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芳明1128 > 第1204章 一二〇二章 开馆首日

第1204章 一二〇二章 开馆首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初一,午时初刻。国家历史博物馆那扇沉重的栎木大门,在两名身着藏青色制服的馆役合力推动下,发出悠长的「吱呀」声,缓缓向内开启。门外冬日稀薄的阳光,斜斜地照进高大却仍显清冷的主展厅,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首日试运营,仅开放两个时辰,且需凭教务司特发的「观摩券」入场,但门外已悄然聚集了数十人。

首批涌入的,并非预想中的士绅学子,而是一群衣着朴素、甚至略显寒酸的中老年人。他们大多操着浓重的汴梁、洛阳或山东口音,脸上刻满了风霜与岁月痕迹,眼神中混合着好奇、拘谨,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激动。他们是靖康时期南渡的老难民,如今大多在金陵城郊或附近乡镇安身。听闻这座新开的博物馆里,不仅陈列着昔日皇家珍宝,连那位曾经高不可攀的「道君皇帝」本人也会在场,这种近乎「看稀奇」的心态,驱使他们弄来了难得的观摩券,蜂拥而至。

赵佶,或者说昏德公,穿着一身深灰色的、没有任何纹饰的棉布长袍,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刻有「馆长」字样的铜质徽章,站在主展厅入口内侧,努力维持着平静。他事先已被告知可能会有此类情况,但真正面对这一张张饱经离乱、曾是他子民的面孔时,手心仍不免沁出冷汗。这些目光,不再是朝会上臣子的敬畏,而是平民打量一个「罕见物件」般直白的好奇,甚至带着点审视「败家子」般的复杂意味。

「快看!那就是……就是老官家?」一个老汉压低声音,对身旁的老伴嘀咕,手指悄悄指向赵佶。

「嘘!小声点!现在是昏德公馆长了……模样是变了好多,又老又瘦,但眉眼间还有点当年的影子……」

「啧啧,谁能想到,俺们这辈子还能这么近看到官家……哦不,是昏德公。」

「他跟前那架就是编钟吧?乖乖,这么大,真是金子做的?」

人群窃窃私语,目光在赵佶和展品间来回逡巡。他们围着玻璃展柜内的《清明上河图》,努力辨认着画中早已化为焦土的故里街巷;对着大晟编钟指指点点,讨论着这得花多少民脂民膏;在「春雷」琴前驻足,或许也曾听过关于官家琴艺的传说。

偶尔有胆大的上前,并非提问,而是带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搭话:「老……老馆长,这画上的虹桥,俺当年还在桥头卖过炊饼哩,现在……唉!」一个老翁指着画卷,眼圈微红。

赵佶喉头动了动,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按照预备好的说辞答道:「此画……确实记录了宣和年间汴京市井风貌,乃研究……研究近代城市生活之重要史料。」

他避开了「盛世」、「繁华」等词汇,刻意使用「近代」、「史料」等中性词语。每当有人试图提及「当年官家如何如何」,他便立刻将话题引向文物本身的历史、艺术价值,或是轻描淡写地转入介绍下一件展品。他身边的几名年轻书吏也机警地分散在展厅各处,适时引导人流,避免人群在某处过于聚集,尤其是避免长时间围在赵佶身边。

两个时辰的开放时间过半,这批老难民们带着满足、唏嘘和各种感慨,渐渐散去。展厅暂时恢复了安静,赵佶暗暗松了口气,感到一阵虚脱般的疲惫。

然而,未等他喘息片刻,馆外便传来一阵清脆而喧闹的童声。只见一名穿着改良款式旗袍的深蓝色制服、胸前佩戴「金陵一中」徽章的女教员,领着约莫三四十名十一二岁的少年男女,秩序井然地走入展厅。这是金陵市立第一中学五年级的学生,由校方组织,前来进行「近代史启蒙教育」的课外实践。这些在明国建立后长大的孩子,脸上洋溢着这个新生国度特有的、无所畏惧的朝气。

孩子们的到来,瞬间让沉寂的展厅充满了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让赵佶措手不及的「挑战」。他们不像老难民那般带着历史的包袱,对「皇帝」这个概念缺乏天然的敬畏,只有纯粹的好奇心和……口无遮拦的坦率。

「馆长爷爷!」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直接跑到赵佶面前,仰着头大声问,「书上说您以前是皇帝,皇帝是不是每天都不用干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赵佶脸颊微微抽动,努力保持和蔼:「呃……帝王……亦须勤政爱民,并非……并非一味享乐。」

「那您怎么把国家给弄丢了呢?」另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眨着大眼睛,问题更是犀利,「是不是光顾着画画弹琴了?」

童言无忌,却像刀子一样戳中赵佶的心窝。他一时语塞,旁边陪同的女教员连忙出声解围:「同学们,注意礼貌!历史是很复杂的,我们要通过观察这些文物,思考国家兴衰的道理,而不是简单地评价个人。」

孩子们似懂非懂,注意力很快被展品吸引,但问题依旧不断抛向赵佶:「馆长爷爷,这个钟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小不一的?敲起来声音一样吗?」

「这幅画上的人穿的衣服怎么怪怪的?」

「为什么这个碗这么宝贝?看起来还没我娘用的碗好看呢!」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往往触及文物背后的礼制、审美、工艺等深层内容,赵佶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用尽可能浅显的语言解释。有时孩子们的理解南辕北辙,引得一阵哄笑,赵佶也只能尴尬地陪着干笑。他从未经历过如此「接地气」的场面,以往面对的是宰执大臣、文人墨客,何曾应付过一群充满奇思妙想的小学生?

更让他不适的是,这些孩子对他毫无惧意,甚至会模仿着他讲解的语调,互相扮演「馆长」和「游客」,嬉笑打闹。那种根植于新教育中的平等观念,让「皇权」的余晖在此处彻底失去了魔力。

展厅里人声鼎沸,孩子的跑动声、提问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赵佶感到一阵阵头晕目眩,但他深吸一口气,想起李清照的话,想起方梦华那意味深长的目光,想起自己此刻的职责。他强迫自己定下心神,提高音量,但语气尽量平和:「诸位同学,请勿触摸玻璃!看这幅画,我们要保持距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