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一二二五章 片纸入蜀(1 / 2)
永乐十四年腊月初十的子时,金陵城万籁具寂,唯有《明报》编辑部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如同黑暗中的一座孤岛。首席记者郦霞的办公室内,烟气与茶香、墨汁味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属于报人深夜奋战的气息。她眼底带着血丝,发髻微松,却毫无倦意,面前摊着两份即将定稿的清样,笔尖在稿纸上划过沙沙的声响,如同战鼓前的密点。
第一份清样,头版标题墨迹未干:【光阴可捕,万象能留——金陵「留光阁」照相馆开张志盛,新技术引万人空巷】
正文旁,预留了巨大的版面,准备刊印数张由萧燧、谢芷兰亲自操刀拍摄的、细节惊人的照片:巍峨的紫金山天文台穹顶以及刚刚落成的国会大厦前门广场。报道以极具煽动性的笔触写道:「……此非画师妙笔,亦非镜中幻影,乃格物之极致的‘照相术’所凝固定格之真实!留光阁开张当日,市民蜂拥,长龙蜿蜒三里,只为一睹这‘捕光捉影’之神技。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稚子,皆欲将自家容颜、金陵胜景,留存于这赛璐珞片之上,传于子孙,证此盛世!」
「更有央行司金局官员透露,此等技术将用于革新大明银钞防伪。新版银钞票面,或将采用紫金山等‘留光阁’所摄之标志性景物影像,其精细程度,绝非任何匠人所能仿制。伪齐、蜀宋乃至金虏,欲再行伪造我大明银钞之举,恐难如登天!」
这不仅是科技新闻,更是对明国国力、技术优势的一次盛大展示与宣告。
郦霞审阅完毕,深吸一口气,将这份清样放到一旁。她拿起朱笔,开始审阅第二份,也是更为敏感的一份特稿清样。标题更为含蓄,却内藏机锋:【天佑大明,国本永固——庆贺皇太子方塑殿下诞生,举国欢腾】
报道详尽描述了太子诞生当日金陵的喜庆气氛,各地发来的贺电如雪片般飞入宫中,却巧妙地避开了对皇夫王士元身世的深入探究,只以「配王殿下博学敦厚,与陛下琴瑟和鸣」一笔带过。
然而,报道最核心、也最大胆的部分,在于文末引述的一段「独家评论」:「……日前,本报记者有幸采访前宋太上皇、现任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昏德公赵佶。问及对新诞皇储之观感,昏德公凝视婴孩良久,慨然叹曰:『此子额广鼻隆,眉宇间隐有龙章凤姿,观其静谧安详之态,气度天成。』记者追问,若依前宋法统,此子当如何?昏德公默然片刻,终究喟然长叹,低声道:『惜乎!若在昔日,此等资质,远胜……』言及此处,昏德公骤然收声,摆手不复再言,神情复杂,似有无尽憾恨。」
报道在此处戛然而止,没有点明那个名字,但「远胜」之后是谁,所有读过前几日关于蜀宋国丧报道的读者,都心知肚明——康王赵构!
