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385章 百草堂之芙蓉花

第385章 百草堂之芙蓉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王宁赞许地点头:“正是,采药当留根,不可竭泽而渔。”他亲自上手,用小刀轻轻剥下茎皮,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植株主干。王雪则负责采摘叶片,将其整齐地放进油纸中包裹好。

三人忙碌了两个时辰,采集了足够的茎皮和叶片,正准备下山,却见远处山腰上有个黑影一闪而过,看身形竟有些像刘二。王宁心中一凛,低声道:“有人跟着咱们。”

张阳警惕地看向四周:“定是孙玉国派来的人,怕咱们找到药材坏了他的好事。”

“不管他,咱们尽快下山,药材到手才是关键。”王宁收起工具,带着两人加快了脚步。

与此同时,百草堂内,林婉儿正指导张娜处理药材。她将采来的茎皮洗净,用石臼捣烂,又加入少许干花粉末,调成淡绿色的药泥。“这药泥敷上后,若患者感觉清凉舒适,便是对症了,若有瘙痒不适,需立刻取下。”

张娜学得认真,一边捣药一边问道:“林姑娘,这野生芙蓉花为何药效不减?我之前只知栽种的花朵好用。”

“野生植株扎根深山,吸收日月精华,虽无人照料,却更具灵气,”林婉儿解释道,“且其别名地芙蓉,便是因野生于陆地而得名,与水生的荷花(水芙蓉)相区别,其药性更偏清冽,对付热毒病症反而更见效。”

两人正说着,刘二突然闯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村民。他双手叉腰,扯着嗓子喊道:“大家快来看啊!王宁用野生毒草给人治病,这草根本不是什么芙蓉花,吃了会要命的!”

村民们顿时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担忧。郑钦文脸色一变,站起身道:“刘二,你休要胡说!林姑娘是有真本事的医者,岂能容你污蔑?”

“污蔑?”刘二冷笑一声,指着桌上的药泥,“这草叶子看着就诡异,谁知道是不是有毒?孙掌柜说了,真正的芙蓉花只有栽种的才有用,野生的都是毒草!前日李大叔他们治好了,那是运气好,现在用这毒草,怕是要出人命!”

他说得绘声绘色,几个村民顿时动摇起来,纷纷看向林婉儿,眼神中满是疑虑。张娜急得满脸通红,想要辩解却不知从何说起。

林婉儿却依旧镇定,她拿起一片野生芙蓉花的叶片,对众人道:“各位乡亲,芙蓉花的特征鲜明,阔卵形叶片,边缘有钝锯齿,茎皮呈灰褐色,且有特殊的清香气。大家可以闻一闻,这叶片并无毒性,反而能清心明目。”

她将叶片递到村民面前,众人纷纷凑近,果然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刘二见状,还想狡辩,林婉儿却接着说道:“孙掌柜若真懂药材,便该知道芙蓉花全株可入药。他故意散布谣言,不过是怕王掌柜治好患者,断了他的财路!”

刘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被说得哑口无言。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王宁三人背着采药篮回来了。看到店内的情景,王宁立刻明白了缘由,他将采集的野生芙蓉花植株放在桌上,沉声道:“各位乡亲,这便是野生芙蓉花,与我后院栽种的乃是同一种药材,只是生长环境不同。今日我便用它为郑老爷的公子换药,药效如何,大家亲眼见证便知。”

话音刚落,郑钦文怀中的孩童突然哭了起来,想来是伤口又疼了。王宁不再多言,拿起刚调好的药泥,准备当众为孩童换药。一场关于野生芙蓉花的信任危机,即将在众人的注视下化解。

青石镇的中心市集向来热闹,此刻却被围得水泄不通。王宁抱着郑钦文的幼子站在一棵老槐树下,身前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刚调好的野生芙蓉花药泥、干净的纱布,还有几株带叶的野生芙蓉花植株,淡绿色的药泥散发着草木清香,与市集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

郑钦文站在一旁,脸色依旧紧绷,双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周围的村民议论纷纷,有人满脸期待,有人面带疑虑,刘二则缩在人群外围,贼眉鼠眼地观察着动静,心里盼着王宁失手。

“各位乡亲,今日请大家来,一是为了让大家看清这野生芙蓉花的真面目,二是为了证明它的药效。”王宁的声音沉稳有力,压过了嘈杂的议论声。他拿起一株野生芙蓉花,指着叶片道:“大家看,这叶片阔卵形,边缘有钝锯齿,叶面疏生细毛,与我百草堂栽种的芙蓉花一模一样。它又名地芙蓉,因野生于陆地而得名,并非什么毒草。”

