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 第140章 稳将当头!

第140章 稳将当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镇江府西城门的城楼,被水气浸得发潮,砖石缝隙里还凝着昨夜的露水。

马昕站在墙后,身前立着三面并排的巨型铁盾,盾面布满凹凸不平的箭痕与砸坑,

是连日来,敌军试探性进攻留下的印记。

两名精悍的卫兵,半蹲在盾侧,肌肉紧绷地扶住盾柄,铁盾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垫着厚木,

即便城外战鼓如雷,也纹丝不动。

马昕双手举着千里眼,镜筒边缘被他的掌心焐得温热。

这千里眼是主公朱元璋特意找的宝物的,

通过精工打造,琉璃镜片打磨得极为透亮,能将数里之外的景象拉到眼前。

也是他这些年,搞出来的法宝一种。

此刻,他正透过镜片,死死盯着张士诚大军的攻城阵列,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连额角渗出的冷汗,都顺着脸颊滑落,没顾上擦。

“咚——咚——咚——”

敌军的战鼓擂得震天响,每一声都像重锤敲在人心上。

数万士兵列成整齐的方阵,如同黑色的潮水般朝着西城门涌来,密密麻麻的人影望不到边际,

脚下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将雾都染成了土黄色。

最前方是数百名扛着云梯的步兵,他们身着简陋的皮甲,脑袋上戴着竹编的头盔,

有的甚至只裹了块破布,脚步匆匆却异常坚定。

云梯长约三丈,顶端装着锋利的铁钩,被士兵们高高举过头顶,随着队伍的推进,

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狰狞的弧线。

云梯之后,是数十架冲车。

冲车的车架由粗壮的硬木打造,外面裹着厚厚的湿牛皮,能抵御箭矢和石块的攻击。

车架中央悬着一根碗口粗的撞木,撞木前端包着烧红的铁头,七八名士兵藏身车架之后,

腰上系着绳索,奋力推着冲车,朝着城门的方向猛冲。

冲车碾压地面的声音沉闷而厚重,与战鼓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再往后,是一排排弓箭手,他们列队站在盾牌手的保护下,弯弓搭箭,箭头对准了城楼。

只要攻城步兵靠近城墙,他们就会立刻射出密集的箭雨,压制城楼上的守军。

更远处的地平线上,还能看到敌军的骑兵阵列,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长矛,来回踱步,

马蹄踏得地面咚咚作响,显然是在等待城门被破的那一刻,趁机冲入城中,扩大战果。

“将军,敌军第一波攻城梯队已经到了护城河外!”

身旁的副将周云高声提醒,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马昕放下千里眼,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眶,目光扫过城下。

护城河宽约五丈,水深丈余,原本平静的水面,此刻被敌军的投石机搅得水花四溅。

数十架投石机,在敌军阵前一字排开,巨石被绞盘牵引着高高吊起,又猛地砸向空中,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向城墙。

有的巨石落在城墙上,震得城楼都微微晃动,

砖石碎屑四溅,不少守军被溅起的碎石砸中,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后退;

有的则落入护城河中,激起巨大的水花,溅湿了靠近河岸的守军,

冰冷的河水顺着甲胄缝隙往里渗,冻得人打寒颤。

“传令下去,弓箭手上前,压制云梯部队!投石机对准敌军的冲车,务必阻拦他们靠近城门!”

马昕的声音沉稳有力,听不出丝毫慌乱,但只有他自己知道,

此刻他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一大片,手心也全是汗,连握着千里眼的手指,都有些发滑。

他不是天生的统帅。数年前,他还只是应天城里一个普通人。

若不是机缘巧合遇到朱元璋,他这辈子恐怕都只会在市井之间挣扎,连刀剑都未必敢拿。

谁能想到,昔日那个连杀鸡都手抖的货色,如今竟成了镇守镇江府的一方统帅,

要指挥三万守军,对抗十万敌军的猛攻。

这份蜕变,耗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

马昕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大军团作战,最忌慌乱。

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数千甚至数万人的生死,每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的作战风格,向来以“稳”着称,这不是天生的,而是无数次血的教训,沉淀下来的。