「好!就要这个效果!」郦霞用朱笔在这一段旁边重重画了一个圈。她几乎能想象,当这份报纸传到成都,赵构看到其父皇竟然公开评价那个有着圣公血脉姓方的婴儿继承宋室的资格「远胜」自己时,会是何等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这是诛心之笔,利用昏德公的特殊身份,从法理和血缘的双重角度,对赵构的合法性进行了釜底抽薪的打击。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等候在一旁的排版工和刻版匠人下令:「就按这个清样,立刻制版!天明之前,必须开印!我要在午后,让这两期特刊,铺满金陵城,并以最快速度,发往武昌前线,以及……所有我们能送到的蜀中和北地!」
「是!郦主编!」众人领命,迅速行动起来。编辑部内,顿时响起更加急促的脚步声、铅字碰撞声和机器预热的声音。
郦霞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凛冽的寒风瞬间涌入,让她精神一振。东方天际,已隐隐透出一丝微光。她望着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心中充满了一种参与并记录历史的豪情。
这两期特刊,一期以照相术彰显无可辩驳的技术与国力优势,一期以太子诞生和赵佶的暧昧评价,直击蜀宋政权最脆弱的法理核心。一明一暗,一科技一人伦,如同两柄精心锻造的利剑,即将破空而去。
她知道,当新一天的太阳升起,这两份《明报》特刊,将不仅在金陵引起热议,更将在整个天下的舆论场中,再次投下两颗威力巨大的炸弹。信息的洪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冲刷着旧时代的堤坝。而她郦霞,正是这洪流的引导者之一。
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转身回到案前,拿起了下一份待审的稿件。这个夜晚,还很长。但黎明,终将到来。
腊月廿三,蜀中岁暮的寒气比金陵更甚,湿冷的北风裹挟着细雪,扑打着成都行宫紧闭的窗棂。虽已是年关休沐,各处衙门封印,但大庆殿侧殿的暖阁内,却无半分佳节将至的松弛。炭盆烧得通红,却驱不散赵构眉宇间凝结的、源自心底的寒意。
一份来自汉口镇、由闻风司密探不惜代价弄到的最新两期《明报》,此刻正如同烫手的山芋,摊在御案之上。赵构的手指死死按在那张所谓的「全家福」上,指尖因用力而泛白。照片上,他的父皇赵佶居中而坐,两侧赫然是他早已对外宣称「贞烈殉国」的生母韦氏和发妻邢秉懿!虽然影像略显粗糙,三人表情僵硬,但那熟悉的轮廓、尤其是韦太后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郁结,像一根根毒刺,扎得他双目刺痛,坐立难安。
「妖术……此必是伪明妖术!」赵构猛地将报纸拂落在地,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恐惧被戳穿后的惊惶。「竟敢……竟敢如此玷污母后与皇后的清名!」
他霍然起身,在暖阁内烦躁地踱步,旋即厉声吩咐內侍:「速传杨沂中、蓝珪、秦桧入宫!」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心腹武将杨沂中、内侍省都知蓝珪、以及参知政事秦桧便匆匆赶到。三人见礼后,目光扫过地上散落的《明报》和皇帝铁青的脸色,心中已然明了。
赵构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指着地上的报纸,声音干涩:「你们都看看吧……伪明……愈发猖獗了!」
蓝珪小心翼翼地上前拾起报纸,与杨沂中、秦桧一同细看。看到那张照片时,蓝珪的瞳孔也是微微一缩,但他久居深宫,最擅察言观色,迅速稳住了心神。他仔细端详着照片上的韦太后和邢秉懿,半晌,躬身对赵构道:「圣上,奴婢在开封康王府时,虽曾服侍过太后与王妃,但毕竟年月久远。且观此『影图』,人物面容模糊,神情呆滞,与太后、康王妃昔日雍容华贵之姿,相去甚远。依奴婢愚见,此物真伪难辨,纵然有些许相似,也必是伪明寻了样貌相近之人,刻意模仿妆饰,再以妖法惑人耳目。」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肯定:「如今我朝既已公告天下,太后、皇后殉国成仁,天下皆知。能确切指认太后、王妃当年容颜者,本就寥寥无几,且多在战乱中离散。只要朝廷不改口,咬定此为伪明造假,时日一久,谁又能、谁又敢质疑?」
杨沂中随即抱拳,声如洪钟:「蓝都知所言极是!陛下,太上皇身陷敌手,受尽折辱,其言行岂能自主?观其出任那劳什子『馆长』,便可知其身不由己!今日这『影图』中之言语,必是那方妖女逼迫太上皇所言,意在乱我军心,毁陛下清誉!太上皇无论说什么,都做不得数,陛下万万不可因此而自乱阵脚!」
赵构的脸色稍缓,但目光随即落到另一篇关于太子诞生的报道上,尤其是赵佶那段「远胜」的暧昧评价,以及报道中隐隐将皇夫王士元有赵宋血统的暗示,他的心又猛地揪紧了。
「那……那王士元……若他真是郓王……」赵构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昔日汴京,父皇确实……确实曾属意三兄。若他果真未死,还成了伪明皇夫,那这血脉……伪明太子岂不真的有了……有了我赵宋法统?」这是他最深的恐惧,一个兼具明国实力与赵宋「正统」光环的继承人,将对他偏安一隅的皇位构成致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