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沧州市胖胖熊儿童益乐城(2 / 2)
“所以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做更细致的踏查,希望能为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线索。”顾倾城的语气坚定,“你看那边的植被,和别处有些不同,土壤颜色似乎也略深一些,说不定
两人一边低声交谈,一边不时拿出图纸和仪器进行比对、测量。阳光渐渐西斜,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与那些沉默的封土堆共同构成了一幅穿越时空的画面。献县汉墓群,这座沉睡千年的地下博物馆,在他们的探寻中,似乎正一点点苏醒,准备向世人讲述更多关于大汉王朝的辉煌与沧桑。他们知道,每一次的到来,都只是掀开了这部厚重史书的一页,而更多的秘密,仍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解读。
顾倾城与陈晓阳二人,怀着一份对历史的崇敬与寻访的雅兴,再次踏上了沧州这片土地。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正是那座历经沧桑却依旧风骨犹存的沧州文庙。
穿过沧州城熙攘的现代街市,仿佛一步跨越了时空的界限,那片古朴的建筑群便静静矗立在眼前。朱红色的宫墙在岁月的打磨下略显斑驳,却更显庄重肃穆。几株饱经风霜的古柏虬枝盘旋,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所在,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时光沉淀的气息。
他们拾级而上,穿过棂星门,眼前豁然开朗。泮池如月,拱桥凌波,池中碧水虽不深邃,却倒映着蓝天白云与红墙碧瓦,别有一番清幽意境。顾倾城轻轻拂过泮池边的石栏,指尖似乎能触碰到千百年间无数文人学子的匆匆步履与殷切期盼。
陈晓阳则对那座宏伟的大成殿更感兴趣。他驻足殿前,仰望着巍峨的殿宇,檐角飞翘,雕梁画栋,虽历经风雨,那些精美的龙凤纹饰、斗拱结构依旧清晰可见,无不彰显着昔日的皇家气派与儒家圣地的庄严。殿内,孔子的塑像端坐在正中,神情庄重而温和,仿佛仍在向世人传递着“仁、义、礼、智、信”的谆谆教诲。四周的廊庑下,陈列着历代先贤的牌位与一些珍贵的文物史料,默默诉说着沧州文庙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人缓步穿行于各个殿堂之间,时而在古碑前驻足,辨认着那些模糊的字迹,试图从中解读出历史的信息;时而在庭院中的古树下小憩,感受着这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祥和。他们谈论着孔子的思想,谈论着古代科举制度,谈论着沧州作为“武术之乡”之外,这份鲜为人知的崇文重教的传统。
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顾倾城望着眼前这座虽不似曲阜孔庙那般规模宏大,却也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文庙,心中感慨万千。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传承,在沧州这片热土上,默默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陈晓阳则拿出相机,定格下这一幅幅宁静而富有深意的画面,他想将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永久珍藏。
此次重游沧州文庙,对顾倾城和陈晓阳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光,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寻根。在这片古老的庭院中,他们感受到了历史的脉动,也体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顾倾城与陈晓阳二人,在饱览了沧州铁狮子的雄奇之后,便驱车前往献县,一心要去寻访那座久负盛名的单桥石桥。当车子渐渐驶入献县境内,空气中似乎都弥漫开一种古朴沉静的气息,与都市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
终于,在一片开阔的原野尽头,单桥的身影若隐若现。待走近了,那座横跨滹沱河故道的石拱桥,便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默地展现在他们眼前。顾倾城下了车,微微眯起眼,细细打量着。秋日的阳光柔和地洒在青灰色的石拱券上,勾勒出硬朗而优美的弧线。桥身并不算特别高大巍峨,却自有一种敦实厚重的气度,仿佛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稳如泰山。
“你看这桥的券拱,”陈晓阳指着那五道联拱,语气中带着赞叹,“据说当年建桥时,工匠们为了抵御洪水,特意将桥的拱高降低,拱跨加大,这样洪水来时,阻力就小多了。而且这桥的分水尖做得特别讲究,你看那迎水面,像把锋利的刀,能把洪水分开。”
顾倾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每个桥墩的前端都砌成了锐角形的分水尖,上面还雕刻着简洁的纹饰,既实用又美观。她缓步走上桥面,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磨砺得光滑温润,缝隙间还顽强地生长着几丛秋草。桥面并不宽,但走在上面,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
“这桥上的石雕,才是精华所在啊。”顾倾城的目光被栏杆上的石刻吸引了。栏杆的望柱上,雕刻着狮、猴、麒麟等瑞兽,还有形态各异的人物故事。虽然历经风雨侵蚀,有些雕刻的细节已经模糊,但那古朴的刀法,生动的气韵,依然清晰可辨。有的石狮昂首怒吼,威风凛凛;有的石猴憨态可掬,栩栩如生;还有的仙女衣袂飘飘,仿佛下一刻就要乘风而去。
陈晓阳走到一个雕刻着“二十四孝”故事的栏板前,驻足良久:“这些石雕不仅工艺精湛,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建桥,不仅考虑实用,更看重教化与审美。”
顾倾城轻轻抚摸着一块冰凉的石雕,指尖仿佛能触碰到当年工匠们留下的温度。她想象着数百年前,这里曾是南北交通的要冲,车马喧嚣,人声鼎沸。官员、商人、赶考的书生、远行的游子,都曾从这座桥上经过,留下了各自的故事。如今,滹沱河改道,石桥的交通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诉说着古老的传奇。
“站在这里,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顾倾城轻声感叹,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陈晓阳点点头,深有同感:“是啊,一座桥,就是一段活的历史。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过往的行人,更是我们民族的记忆与智慧。”
两人沿着桥面缓缓走着,时而低声交谈,时而凝神观赏。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古老的石桥融为一体。单桥石桥,这座被誉为“世界最长不对称石拱桥”的建筑杰作,在秋日的暖阳下,散发出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不由得心生敬畏与赞叹。顾倾城和陈晓阳知道,这次单桥之行,将成为他们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让他们对历史、对文化,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