跟着朱元璋、徐达、汤和这些前辈征战的日子里,他亲眼见过因为急功近利、贸然出击而兵败如山倒的惨状。

那是在和元兵的一次遭遇战中,一名将领急于立功,没等援军到位就率领本部人马冲锋,结果陷入敌军重围,全军覆没,

连尸体都没能完整抢回来;

他也亲眼见过因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以少胜多的奇迹。

徐达将军曾以三万兵力对阵敌军五万,不急于进攻,而是先筑营寨、断粮道,硬生生将敌军耗得士气低落,最后一举击溃。

徐达将军常说:“打仗不是赌大小,而是算输赢。算清楚了再打,赢面才大;

没算清楚就冲,那是拿弟兄们的命开玩笑。”

这句话被马昕刻在了骨子里,写在了兵书的扉页上,每晚睡前都要默念一遍。

他没有徐达的骁勇善战,没有汤和的威望深重,也没有常遇春的悍不畏死,

但他有一项旁人不及的本事——算数。

十二年教育,在这个时代天下无双,他记账从不出错,分配东西能精准到每一粒米。

投身军旅后,这份天赋被彻底激发出来。

为了这场守城战,他提前三个月就开始筹备。

库房里的粮草,他按每日每人的消耗量精确分配,军官、士兵、民夫的口粮标准各不相同,都一一登记在册,

还预留了三成作为应急储备,甚至算好了若粮草短缺,如何以野菜、杂粮补充,能支撑多少时日;

弓箭、石块、滚油等守城器械,他按城墙的长度和敌军可能进攻的重点区域,逐一分配到位,

每个城楼、每个垛口都有明确的补给清单,甚至算好了每架投石机每天的损耗率,提前备好备用零件;

士兵的轮班时间、饮水供应、伤病救治,都做了详细的安排——守城士兵每两个时辰轮换一次,避免过度疲劳;

饮水点,按城墙分布均匀设置,专人负责运送和烧开;

军医和担架队,在城楼后侧随时待命,轻伤就地处理,重伤及时转运,连药品的用量都提前做了预估。

大帐里的桌子上,堆满了智谋团制定的预案,足足有几十本,垒起来快有半人高。

每一本都标注着不同的情况:敌军从东门进攻怎么办?

粮草短缺三成如何应对?

援军推迟十日到达该怎么调整部署?

甚至连敌军可能使用火攻、水攻,乃至深夜劫营,都有对应的应对方案。

这些预案,是他和应天军校的参谋们熬了无数个通宵,才制定出来的。

应天军校的参谋足有一个百户的人数,近百人挤在大帐里,日夜推演战局。

他们中有精通兵法的儒生,能引经据典制定战略;

有经验丰富的老兵,能从细节处预判敌军动向;

还有擅长测绘的工匠,能精准绘制地形和城防图。

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从不同角度分析战局,提供建议。

马昕则像一个总调度,将所有人的意见汇总、分析、计算,最终形成一道道精准的命令。

有人说他太过谨慎,甚至显得有些保守,从不肯使用奇兵。

但马昕心里清楚,奇兵虽能出奇制胜,可一旦失败,就是万劫不复。

镇江是金陵的屏障,一旦失守,江南战局将岌岌可危,数十万百姓将陷入战乱,他赌不起,也不能赌。

他必须稳,稳得让敌军无懈可击,稳得让手下的士兵安心,稳得让主公放心。

“将军!敌军的云梯已经搭上城墙了!”一名卫兵的呼喊声,将马昕的思绪拉回战场。

他抬头望去,只见数十架云梯已经牢牢钩在了城墙垛口上,

敌军士兵像蚂蚁一样顺着云梯往上爬,有的已经爬到了一半,挥舞着短刀,嗷嗷叫着想要跳上城楼。

城楼上的守军,立刻展开反击,有的用长矛往下刺,有的用石块、滚木往下砸,还有的将烧开的滚油,顺着云梯往下浇,

惨叫声此起彼伏,热油烫过皮肉的焦糊味,混杂着尘土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作呕。

“稳住!不要慌!按预定方案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