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 第645章 临安梦华

第645章 临安梦华(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宋衿走到刘楚旁边,开始讲解。

唐代实行的是里坊制。坊墙高筑,天黑了就要关闭坊门,每个坊就像一个格子。到了宋代,里坊制被彻底打破。你现在看到的这种开放式街巷,就是宋代的产物。

她指着街道两侧那些店铺。

没有坊墙了,店铺就能直接开在街边。夜市也是从宋代开始真正繁荣起来的。商业更发达,生活也更自由。

刘楚点点头。这个他知道,历史书上学过。

建筑风格也完全不一样。宋衿指着那些纤细高挑的楼,你看这些建筑,是不是比唐街那些显得更?

确实。刘楚说。

唐代的美学是雄浑、壮丽、外放的。大明宫、大雁塔,都是那种气势恢宏的建筑。而宋代的美学转向了清雅、含蓄、内敛。他们不追求,追求的是和。

宋衿又指向那些茶舍和书画店的招牌。

所以这里的店铺类型也不一样。唐街那边是酒肆、饭馆、杂货铺,都是生活必需品。而这里是茶舍、香铺、书画斋,卖的是精神需求。

她停顿了一下。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样叫宋代四雅,是当时文人雅士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你要是在宋代当个文人,不会这四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刘楚笑了。这个说法有意思。

宋衿领着刘楚走到一间名为漱石居的民宿门前。

院门是木头的,漆成了深褐色,上面没什么装饰,就是简简单单的两扇门板。门上挂着一块小牌匾,上面用瘦金体写着漱石居三个字。

宋衿推门。

门很轻,几乎没声音,只有门轴转动时轻微的咯吱声。

进门是个小庭院。

院子不大,也就十来平米。地面铺着灰色的方砖,砖缝里长着几根细细的青草。院子中央有一座假山,是用太湖石堆起来的,石头孔洞密布。假山顶上有一小股清泉流下来,水流很细,顺着石头的缝隙蜿蜒而下,最后流进动。

院子角落还摆着一个青瓷的大水缸。缸里养着几尾金鱼,不是红色的,是黑色和金色相间的那种。

刘楚穿过庭院,走进主厅。

主厅里没有客厅的布置。

这里是个茶室,同时也是个书房。

靠墙的整整一面墙都是书架。书架是深色的木头做的,分成很多层,每层都摆满了线装书。书脊上写着书名,字很小,看不太清楚。有些书脊已经褪色了,看起来很有年代感。

屋子中央是一张宽大的书案。

案子是长方形的,大概有两米长、一米宽。桌面铺着灰色的毛毡,毡布上压着几块镇尺。笔筒里插着七八支毛笔,笔杆有粗有细。砚台是端砚,方方正正的,砚池里还有没干的墨汁。旁边摆着一沓宣纸,纸张泛黄,看起来是那种手工制作的。

书案旁边有个小桌,专门用来点茶的。

小桌上摆着一整套茶具。白瓷的茶碗,黑釉的茶盏,还有一把竹制的茶筅。旁边还放着一个小炭炉,炉子上架着一只铜壶。

宋衿领着刘楚上楼。

木楼梯很窄,踩上去发出吱呀的声音。扶手被磨得很光滑,手感温润。

二楼是卧房。

房间不大,大概十五平米左右。地上铺着榻榻米,榻榻米上摆着一张很矮的木床。床上铺着白色的棉质床单,叠着青灰色的被子。床头挂着一幅小字,写的是清风徐来四个字。

床边放着一个香炉。

香炉是铜制的,三足鼎立,炉盖上镂空雕刻着云纹。炉子里插着一支香,已经烧了一半,烟气袅袅上升。

窗边设了个小角落。

一个矮几,两个蒲团。矮几上摆着一副围棋,黑白棋子已经下了一半,像是有人下到一半就起身离开了。

刘楚走到窗边,推开格子窗。

窗外正好能看到楼下庭院里那几竿竹子的梢头。风吹过来,竹叶沙沙作响,竹影在地上晃动。

再往远处看,是邻家层层叠叠的屋檐。黛色的瓦片,翘起的飞檐角,在天空下勾勒出一道道优美的线条。

他站在窗边,突然有种错觉。

自己不是那个要管理整个青瑶山庄的园主。

而是一个刚睡完午觉的宋代文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下楼去,烧壶水,点一盏茶,然后在书案前翻开一卷书,慢慢读到天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