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墙纹(2 / 2)
一方,是一位身形健硕、面色黝黑的中年人,穿着简朴的麻布短衣,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手臂。他身旁立着一件木制的奇特装置,结构精巧,充满了杠杆、齿轮和悬臂,看似鸟形,却又蕴含着某种肃杀之气。柳儿一眼认出,那装置的结构轮廓,正与墙上那片水渍晕染的形状惊人地相似!
另一方,是一位老者,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他身前摆放着一些更为小巧但结构复杂的金属物件和木制模型,看似防守器械。周围围满了学子,个个屏息凝神,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兴奋。
“是崇真与舍华!”柳儿压低声音,难掩激动。她曾在典籍中读过这着名的“止楚攻宋”传说中,二人模拟攻防的典故,没想到竟能亲眼目睹其情景。
只见舍华神情自信,向崇真拱手:“素羽,我已备好云梯之械,请试攻之。”
崇真沉稳应对:“舍华之巧,天下皆知。然械之巧,终为末技。请演示。”
舍华不再多言,走到他那木制奇装置旁,开始操作机括。只听一阵“咔咔”轻响,那“木鹊”般的装置竟真的活动起来,双翼微振,做出欲要腾空扑击的姿态。虽然并未真正飞起,但其构思之巧,动态之逼真,已让围观者发出阵阵惊叹。舍华演示的,正是如何利用这精巧的器械进行高空侦察或攻击的设想。
李明和柳儿站在人群外围,能清晰地看到那装置上每一处榫卯结构、每一根传动绳索。李明眼中闪烁着极度专注的光芒,他不仅仅在看热闹,更是在飞速地解析着这古老机关术的奥秘,与他脑海中那些来自现代的物理、工程知识相互印证。他低声对柳儿说:“看那杠杆支点,还有齿轮的啮合方式……以当时的工艺水平,能达到这种构思,真是匪夷所思。”
接着,轮到崇真演示防守。他并不展示多么花哨的器械,而是利用身边那些看似普通的木牌、瓦石、沙袋,快速构建起一套简易却极其有效的防御体系。他一边布置,一边向舍华,也向周围的学子解释:“攻者利在速,守者利在久。破其机巧,不如挫其锐气;毁其器械,不如断其粮道。”他的防守策略,重在化解对方的攻势意图,而非单纯硬碰硬地摧毁攻具。
舍华接连变换了九种不同的攻城策略和器械,从云梯到冲车,从地道到火攻,每一种都构思巧妙,极具威胁。崇真总能从容不迫地拿出对应的防守方法,一一化解。他的方法往往朴实无华,却直指要害,体现着“非攻”、“节用”的思想精髓,以及对人性和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舍华停下动作,脸上的自信已被叹服取代。他苦笑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崇真淡然一笑:“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亦不言。”
这场跨越时空的智者交锋,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它展示的不仅是器械的精巧,更是谋略的深远与思想的碰撞。柳儿看得心潮澎湃,她注意到李明始终紧盯着那些器械的细节和二人的每一个动作,仿佛要将这一切都刻印在脑海里。
当工坊的景象开始如同褪色的水墨画般渐渐淡去,金石交击之声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窗外传来的细微城市噪音时,两人已回到了那间有着斑驳土墙的旧屋。
夕阳的余晖已几乎散尽,屋内光线昏暗。柳儿深吸一口气,仿佛还能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木屑和金属气息。她摊开手掌,掌心不知何时,竟沾上了一点细微的、新鲜的木屑。
“太不可思议了……”她喃喃道,“这一次,感觉比上一次更……真实,更有力。”
李明活动了一下手指,眼中还残留着解析那些精巧结构时的锐利光芒。“或许是因为,‘创造’与‘实践’的力量,本身就比纯粹的‘思辨’更贴近物质的本质。墨家重工巧、实践,所以这次‘通道’也显得更坚实一些。”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那面沉默的土墙,如同一位勘探者审视着蕴藏无限矿脉的山体。那些在普通人眼中毫无意义的裂纹、污渍、斑驳,在他眼里,却是通往无数可能性的星图。
“想象力的练习,看来还远未到尽头啊!”李明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笑容,宛如一个勇敢无畏的探险家,正准备迎接未知世界的挑战。
