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一二一七章 淘金热(1 / 2)
金山湾畔「金湾驿」的喧闹,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向外扩散,终于越过了海岸山脉,传入了丰饶的萨克拉门托河谷腹地。
谷地深处,迈杜人的村落依河而建。长老塔帕·希亚波正听着来自西方的、越来越离奇的传闻。起初是「巨大的神鱼」,然后是「亮晶晶的锅碗」和「穿在身上的彩虹」,最后,则聚焦于一种不可思议的交易——那些来自海上的「鱼人部族」,竟然痴迷于河边那种既不能吃、也不能做箭头的黄色石头,愿意用种种神奇的「宝物」来交换!
「塔帕长老,千真万确!」一个刚从西边换盐回来的年轻猎手信誓旦旦,「奥隆人和米沃克人现在满屋子都是铁锅,身上披着彩云一样的布!他们啥也没干,就是把平时河里捡着玩的‘太阳泪’拿去,就换回来了!天上掉肉了啊!」
塔帕·希亚波捻着用鹰羽和贝壳串成的项链,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精明的盘算。「世上真有这样的……冤大头?」他喃喃自语。迈杜人世代居住在这片沃土,并非不识黄金,只是在他们朴素的价值观里,坚韧的黑曜石、耐存的橡果、温暖的皮裘才是实实在在的财富。那种沉甸甸的黄石头,除了做点小装饰,还能有什么用?
几乎在同一时间,更南边一些的约库茨人部落里,长老哈卡·图普纳也听到了类似的消息。他的反应更为直接:「那些海边的人是不是被海盐腌傻了?拿宝贝换石头?」但他随即下令,「不管他们傻不傻,机会难得!让族里的人都动起来,去河里、溪里,把能找到的黄石头都给我捡回来!快去!」
很快,萨克拉门托河及其支流的许多河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迈杜人和约库茨人,男女老少,纷纷涌入齐膝或及腰的河水中,弯着腰,用手在沙砾中摸索,寻找着那些沉甸甸的、在阳光下会反射出诱人光芒的黄色石头。河滩上,堆积起越来越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然金块。
当第一批带着试探性质的迈杜人,背着用皮囊装着的金块,跋涉数日来到金山湾,怯生生而又充满期待地出现在「金湾驿」时,商站掌柜沈万昌心中了然,知道加国公王大虎地图上标示的、那片更广阔腹地的部落,终于被黄金的诱惑吸引过来了。
贸易顺利进行。迈杜人用一袋沉甸甸的金块,换回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铁锅、布匹和盐,欢天喜地而去。消息传回河谷,更是激起了更大的淘金热情。
然而,一直在观察并思考如何深化经营的蔡贤,却从这热火朝天的景象中看到了新的商机。他注意到,这些土著采集黄金,完全依赖最原始的手捞方式,效率低下,且只能获取最表层的、易于发现的块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蔡贤对沈万昌和呼延庆建议道,「他们用手在河里摸,能摸到多少?我们何不卖给他们工具,让他们能挖得更深,筛得更多?」
呼延庆捋须沉吟:「此计甚妙。如此一来,黄金产出必将大增。只是……是否会太过涸泽而渔,亦或引发部落间为争夺富集河段而争斗?」
朱天权冷峻地道:「既入此局,便需掌控其流。提供工具,可加深其依赖,亦能间接引导开采。争斗难免,但只要不危及商站,便由他们去。黄金流入我等手中,总好过散落于外。」
蔡贤得到首肯,立刻行动。他指挥随行铁匠,利用带来的铁料,赶制了一批坚固耐用、专为淘金设计的铁铲和带网眼的铁筛盘。这些工具对于仍普遍使用木石工具的河谷部落而言,无疑是「神器」般的存在。
当迈杜长老塔帕·希亚波第二次带着族人来到商站时,蔡贤亲自向他展示了铁铲和筛盘的妙用。一铲下去,能挖起大量河沙;放在筛盘里在水中一晃,沙石随水漏走,留下沉在盘底的,除了常见的沙金,竟然还有更多细小的金粒!
塔帕·希亚波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立刻意识到,有了这些工具,部落能获得的「黄石头」将成倍增加!虽然需要付出一些之前换到的金块作为代价,但这绝对是值得的!
「换!我们换!」塔帕·希亚波毫不犹豫地指着那批新工具。
很快,约库茨人也闻风而来,加入了抢购淘金工具的行列。
铁铲和筛盘的出现,如同给初现端倪的淘金热浇上了一桶热油。萨克拉门托河谷的淘金活动,从最初漫无目的的手捞,开始向更有组织、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筛选演进。越来越多的黄金,沿着部落民踏出的小路,源源不断地流向海湾边的「金湾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