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红色题材会议(2 / 2)
经过1小时20分钟的讨论,《长征纪事》剧本确定了12条修改建议,包括补充军民互动剧情、细化装备差异、修正部分地名的历史称谓(如“大渡河”当时部分地区称“铜河”,需统一为历史称谓)等,审核人员一致同意通过初审。
中午12点,审核会议暂停,tVb为审核人员准备了午餐,午餐采用自助餐形式,设置在15层的员工餐厅,菜品包括粤式烧腊、沪市本帮菜、京市炸酱面等,还有水果沙拉、酸奶等餐后甜点,共计32种菜品,满足不同地域审核人员的口味,用餐期间,王教授与张导还在讨论《觉醒年代》的演员选择,张导提到“计划邀请香江资深演员黄秋笙(对应黄秋生)饰演陈独修,内地演员陈建彬(对应陈建斌)饰演李守常”,王教授表示“演员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契合度很重要,建议让演员提前阅读历史资料,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这些交流为后续剧集拍摄积累了宝贵建议。
下午13点30分,审核会议继续,《建国风云》的编剧孙悦登场,她穿着浅蓝色连衣裙,手里拿着剧本:“《建国风云》共42集,时间跨度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剧本以‘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主线,描写了重庆谈判(对应渝州谈判)、解放战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对应辽城、淮城、平城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对应西柏坡会议)、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刻画了毛泽东(对应毛润之)、周恩来(对应周翔宇)、朱德(对应朱玉阶)等领导人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以及普通百姓在时代变革中的命运变迁。”
幕布上显示出《建国风云》的剧情节奏表,孙悦指着其中的“开国大典”部分:“剧本第40-42集聚焦开国大典的筹备与举行,我们查阅了《开国大典档案汇编》,还原了很多细节,比如天安门广场的布置——当时广场面积约11万平方米,搭建了8个观礼台,可容纳30万人,城楼两侧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毛主席(对应毛润之)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间约5分钟,这些细节都会在剧中精准呈现,同时加入‘普通工人参与广场清扫’‘学生排练庆祝节目’等支线,展现全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期盼。”
王教授翻开剧本第28集,关于“辽城战役”的描写:“孙编剧,辽城战役是三大战役的首战,剧本中提到‘战役持续52天,歼敌47.2万人’,这个数据准确,但对战役胜利的意义描写可以更深入,比如战役胜利后,东北解放区如何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如何为后续的淮城、平城战役提供物资和兵力支持,建议增加‘东北野战军向关内输送10万兵力、50万吨粮食’的剧情,体现战役的战略价值。”
孙悦连忙记录:“会补充这部分内容,同时在第30集增加‘毛泽东(对应毛润之)与将领讨论辽城战役经验’的场景,通过领导人的对话,总结战役胜利的原因,比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等,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
刘研究员则关注“七届二中全会”的描写:“剧本第35集提到‘全会提出“两个务必”’,这个核心内容要重点突出,建议增加‘周恩来(对应周翔宇)向工作人员讲解“两个务必”内涵’的剧情,同时展现全会后领导人以身作则,比如‘毛泽东(对应毛润之)拒绝为自己安排特殊住房’‘朱德(对应朱玉阶)与战士一起参加劳动’,体现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孙悦点头:“会按刘研究员的建议调整,我们还会在剧本中加入‘干部学习“两个务必”文件’的场景,展现全会精神在全党范围内的传播,让历史精神更具传承感。”
下午15点,三部剧的剧本审核全部完成,林薇将所有修改建议汇总,形成《tVb红色题材剧审核报告》,报告中明确:《觉醒年代》需完成18条修改、《长征纪事》12条、《建国风云》15条,修改周期均为10天,修改完成后提交复审,复审通过后即可启动拍摄筹备,三部剧的总预算控制在2.3亿港元以内(《觉醒年代》8000万、《长征纪事》7000万、《建国风云》8000万),均在tVb年度文化创作预算范围内。
15点30分,林薇带着审核报告前往阮梅的办公室,阮梅的办公室位于tVb制作中心20层,面积约60平方米,整体采用简约的现代风格,办公桌后摆放着一个书架,上面整齐排列着《中国通史》《红色文化研究》等书籍,办公桌左侧的展示柜里,陈列着tVb历年获奖的奖杯和证书。
阮梅穿着一身米白色西装套裙,正低头审核《丝路传奇》的拍摄进度表,看到林薇进来,她抬起头:“审核会议结束了?三部剧的剧本情况如何?”
林薇将审核报告递到阮梅面前:“阮董,三部剧的剧本都通过了初审,审核人员提出了45条修改建议,主要集中在历史细节补充、人物形象丰满、主题内涵深化等方面,修改周期定为10天,复审通过后就能启动筹备,另外,内地的党史专家对三部剧的整体框架和历史真实性很认可,建议我们申报龙国‘五个一工程’奖。”
阮梅接过审核报告,快速翻阅:“申报‘五个一工程’奖是好事,让制作部在修改剧本时,严格按照专家建议完善细节,确保剧集质量达到获奖标准,另外,演员选角要尽快启动,优先选择有红色题材拍摄经验、形象与历史人物契合度高的演员,艺人部要在修改周期内完成初步选角名单,提交给我审核。”林薇点头:“明白,艺人部已经初步筛选了演员名单,比如《觉醒年代》的陈独修计划邀请黄秋笙,李守常邀请陈建彬,《长征纪事》的红军将领计划邀请内地演员李建国(对应李雪健),《建国风云》的毛泽东(对应毛润之)计划邀请演员唐国强(对应唐国祥),后续会根据剧本修改情况细化名单。”
阮梅又问:“拍摄场地和道具筹备情况如何?红色题材剧对场景和道具的历史真实性要求高,不能出纰漏。”
林薇回答:“制作部已经联系了长三角影视链和内地的红色影视基地,《觉醒年代》的民国场景计划在长三角影视链搭建,包括《新国民》杂志社、京市高校教室等,预计投入300万港元,搭建周期20天;《长征纪事》的雪山、草地场景计划在川省(对应川地)影视基地拍摄,该基地有现成的长征主题场景,租赁费用约200万港元;《建国风云》的开国大典场景,计划与京市电影制片厂合作,使用其搭建的1:1天安门广场复刻场景,租赁及改造费用约500万港元,道具方面,制作部已与内地3家红色道具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民国时期的书籍、红军军装、建国初期的办公用具等,将在15天内完成采购,确保不影响拍摄进度。”
阮梅在审核报告上签下“同意按审核意见推进修改,后续进度每周汇报”的字样,然后递给林薇:“让制作部成立红色题材剧专项小组,由制作部总监担任组长,统筹剧本修改、演员选角、场地道具筹备等工作,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另外,让宣传部提前制定宣传方案,在剧本修改完成后,通过tVb官网、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红色题材剧的筹备进展,比如演员定妆照、场景设计图,吸引观众关注,为后续播出预热。”
林薇接过审核报告,认真记录:“明白,阮董,我会立刻传达您的指示,专项小组明天就成立,宣传部的宣传方案预计3天内提交初稿,审核通过后即可启动预热宣传。对了,阮董,财务组提到,红色题材剧的拍摄预算可能会因为场景搭建和道具采购略有超支,预计超支300万港元,您看是否需要追加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