他又拿起一块茎皮,轻轻撕开,里面露出白色的纤维:“芙蓉花全株可入药,花朵药效最佳,茎叶次之,但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核心功效不变。前日有人散布谣言,说野生芙蓉花有毒,不过是怕大家用平价药材治好病,断了某些人的财路。”

人群中有人低声附和:“王掌柜向来实诚,不会骗我们的。”也有人依旧犹豫:“可毕竟是野生的,万一真有问题……”

“口说无凭,咱们当场验证。”王宁不再多言,示意张娜递来温水和棉签。他先小心翼翼地用温水擦拭孩童的烫伤处,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易碎的珍宝。孩童起初还哼哼唧唧,感受到王宁指尖的温和,竟渐渐安静下来。

众人屏息凝神,目光都集中在孩童的伤口上。只见原本红肿破溃的皮肤,经过温水擦拭后,露出泛红的创面,有些地方还在微微渗液。王宁取过药泥,用棉签均匀地涂抹在创面上,药泥刚贴上,孩童就下意识地缩了缩身子,却没有哭闹。

“这药泥性凉,刚敷上会有些清凉感,正是在中和热毒。”林婉儿站在一旁补充道,她今日换了一身素色布裙,手中拿着那本泛黄的药书,“《本草纲目》有云:‘木芙蓉花并叶,气平味微辛,无毒。治痈肿疮疡,消肿排脓止痛。’野生植株虽生长环境不同,但其药性与栽种者一脉相承,反而因少有人为干预,药效更纯。”

她翻开药书,指着其中一页给众人看:“大家看,这里明确记载了芙蓉花茎叶的药用之法,与王掌柜的用法完全一致。我恩师行医数十年,用野生芙蓉花救治过无数外伤患者,从未出过差错。”

郑钦文凑过去看了一眼药书,只见上面字迹工整,标注清晰,心中的疑虑又消了几分。他紧紧盯着儿子的伤口,只见敷上药泥没多久,原本泛红的创面颜色渐渐变浅,渗液也明显减少,孩童的脸上更是露出了舒适的神情,小手还好奇地抓了抓王宁的衣袖。

“真的不疼了?”郑钦文声音发颤,伸手轻轻摸了摸儿子的额头。

孩童眨了眨大眼睛,奶声奶气地说道:“不疼,凉凉的。”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惊叹声。“真管用啊!”“看来野生的也不是毒草!”“王掌柜果然没骗我们!”

王宁又取出之前备好的内服汤剂,递给郑钦文:“这是清热凉血的汤剂,每日煎服两次,配合外敷药泥,三日换药一次,不出半月,令郎的伤口便能痊愈。”他又转向众人,“之前在我这儿诊治的乡亲,今日也可过来换药,我用野生芙蓉花为大家调配新药泥,药效只会更好。”

李大叔第一个挤了上来,他小腿上的伤口已经结痂,只是还有些红肿。王宁为他换上药泥后,他立刻说道:“哎呀,比之前的药泥还要清凉,这野生的果然厉害!”

越来越多的村民上前换药,王宁、张娜和林婉儿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张阳则在一旁向村民们讲解野生芙蓉花的辨认方法和药用常识,教大家如何在山上识别植株,如何采集茎叶,如何简易炮制。

刘二见势不妙,想要悄悄溜走,却被几个曾经受过王宁救治的村民拦住了。“刘二,你倒是说说,这野生芙蓉花怎么就有毒了?”“是不是孙玉国让你散布的谣言?”“你得给我们一个说法!”

刘二脸色煞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被村民们围在中间,狼狈不堪。“我……我也是听孙掌柜说的,我也不知道是假的……”他慌忙辩解,想要推卸责任。

就在这时,人群外传来一阵骚动,孙玉国带着两个伙计匆匆赶来。他看到眼前的情景,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却依旧强装镇定:“王宁,你竟敢用不知名的野草给人治病,若是出了人命,你担得起责任吗?”

“孙掌柜这话就错了。”王宁放下手中的棉签,神色平静地看着他,“这不是野草,是野生芙蓉花,有《本草纲目》和林姑娘的药书为证,更有在场的乡亲亲身验证药效。倒是孙掌柜,明知自己医术不精,治不好患者,反而散布谣言,破坏药材,就不怕坏了医者的名声?”

“你胡说!”孙玉国急得跳脚,“我何时散布谣言了?”

“方才刘二已经承认,是听了你的吩咐。”林婉儿冷冷地说道,目光如炬,“医者应以救人为先,孙掌柜却只想着争名逐利,甚至不惜用卑劣手段阻碍救治,这样的行径,配做医者吗?”

