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478章 后世之隐患

第478章 后世之隐患(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的语气变得有些痛心疾首:“而如今陛下所为,耗费海量钱财去修建那些看似无私的医馆、学舍,行此藏富于民之策,这……这与始皇帝陛下当年强调集权、强化国家机器、弱化民间私学的治国理念,几乎是完全背道而驰啊!”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冯去疾甚至引用了奠定大秦强盛基石的商鞅的理论,神情肃穆:“商君曾言:‘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在他看来,这些儒家提倡的德行与智慧,乃是国家混乱软弱的根源!”

冯去疾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陛下如今鼓励教化,广建学舍,固然是仁政,其本意或许是好的,以陛下的雄才大略,也确有足够能力掌控全局,驾驭这新的局面。但是——”

他话锋猛地一转,抛出了一个极其尖锐,也极富远见的问题,目光如同利剑,直刺问题的核心:

“陛下之后呢?大秦的第三世、第四世皇帝又当如何?始皇帝陛下扫灭六国,一统宇内,功盖三皇五帝!”

“当今武帝陛下,若延续如今之势,其文治武功,也必将是光耀千古,彪炳史册!”

“有如此两位光芒万丈的祖先在前,后世之君主,哪怕本身亦是中上之资,励精图治,恐怕也难望其项背,其威望注定被先祖的光辉所掩盖!到那时……”

冯去疾没有再说下去,但他那忧心忡忡的眼神,那沉重的语气,已经将他内心的恐惧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百年之后,商人集团手握天下大部分财富,势力盘根错节。

而传统的世家力量因历代皇帝的打压早已衰弱不堪,不再有能力,也不再有意愿去全力巩固皇权。

届时,皇权被架空,皇帝威信扫地,地方尾大不掉,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帝国,恐怕就要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了!

必须强调的是,冯去疾的这番忧虑,并非出于对赵凌个人能力的否定。

恰恰相反,在他内心深处,已然将赵凌视为一代不世出的圣君明主。

他相信,以赵凌的智慧与手腕,无论天下出现何种复杂的状况,其本人都应有能力妥善解决,驾驭这艘帝国巨轮驶过惊涛骇浪。

他所担忧的,是这艘被赵凌改造得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巨轮,其设计理念是否过于超前?

其运作系统是否过于精密复杂?

后世那些能力远逊于赵凌的继承者们,是否能够顺利接手,并同样娴熟地操控它?

他们能否镇得住那些在武帝时代被刻意培养起来,同时也被有效压制着的各方势力?

嬴政听着冯去疾这番鞭辟入里,直指核心的长篇大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书房内只剩下那沉香燃烧时发出的细微噼啪声。冯去疾所言的弊端,他岂会不知?

商鞅的那套治国理念,早已如同基石般深深嵌入大秦的国体,也是他嬴政曾经坚信并强力推行过的。

平心而论,儿子赵凌如今的许多做法,确实是在与商君之法背道而驰,是在试图扭转一辆已经沿着既定轨道高速奔驰了百余年的战车!

这其中的风险,何其巨大?!

稍有不慎,便是车毁人亡的结局!

即便赵凌本人拥有高超绝伦的“御车之术”,能够险之又险地完成这个急转弯。

那么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御手”呢?

他们是否有同样的能力?

削弱世家实力,短期内确实能强化皇权,扫除改革的障碍。

但世家作为皇权与地方之间的缓冲带以及统治同盟的作用也被削弱了。

一旦雄主逝去,那些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旧势力积蓄的怒火,恐怕会如同火山般喷发,倾泻在相对弱势的后继君主身上。

而那时,缺乏忠君传统约束的商人势力,手握重金,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是皇权的支持者,还是新的掘墓人?

这一切,都是未知之数,充满了变数与危险。

沉吟良久,嬴政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恢复了平静,但其中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冯老所虑,深远而沉重,确是国家柱石之臣应有的担当。此事关乎国运,千头万绪……吾,相信皇帝自有其通盘考量与最终决断。”

他并未直接反驳冯去疾,但也未表示完全赞同,而是将最终的裁决权,推回到了皇帝赵凌身上。

冯去疾见嬴政似乎不愿在此事上深入下去,也并未强求,他知道有些界限不能逾越。

他脸上重新露出了那种略带倨傲的笑容,拱了拱手,语气却带着几分真诚的劝诫意味:“先生贵为帝师,常伴陛下左右,深受信重。方才老夫所言这些利弊得失,关乎大秦长远之安定。先生既已看清,还望能寻得合适时机,向陛下婉转谏言。”

“有些隐患,防微杜渐,总好过亡羊补牢。此亦是为师者,为臣者,应尽之责也。”

他的目光灼灼,带着期待,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想看看这位“帝师”,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国策分歧时,究竟会持何种立场,又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