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存思肝文(2 / 2)
被称作素羽的老者目光扫过柳儿,落在李明身上,尤其是在他刚才想要触碰那枚玉简的手指上停留了一瞬。“藏经阁有灵,非缘不启。强求之念,易引反噬。”他的声音没有任何责备,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李明心中一凛,连忙收敛心神,将那点急切压下,恭敬行礼:“弟子李明,方才偶有所感,并非存心强求。请问先生,关于存思肝纹,引炁与置换之法,孰优孰劣?又该如何持咒?”
素羽沉默了片刻,周围漂浮的光点似乎都放缓了速度。他缓缓抬起枯瘦的手指,指向书架更高处,一个被淡淡青色光晕笼罩的格子。“肝神名‘龙烟’,字‘含明’。其纹非刻板之形,其咒非固定之音。外炁如雨露,内修如根茎。根茎壮,方能纳雨露。至于置换……”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书架的阻隔,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那是工匠与天地的契约,一啄一饮,自有代价。尔等初涉此道,当先明自身之‘神’,再论外界之‘炁’。那上面有一卷《青灵明镜经》,或可解汝之惑。”
话音落下,也不见素羽有何动作,他的身影就如同融入阴影一般,缓缓变淡,最终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
李明和柳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异与恍然。
“先明自身之‘神’,再论外界之‘炁’……”李明喃喃重复着守阁人的话,再看向那枚灰扑扑的玉简时,心态已然不同。他不再急于去抓取,而是再次静心存思,让那缕对肝神、对生发之机的感悟自然流转。
奇妙的是,当他内心彻底平静下来,专注于自身对“肝神”的理解时,书架更高处,那卷被青色光晕笼罩的《青灵明镜经》旁边,另一枚原本黯淡无光的青色玉简,悄然亮起了柔和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发出邀请。
而柳儿,则被侧面一格书架上一卷用奇异银色丝线捆扎的兽皮卷吸引了目光,那兽皮卷上,隐约浮现出类似陶器表面上那种流转的纹路。
在这沉睡的知识森林里,真正的寻觅,此刻似乎才刚刚开始。而那个关于“引炁”与“置换”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他们与这些古老意识的共鸣之中。
指尖即将触碰到那枚悄然发光的青色玉简,李明甚至已经能感受到一丝温润的草木清气。可就在这一刹那,周遭无边无际的书架、游弋的知识光点、以及那沉静而浩瀚的气息,如同退潮般骤然消散。
猛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屋顶木梁,窗外天光微熹,鸟鸣清脆。身下是坚硬的木板床,而非稷下学宫藏经阁那冰凉却蕴含灵韵的石板。空气中弥漫着清晨的露水味和远处灶房传来的隐约烟火气,那浓郁的墨香与灵木清香仿佛只是鼻端残留的一场幻梦。
“梦……醒了。”李明喃喃自语,心头涌上一股强烈的失落,仿佛一件即将到手的珍宝在指尖化为了泡影。他下意识地抬起手,看向自己的指尖——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试图触碰玉简时的微麻触感,以及那缕为感应肝神而运转的木炁,此刻在初醒的体内,竟依然遵循着某种玄妙的轨迹,缓缓流动,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生机。
难道……不只是梦?
他倏然坐起,目光扫过简陋的房间。同窗轻微的鼾声从隔壁铺位传来,一切都与入睡前别无二致。但当他凝神内观时,却发现脑海中关于“肝神名龙烟,字含明”、“先明自身之神,再论外界之炁”的箴言清晰无比,守阁人素羽那古井无波的眼神也烙印在记忆里,远比普通梦境残影要深刻得多。
还有柳儿……她那狡黠的笑容,对“契文”和“音律”的见解,被那卷银色丝线兽皮卷吸引的模样,都栩栩如生。
这不是简单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感觉,更像是一缕神魂真的被牵引着,跨越了某种界限,短暂地踏足了那个充满智慧与奥秘的圣地。
李明披衣下床,走到窗边。院中那棵老槐树在晨光中舒展着枝叶,叶脉的纹路在曦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他心中一动,尝试存思昨夜梦中感悟的“肝纹”意象,不再刻意追求完整的图形,而是专注于那“生发少阳”的气意流转。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随着他的存思,眼前槐树的叶片边缘,似乎有极其微弱的青碧色光点,如同受到牵引般,向他缓缓汇聚而来,虽微不可查,却带着勃勃生机,融入他体内那缕自行运转的木炁之中。
外炁补益?
不,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他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这些极为细微的木炁进入自己体内后,并没有丝毫被强迫灌入的感觉;相反,它们仿佛找到了一条早就准备好的通道一般,顺畅无阻地流淌进来。这种奇妙的体验就像是涓涓细流融入到事先挖掘好的宽阔河道之中一样自和谐。
原来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明白和了解自我内在的时,才有可能成功地引导并吸引来自外部世界的。也就是说,必须要先洞察到自身本质中的神性所在,并与之建立起紧密联系之后,才能实现内外能量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融。
此时此刻,李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因为那个曾经出现在梦境里的神秘经历竟然变成了现实!无论是稷下学宫还是其中的藏经阁以及那位守护藏书楼的老者......所有一切都以一种超乎想象且令他费解万分的形式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甚至还为他打开了一道通向未知领域的门缝呢!
李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尽情享受着清晨清新空气中所蕴含的那份独特滋润。他缓缓张开双手掌,仿佛仍然可以触摸到刚才梦中那部《青灵明镜经》散发出的淡淡青光所带来的温暖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