刘二在一旁连连点头:“是孙掌柜让我去破坏百草堂的芙蓉花,让我散布谣言说野生芙蓉花有毒……”

真相大白,村民们顿时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孙玉国。“原来都是孙玉国搞的鬼!”“怪不得他治不好病,心思都用在歪地方了!”“以后再也不去济安堂了!”

孙玉国面红耳赤,被众人骂得抬不起头,想要发作却又理亏,最终只能带着刘二和伙计,在众人的唾骂声中灰溜溜地逃走了。

郑钦文看着儿子渐渐好转的伤口,又看了看周围村民感激的神情,心中百感交集。他走上前,对着王宁深深一揖:“王掌柜,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错信了他人,险些耽误了小儿的病情。您医者仁心,又有精湛医术,真是青石镇百姓的福气。”

“郑老爷客气了。”王宁连忙扶起他,“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的本分,只要能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我便心满意足了。”

夕阳西下,市集上的人群渐渐散去,老槐树下的八仙桌上,那几株野生芙蓉花在余晖中静静挺立,粉白色的花瓣仿佛染上了一层金边。王宁看着手中剩下的药泥,心中感慨万千。这场因芙蓉花而起的风波,终于在药效的见证下平息,而他也更加坚定了“药济苍生”的初心。只是他没想到,这场风波的平息,并非结束,而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孙玉国灰溜溜逃离市集后,济安堂的生意一落千丈。往日门庭若市的药铺变得冷冷清清,货架上的名贵药材蒙了薄尘,伙计们也都无精打采。孙玉国关在账房里,看着账本上日渐减少的收入,心中又气又悔,狠狠捶了自己大腿一拳——他终究是被利欲熏了心,忘了行医的初衷。

三日后,钱多多的商队终于冲破塌方阻碍,浩浩荡荡开进青石镇。他穿着一身锦缎马褂,满面红光地走进百草堂,身后伙计们扛着一个个沉甸甸的药箱,里面装满了干燥完整的芙蓉花干品,淡褐色的花瓣散发着浓郁的药香。

“王掌柜,让你久等了!”钱多多一拱手,语气爽朗,“山路塌方耽误了行程,还好没误了大事。这些芙蓉花都是我亲自挑选的,个个饱满,药效十足,够你百草堂用上半年了!”

王宁连忙迎上去,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钱兄辛苦,有了这些药材,我心里就踏实了。”他让张阳清点入库,又吩咐张娜备上好茶,“这次多亏了你,不然镇上百姓还得受苦。”

钱多多摆摆手:“咱们合作多年,你的为人我信得过。再说这芙蓉花确实是好药材,清热消肿的功效数一数二,我这次还带了些种子,你可在药圃多种些,来年也能多救些人。”

两人正说着,王雪兴冲冲地跑进来:“哥,郑老爷派人送来了一块牌匾!”话音刚落,两个家丁就抬着一块红漆牌匾走进来,上面“医者仁心”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还带着新鲜的墨香。

“郑老爷太客气了。”王宁看着牌匾,心中暖意融融。他让人把牌匾挂在百草堂正厅,与墙上的《本草纲目》手抄本相映成趣,更添了几分药香雅韵。

谁知当日傍晚,孙玉国竟独自一人来到了百草堂。他褪去了往日的锦缎长袍,穿了一身素色布衣,头发也有些凌乱,脸上带着几分憔悴和愧疚。看到王宁,他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深深一揖:“王掌柜,我错了。”

王宁有些意外,随即连忙扶起他:“孙掌柜不必如此,知错能改便好。”

孙玉国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哽咽:“我行医二十余年,竟不如你一个后辈看得明白。为了生意,我不惜破坏药材、散布谣言,险些害了郑老爷的公子,也辜负了镇上百姓的信任。”他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递给王宁,“这是我家传的炮制芙蓉花的秘方,能让药效更持久,今日我把它送给你,也算弥补我的过错。”

王宁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记载着芙蓉花与甘草、冰片的配伍比例,还有特殊的晾晒工艺。他心中一动,这秘方确实能弥补普通炮制的不足。

“孙掌柜,这秘方太过珍贵,我不能收。”王宁把锦盒推回去,“其实芙蓉花的药用,关键在于‘对症’与‘诚心’,你我皆是医者,本该互通有无,而非相互争斗。”他转身从药柜取出一包芙蓉花干品和一瓶调好的药泥,“这是新鲜炮制的芙蓉花和药泥,你带回济安堂。若日后有患者需要,你便用此药救治,咱们一起为镇上百姓分忧。”

孙玉国看着王宁手中的药材,又看了看正厅“医者仁心”的牌匾,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王宁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在给他留体面、指明路。他颤抖着接过药材,重重地点头:“王掌柜,你放心,从今往后,我定当摒弃前嫌,以救人为先!”