“下一次,我们也许能够亲眼目睹韶华大师施展其精湛绝伦的医术,观察他怎样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又或者,可以踏上寻找壶志士的征程,探寻他究竟是如何推演出那惊世骇俗的‘大九州’学说......”李明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时代之中。
眼前的土墙却依旧静静地矗立着,沉默不语。但在李明和柳儿的心中,这堵墙早已超越了平凡之物的范畴。它如同一块珍贵无比的历史遗迹,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又如同一座深不可测的知识宝库,蕴藏着无数有待挖掘的奥秘。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时间的沉淀,感受到了信息的涌动,体验到了现实与虚幻之间那微妙而神奇的联系。
每一次目光交汇,都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门户,引领着他们进入一场全新的奇幻之旅。
“梦醒了......”李明轻轻地叹了口气,语气中流露出一丝刚刚从梦境中苏醒过来时特有的迷茫与困惑。他缓缓收回视线,不再专注于那面墙,而是转过头,朝着窗户望去。
此时,城市里的霓虹灯已经纷纷点亮,璀璨夺目的光芒透过玻璃洒进屋内,给整个空间染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色彩。这种光线与黄昏时分的落日余晖截然不同,它显得格外刺眼,让人不禁心生距离感。
柳儿闻言,微微一怔,仿佛也从一场大梦中被唤醒。她下意识地握了握拳,掌心那片来自稷下工坊的木屑已然消失不见,指尖触碰到的,只有现代衣物的柔软布料和空气的微凉。那萦绕在鼻尖的木香、金属味也彻底消散,被城市夜晚复杂的气味所取代。
一切感官证据都表明,他们确实“回来”了。
土墙依旧沉默地立在原地,斑驳,陈旧,在窗外霓虹的映照下,甚至显露出几分属于这个时代的落寞与寻常。刚才那波澜壮阔的穿越,那与先贤智者们近乎面对面的神交,此刻想来,飘渺得如同泡影。
“庄周梦蝶……”柳儿轻声叹息,语气里没有失落,反而有一种了悟的平静,“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李明,我们刚才,究竟是去了稷下,还是……稷下来过了我们的心里?”
李明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它们像一条条光的河流,与学宫山阶上那槐荫掩映的石板路截然不同。
“或许,本无内外之分。”他回答道,声音平静,“墙壁的纹路是引信,我们的意识是火种。点燃的,是存储在文化基因里的记忆,是千百年来无数人诵读、思考、传承所凝聚成的‘场’。那里既是真实的稷下,也是我们心中的稷下。它因我们的‘观想’而显现,也因我们‘梦醒’而暂隐。但它存在过,就像崇真的守城术、舍华的云梯,它们的思想和智慧,确实穿越了时空,抵达了我们这里。”
他回过头,再次看向那面墙。目光不再是为寻找新的路径,而是带着一种深沉的敬意,如同望向一位沉默的导师。
“练习结束了。”李明对柳儿笑了笑,那笑容里,探险者的锐利光芒已经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盈后的温润,“但收获,留下来了。”
柳儿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涌上心头,她觉得自己的心灵像是被一泓源自远古时代的智慧清泉所冲刷,同时又注入了崭新的活力。那些有关与、与以及兼容并蓄等方面的哲学思考,如今已不再只是纸上冰冷生硬的文字描述,而是化作了她亲身经历过的感受,如此生动且刻骨铭心。
柳儿轻声回应后,迈步走向窗边,与李明一同伫立眺望窗外的繁华都市景象,我似乎......对眼下看到的所有事物,看法都变得有所不同了呢。
陈旧的房屋、斑驳的土墙、喧闹的城市街道还有绚烂夺目的霓虹灯闪烁不停。
周遭的一切看似毫无变化。
只有李明和柳儿心里清楚,某些微妙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那堵墙壁依旧静静地矗立原地,宛如一座蕴含无尽奥秘的宝库,默默守护着开启未知之门的密钥,静候着下一回灵犀相通之际,唤醒那个仍处于沉睡状态中的奇妙世界。不过此时此刻,美梦已然终结,他俩怀揣着梦境里斩获的宝贵财富,脚踏实地立足于真实可触的尘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