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一座城(1 / 2)
第二天上午,刘楚又开车来了。
车子驶过那条熟悉的山路,进入青瑶镇。
白天的镇区和昨晚完全不同。
昨晚他看到的是璀璨的霓虹灯、流动的光影、震耳的电子乐。
现在他看到的是脚手架、工程车、穿着橙色马甲的工人。
到处是施工的声音——切割机的尖啸、焊枪的嘶嘶声、卡车倒车的滴滴声。
刘楚把车停在一片临时停车场,推开车门下车。
宋衿已经在路口等他了。
她穿着白衬衫和黑色长裤,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夹,头发扎成马尾。看到刘楚的车,她抬起手腕看了眼表。
刘楚走过去。
宋衿把文件夹夹在腋下,腾出手指了指前方,今天带你看剩下三个区域。
民国、明清、还有?
还有一个现代艺术区。宋衿把文件夹翻开,指着上面的施工进度表,民国街进度最快,主体建筑都完工了,正在精装修。明清区还在搭框架。艺术区刚打完地基。
刘楚看了眼那张表,上面密密麻麻标着各个区域的完工百分比。
先去民国街。
他们往镇区西侧走。
走了大概五分钟,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又变了。
不是唐宋的木楼,不是赛博的金属高楼,而是石库门。
典型的海派建筑。砖木结构,外墙是青灰色的砖,门框是石头砌的。门是黑漆木门,上面装着铜环。有些楼的二层还有小阳台,铸铁栏杆,雕着花纹。
再往前走,出现了西式洋楼。
三层高的小楼,外墙刷成米黄色,窗户是拱形的,窗框漆成白色。一楼的门廊有罗马柱,柱头雕着繁复的花纹。
街道尽头有栋更大的建筑,外形是圆弧形的,外墙贴着米色瓷砖。门口立着块牌子,上面写着:百乐门(施工中,请勿靠近)
刘楚走到一栋石库门前停下。
工人们正在安装二楼阳台的铸铁栏杆。栏杆是提前做好的,工人用电钻在墙上打孔,钻头和砖墙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然后把栏杆固定上去,拧螺丝的时候,扳手敲击金属的声音在空荡的街道里回响。
一楼的地面正在铺地砖。黑白相间的花砖,工人蹲在地上,一块一块往下铺,铺完还要用橡胶锤敲实。敲击声很有节奏,咚咚咚的。
墙上露出一截电线,旁边贴着张施工图纸,被风吹得哗哗响。图纸上标注着:霓虹灯招牌预留位。
宋衿站在刘楚旁边,看着这些正在装修的建筑。
民国街的定位和唐宋两里不一样。
刘楚转过头看她。
唐宋两里是周租,主打沉浸式旅居。宋衿说,但民国街不是。这里是日租的精品民宿区。
日租?
宋衿把文件夹翻到另一页,上面是民国街的经营规划图,这里的每栋小楼,未来会返还给青瑶镇的原住民。一个家庭可以申请一套,自己当老板,自己经营。
刘楚愣了一下。
返还?
宋衿合上文件夹,抬头看着那栋石库门,青瑶镇原本是长安南郊的一个镇,常住人口三千多人。我们开发青瑶胜境的时候,镇民全部搬迁了。这六个区域占地将近两千亩,其中有七百多亩是耕地。
她停顿了一下,侧过脸看向刘楚。
补偿和安置款都已经发放到位。手续也都齐全,规划、环评、土地审批,全部走完了流程。
刘楚点点头。这些他知道,但具体数字是第一次听宋衿说。
旁边有个工人扛着一袋水泥走过,肩膀上的水泥袋压得他微微弯腰,脚步声很重。
镇民搬走了,但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宋衿继续说,所以我们给他们留了个机会——愿意回来做生意的,可以申请民国街的经营权。
免租金?
免租金。宋衿点点头,但山庄要分成四成。另外,卫生、服务、安全这些,都有考核标准。不达标的,会被取消经营权。
刘楚看着眼前这些正在装修的石库门,又看了看那些正在铺地砖的工人。
申请的人多吗?
很多。宋衿把文件夹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是申请名单,密密麻麻写了一大串名字,镇上原本就有不少做餐饮和旅馆生意的。他们有经验,也有客源。回来做这个,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刘楚沉默了几秒,又看了眼那些石库门。
这个思路不错。
宋衿笑了,把文件夹合上,夹在腋下。
这也是您当初的要求——别让镇民觉得自己被赶走了,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参与者。
刘楚没接话。
他确实说过这话。但他没想到宋衿会用这种方式落实。
他们离开民国街,往北走。
走了大概十分钟,到了明清区的施工现场。
这里进度明显慢很多。
地面已经平整完了,到处是木材和砖瓦。几栋建筑的框架刚搭起来——粗大的木柱,复杂的斗拱结构,屋顶的骨架。工人们正在用吊车把一根巨大的横梁吊到柱子顶端,横梁在空中晃动,
刘楚看到其中一栋楼的结构是四合院。正房、厢房、倒座房的位置都能看出来,中间是个大院子。院墙还没砌,只有地基,一圈灰色的混凝土。
再往里走,有片区域在搭园林。
假山的石头已经运过来了,堆在一边。那些太湖石表面全是孔洞和褶皱,大大小小堆了一片。工人们正在挖池塘,挖掘机的铲斗一下下往下挖,挖出来的土堆成小山。旁边还放着几棵树,根部裹着麻布,树干很粗,看起来年份不小。
宋衿停下脚步,看着那片正在施工的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