此后,济安堂果然改头换面。孙玉国用王宁送的芙蓉花药救治患者,价格公道,药效显着,渐渐赢回了部分百姓的信任。他还主动与百草堂互通药材,遇到疑难病症便上门请教,两人从对头变成了志同道合的同行。

林婉儿在青石镇停留了半月,将自己多年收集的芙蓉花偏方整理成册,送给了王宁。临行前,她指着百草堂后院盛开的芙蓉花,笑道:“王掌柜,这拒霜花不仅能入药,还能观赏,更能见证人心。青石镇有你这样的医者,是百姓之福。”

王宁拱手相送:“多谢林姑娘指点,这份恩情,百草堂永世不忘。日后姑娘若路过青石镇,定要进来喝杯热茶。”

冬去春来,在王宁的倡导下,青石镇的百姓纷纷在房前屋后种植芙蓉花。到了深秋霜降,漫山遍野的芙蓉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朵顶着霜露,宛如云霞铺地,成为青石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百姓们既可观花赏景,又能在需要时采摘花叶入药,应急救急。

王宁与张娜、王雪、张阳一起,将芙蓉花的药用经验、林婉儿的偏方以及孙玉国的祖传秘方整合起来,编写了一本《芙蓉花药用辑要》,免费分发给周边村镇的医者和百姓。书中详细记载了芙蓉花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集炮制、配伍用药及禁忌,还附上了青石镇的救治案例,成为当地流传甚广的药书。

多年后,青石镇的芙蓉花闻名遐迩,不仅吸引了四方游客,更有无数医者前来求学交流。百草堂的“拒霜花解危情”的故事,连同王宁的医者仁心,一起被代代相传。人们都说,青石镇的芙蓉花之所以格外灵验,是因为它吸收了医者的诚心与百姓的期盼,才让这株寻常草木,成为了守护一方安康的“救命花”。

而那几株曾被刘二破坏的芙蓉花,在王雪的精心照料下,早已抽出新枝,枝繁叶茂。每到霜降时节,枝头繁花似锦,淡香满园,花瓣上的霜珠在晨光中流转,仿佛缀着无数细碎的星辰。王宁时常会带着妻儿和张阳在药圃旁驻足,看着花丛中嬉戏的孩童,听着远处市集的喧闹,心中满是安宁。

孙玉国后来也成了青石镇有名的良医,他将王宁的“药济苍生”刻在济安堂的匾额旁,每次为患者诊治,都会提起当年的往事,告诫自己和学徒:“药材无贵贱,医者有仁心,若为名利所困,便失了行医的根本。”他还和王宁一起,在青石镇外开辟了一片芙蓉花种植园,免费为百姓提供花苗和种植技巧,让这救命的草木惠及更多人。

钱多多的药材生意也愈发红火,他将青石镇的芙蓉花干品销往各地,每一批药材都亲自把关,还在包装上印着芙蓉花的药用方法。有人劝他抬高价格,他却笑着摆手:“王掌柜教会我,好药材是用来救人的,不是用来谋利的。这芙蓉花能传出去,让更多人受益,才是正经事。”

林婉儿后来又游历过许多地方,却总在深秋时节寄来书信,信中常会提及各地芙蓉花的生长情况,偶尔还会附上新奇的配伍偏方。她在一封信中写道:“走过千山万水,见过无数奇花异草,却始终难忘青石镇的拒霜花,更难忘那份医者相惜、草木有情的暖意。”

岁月流转,青石镇的芙蓉花一茬又一茬地开,《芙蓉花药用辑要》也被翻印了一次又一次。当年被救治的孩童长大成人,有人继承了王宁的衣钵,在百草堂学医制药;有人则带着芙蓉花苗,去往他乡,将这份草木的灵韵与医者的仁心传递得更远。

霜降时节,当第一缕寒气漫进小镇,漫山遍野的芙蓉花便如期绽放。粉白的花瓣顶着霜露,在寒风中亭亭玉立,不仅装点了小镇的秋景,更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老人们坐在花丛旁,给孩子们讲着当年王掌柜用拒霜花救人的故事,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伸手去触摸花瓣上的霜珠,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药香与草木的气息,宁静而悠长。

这株寻常的草木,因医者的诚心而彰显奇效;这场小小的风波,因仁心的化解而暖意融融。青石镇的芙蓉花,就这样在岁月中静静绽放,见证着医者的坚守与传承,也诉说着草木有情、人心向善的千古真谛,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