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今天西府肯定热闹(2 / 2)
赵凌此举,思虑深远,并非拘泥古礼,而是为了王朝的长远稳定。
他眼中闪过赞赏之色,语气也缓和下来:“嗯……你所虑,不无道理。名正言顺,确是根本。”
他掐指算了算,“也快了,如今已是八月底,十月朔日便去雍城祭祖,随后便是你的及冠礼与大婚,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倒也不错。”
想到不久后就能看到儿子成家立业,正式执掌权柄,继而开枝散叶,嬴政嘴角也是微微一扬。
车内沉默了片刻,嬴政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再次开口,语气随意如同闲话家常:“听说你最近还任命扶苏为宗正,并且将沿袭多年的宗正之法也改了?”
他虽然人在岭南,但咸阳朝堂的风吹草动,显然都未能逃过他的耳目。
这套独立于朝堂之外的信息系统,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
赵凌对此毫不意外,坦然点头:“原宗正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只会倚老卖老,于皇室子弟教化毫无建树。此等要职,岂能让一个草包担任?”
“长安候乃朕之兄长,品性高洁,仁德宽厚,精通礼法,由他执掌宗正府,正好可以教导约束那些皇族子弟,让他们明礼仪,知进退,修德行,免得他们依仗身份胡作非为,玷污了赢氏皇族的声誉。”
听到赵凌如此安排,并如此评价扶苏,嬴政心中不禁一暖,一股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自古以来,君王兄弟之间为了那张宝座,争斗何其惨烈残酷,哪怕是他自己,当年与长安君成蟜也不免兵戎相见,骨肉相残。
扶苏的仁德,嬴政是全然认可的,之前只是觉得他过于迂阔,太信奉儒家那套复古之论,担心他上位后会重走分封制的老路,动摇大秦根基,故而迟迟未立他为太子。
但扶苏在其他方面的才能,尤其是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今赵凌为帝,雄才大略,锐意进取,扶苏为宗正,以仁德辅佐,教化宗室,兄弟二人各展所长,相辅相成,这实在是嬴政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局面。
“如此甚好。”嬴政轻轻吐出四个字,包含了千言万语。
他顿了顿,像是寻常父亲关心儿子生活般问道:“最近这咸阳城内,可有什么趣事发生?说与为父听听。”
这纯粹的父子闲聊,让气氛更加轻松。赵凌闻言,脸上露出一抹颇为古怪的笑容,带着点看戏的意味,顿了顿才说:“趣事嘛……倒还真有一桩。就在今日,咱们那位新任的治栗内史萧何,先是独自去了孟府,过了不久,便与孟巍然同乘一车,又一起去了西府。而且,据密卫报,王绾当时也在西府之中。”
嬴政微微挑眉,略显疑惑:“哦?这算什么趣事?几位大臣私下往来,也属寻常。”
他一时未解其中关窍。
赵凌神情变得有些复杂,解释道:“父皇您之前不是叮嘱朕,看在西孟两家昔日功劳和识时务的份上,给他们两家留一条安稳的富贵之路吗?”
“朕便将这夏日售冰的独门生意交给了他们,并且特意嘱咐,只象征性地收取两成税收,意在让他们得些实惠。”
“朕猜想,定是萧何查阅账目后,觉得这税率定得太低,有损国库收入,所以今日才亲自登门,‘劝说’他们主动提高税率去了。”
嬴政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不由得抚掌哈哈大笑,声震车厢:“哈哈哈哈哈!好!好一个萧何!看来你选的这位治栗内史,还真是一心为公,锱铢必较,眼里只有国库充盈啊!是个能臣干吏!”
笑声中充满了畅快与赏识。
他自然明白,赵凌定下的两成税,是带着施恩和安抚的性质,而萧何去“加税”,则是纯粹从国家财政角度出发。
这两种做法,站在不同的立场,都无可厚非,甚至在他看来,萧何这种敢于“违背”皇帝私下意愿而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更显可贵。
笑罢,嬴政眼中闪过一抹促狭与深沉交织的光芒,悠然道:“既然如此,为父也去西家凑个热闹。看看这三位老头子,是如何应对这位内史的。”
“啊?”赵凌闻言,真正地震惊了,瞪大了眼睛望着自己那似乎忽然起了玩心的父亲,“父皇,您……您也要去?这……”
嬴政眼底含笑,带着一种久居上位、洞悉人心的从容,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你就不必去了。你一去,皇帝驾到,场面就太过正式,反而无趣,也真会吓到那三个精明的老家伙。为父如今只是帝师,闲人一个,正好去看看热闹,也顺便……”
“帮你瞧瞧,这几位我大秦的旧臣元老,如今的心思,到底还在不在该在的地方。”
话音落下,嬴政便扬声吩咐车夫转向,前往西府。
马车在下一个路口稳健地拐了方向,赵凌下了马车独自留在原地,望着马车远去的方向,脸上表情变幻,最终化为一声苦笑。
他这位父皇,即便是退居二线,也绝非甘于寂寞之人啊。
西府今日,注定不会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