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达则兼济天下(2 / 2)
宋晓雨一直没睡,还在等着李天明回来呢。
“魏城庄!”
李天明接着又把乔大山的事,说了一遍。
“他没死?”
听到乔大山还活着,宋晓雨也是一副惊讶的表情。
“没死,我估摸着当初大西北监狱那边死的是另外一个人,而且,那个人的死和乔大山脱不开关系。”
回来的路上,李天明也在琢磨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大概其能猜到是咋回事。
说不定,死的那个人,就是乔大山杀的。
“振北没事吧?”
宋晓雨才不关心乔大山的死活,今天一整天,她都陪着郑淑云,振北找不见,她的心也始终悬着。
“没事,那小子心大,我们过去的时候,正跟魏城庄的村委会吃饭呢,不哭不闹的,回来又睡了一路!”
得知振北没事,宋晓雨也就放心了。
“你吃了吗?我去给你……”
“都几点了,快别折腾了,明天还得早起呢!”
“你又要去干啥?”
“和学庆叔去趟县里,振北的事,全县各村各镇出了这么大的力,咱们……总得想个法子报答人家。”
“咋报答?”
“我正琢磨这个事呢!”
“这有啥好琢磨的,真要报答,你就想个法子,带着全县老百姓一起致富呗!”
呃?
宋晓雨倒是给他提了醒,带着全县老百姓一起致富。
以前,李天明的心思都放在了大柳镇,准确的说,都放在了李家台子的乡亲们身上了。
当初还是看在李学国的面子上,才让天林教全县各村各镇扣大棚种菜,后来李光强和张学振的施工队缺人手,又是李学国说动了他,从各村招人,让乡亲们能赚几个活钱。
虽说照比以前,现在各村各镇的日子要好多了,但是,和李家台子相比,差距却在不断地被拉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以前李天明兼济的是全村,全镇,以后是该想想如何带动整个永河县的老百姓一起致富奔小康了!
“咋了?又想啥呢?”
“一起致富!”
转天,李天明早早的就起来了,吃过早饭,就带着刘东出了门,接上李学庆以后,一起乘车前往县城。
路上,李天明把昨天想的事,和李学庆说了一遍。
“这个怕是不容易吧?我不是不同意啊,就是……咱们永河县两百多个村子,每个村子的情况又都不一样,要是一起做一件事,这人心怕是捏不齐啊!”
“先不急,等见着学国叔,跟他商量商量,就是村里……”
想要一起致富,肯定需要有领头的,最合适的自然是李家台子,而要做这个领头的,肯定要有所付出,这件事首先要得到村里人的支持。
“村里的事,你不用管,有我呢。”
这些年,一直都是李天明在外冲锋陷阵,李学庆帮着他稳定大后方,两人配合默契,心照不宣。
车到了县委大院,李学国为了等李天明,连早会都给取消了。
他大概也能猜到李天明找他有什么事。
“叔!”
“进来说,进来说!”
这会儿外面又零零洒洒地下起了小雪,西北风卷着冰碴儿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
“孩子回去以后没啥事吧?”
“没事,好着呢,叔,这回可真是多亏了您帮忙!”
要是没有李学国当机立断,下令各村各镇封路设卡,乔大山说不定真的就逃出去了。
“说啥呢,振北难道不是我的侄孙?再说了,我是县委书记,为群众排忧解难,都是应当的,我这可不是唱高调啊!”
说完,李学国便当先笑了起来。
是不是唱高调,全县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称。
这些年,李学国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往上再进一步,最起码也能调到市里的某个区,可他全都拒绝了,一门心思地只想留在永河县,为家乡的老百姓多做几件实事。
或许李学国自己都没想到,能在永河县县太爷的位子上,一待就是十几年,如今到了退休的年纪,组织上一再挽留,县里的老百姓也不断地向上级请愿。
本来说好的,再干两年,可是两年之后又是两年,现在已经是第三个两年了,李学国也已经是65岁的年纪了。
他想好了,明年再干一年就退了,不过在退下来之前,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为永河县,寻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