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小花泪(17)(1 / 2)
麦收后的黄土坡泛着浅黄,李小花骑着自行车往家赶,车筐里装着给娘买的花布。刚进平安村,就看见梅花大嫂挎着竹篮在槐树下张望,看见她,眼睛一下子亮了,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
“小花!可算把你盼回来了!”梅花大嫂攥着她的车把,笑得眼角堆起褶,“我给你瞅了个好后生,保准你满意!”
小花心里咯噔一下,这阵子被提亲的事搅得心烦,刚推掉小郑那边,实在没力气应付新的。“大嫂,我这阵子学校忙……”
“再忙也得抽空!”梅花大嫂不由分说,拉着她往村西头走,“这后生可不是一般人,咱村西头老张家的二小子,叫张明远,名牌大学毕业,现在在县一中教物理,跟你还是同行呢!”
提到县一中,小花愣了一下。县一中是县城最好的中学,她去开过几次教研会,隐约听说过有个姓张的物理老师,年纪轻轻就带毕业班,教学能力很突出。
“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农家娃,”梅花大嫂边走边说,“爹娘都是种地的老实人,他自己也肯干,大学是靠奖学金念下来的。前阵子他娘托我给说亲,我一琢磨,你俩多般配啊,都是老师,都从黄土坡走出去的,知根知底!”
说话间到了老张家的院门口,土坯墙爬满了牵牛花,院里的枣树枝桠伸到墙外,挂着青黄的枣子。张明远的娘正坐在门槛上择菜,看见她们,赶紧站起来,围裙上还沾着麦糠:“来了?快进屋!”
小花刚迈进门槛,就看见堂屋门口站着个年轻男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他个子很高,眉眼清俊,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见了人,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不像小郑那样局促,也没有城里后生的疏离。
“这是明远,这是小花。”梅花大嫂笑着撮合,“你们俩自己聊,我跟你婶子去灶房忙活。”
屋里一下子静下来,只有墙上的挂钟“滴答”响。张明远给她倒了杯热水,搪瓷杯上印着“劳动最光荣”,是多年前的老物件。“李老师,常听同事提起你,说你带的毕业班升学率全县第一。”他的声音清朗,像山涧的溪流。
小花接过水杯,指尖碰到杯壁的温热,心里的拘谨散了些:“张老师太客气了,我也是瞎忙活。”她想起教研会上见过他,当时他正在发言,讲物理实验教学,条理清晰,眼神专注,原来就是他。
“不是客气,是真心佩服。”张明远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咱这儿的娃想考出去有多难,你能把他们带出来,不容易。”
这句话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小花的话匣子。俩人从各自的学生聊起,说到农村孩子基础差,得一点点补;说到有些学生家里穷,舍不得买练习册,他们就自己刻蜡纸油印;说到有个女生怕耽误农忙想辍学,他们骑着自行车跑了十几里地去劝……
“我那个辍学的女生,后来考上了师范,现在回咱乡当老师了。”张明远的眼睛亮起来,像有星光在闪,“前阵子来看我,说要像我当年劝她那样,劝更多山里娃读书。”
小花的心猛地一动。她想起自己为啥放弃省城的工作回县城,想起那些在田埂上追蝴蝶的童年,想起惠娥总说“日子是熬出来的,也是拼出来的”。眼前这个男人,懂她没说出口的坚持,懂她埋在心里的牵挂。
“我办公室有个学生,爹在外地打工摔断了腿,他就想辍学去工地。”小花的声音轻下来,“我跟他说,你现在多认一个字,将来就多一条路。现在他每次模拟考都在前五名,说想考建筑大学,将来给爹盖结实的房子。”
张明远看着她,眼神里带着共鸣:“咱当老师的,不就是给娃们指条路吗?哪怕只能帮一个,也值。”
窗外的枣树上,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灶房里传来剁馅的声音,混着梅花大嫂和张母的说笑声,像支踏实的生活小曲。小花看着眼前的男人,他穿着洗旧的衬衫,指甲缝里还沾着点墨迹,是常年握粉笔的痕迹,可他的眼睛里,却有比星辰更亮的光。
午饭很简单,韭菜鸡蛋馅饺子,玉米面窝头,还有一碟腌黄瓜。张母一个劲给她夹饺子,嘴里念叨:“多吃点,看这娃瘦的,教书肯定费脑子。”张明远在一旁帮她剥蒜,动作自然,像认识了很久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