头望向图书馆,每层楼的窗户都透出光亮,有的黄,有的白,有的带着电脑屏幕的蓝。每个窗口里都有个奋斗的身影,虽然没人和她讨论“积极关注”的要点,但这种隔着墙壁的并肩作战,让孤单淡了许多。

花坛边的长椅上,坐着个背单词的女生,红宝书摊在膝盖上,嘴里念念有词。九月走过去坐下时,她抬头笑了笑,露出颗缺了角的门牙。“你也学到这会儿啊?”

“嗯,眼睛有点累。”九月望着天边的晚霞,像块被揉皱的橘红色绸缎。

“我背到‘perseverance’,”女生指着单词说,“perseverance,毅力。”她把单词卡递给九月,背面画着个小人在爬山,“我怕忘,就画下来。”

九月看着那张幼稚的画,突然想起自己画的冰山和小白鼠。原来大家都有自己的记忆密码,有人用图画,有人用口诀,有人用庙里求的签。

回到自习室时,背政治的女生正在收拾东西。她的《考研政治大纲》上贴满便利贴,像只长满彩色鳞片的鱼。“明天见啊。”她路过九月身边时说了句,声音里带着疲惫的笑意。

“明天见。”九月抬头时,正好看见她书包上挂着的徽章——“逢考必过”。

晚上七点,九月开始整理今天的错题。把“咨询目标七要素”抄在手腕上,用防水笔写的,这样吃饭时都能看见。给“埃里克森八阶段”画了简笔画:婴儿期是叼奶嘴的小人,老年期是拄拐杖的老人。她对着这些图画笑出声,引来斜对面男生的侧目,赶紧低下头,嘴角却还翘着。

收拾东西时,发现今天的草稿纸用了整整三本。上面画满公式、案例、简笔画,还有那句“笔锋所至,金石为开”。九月把它们折起来塞进帆布包,觉得沉甸甸的,像装了整个秋天的阳光。

走出图书馆时,月亮已悄悄挂上银杏树梢,清辉透过叶隙筛下来,在石板路上织出细碎的银网。九月踩着自己被拉长的影子往宿舍走,帆布鞋碾过枯黄的叶片,发出轻微的脆响。身后传来拖沓的脚步声,她回头时,正撞见背政治的女生抱着厚厚的资料追上来。

“一起走?”女生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玻璃内胆里泡着的枸杞在热水里打着旋,浮起又沉下。九月注意到她的眼镜片蒙上了层白雾,大概是刚喝过热汤。

“好啊。”九月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让出半条路。晚风卷着花香扑过来,两人的影子在路灯下时而交叠,时而分开。

“你考啥?”女生抿了口热水,雾气更浓了。她抬手用袖口擦镜片,露出的手腕上戴着串红绳手链,坠着颗小小的桃木牌。

“心理咨询师。”九月踢开脚边的小石子,石子滚进草丛,惊起几声虫鸣。

“那挺厉害的,”女生重新推好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起来,“我考教师资格证,以后想当初中老师。”她顿了顿,补充道,“教数学,我喜欢解难题的感觉。”

九月笑了,说自己也喜欢拆解案例,像在解人心的难题。她们聊着各自的考试,从心理测量的信效度公式,说到教育心理学的桑代克试误说;从案例分析里的共情技巧,谈到教案设计里的导入环节。路过男生宿舍楼下时,一阵泡面的香气混着烧烤味飘过来,九月的肚子突然“咕咕”叫了两声。

“明天一起去吃麻辣烫吧?”女生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亮着暖黄灯光的小吃街,“听说番茄汤底是用牛骨熬的,浓得能挂勺。”

“好啊,”九月摸了摸口袋里的小笔记本,封面还沾着铅笔灰,“我请你,就当庆祝今天搞懂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的区别。”

女生笑着点头,红绳手链在月光下闪了闪。两人继续往前走,影子被路灯拉得更长,像两条在夜色里慢慢流淌的河。九月摸了摸手腕,防水笔写的“咨询目标七要素”已经有些晕染,但“笔锋所至,金石为开”那行字,仿佛正透过皮肤往心里渗。

她突然想起萧凌发的寺庙照片,想起香炉里盘旋的烟。原来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有人在山里求签,有人在书里找答案,有人在教案里写未来。但只要往前走,总有可能遇见同行的人,哪怕只陪彼此走一段路,共享一碗麻辣烫的温暖,也足够驱散独行的寒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