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章 以后你就我亲哥(1 / 2)
左光斗的病好的时候也正是积雪融化的时候。
他的这一次生病把余令吓得够呛,足足病了二十多天。
高烧在第三天的时候其实就退了,可低烧总是反反复复,还总是半夜的时候烧。
大人发烧比孩难受,在低烧不断的折磨下,左光斗几乎没了人样。
王不二曾悄悄地告诉余令这是魂丢了。
余令认为这是瞎扯。
孩丢魂余令倒是信一点,因为时候闷闷丢过一次,招惹不干净,夜间惊醒、哭闹不安还特别黏人。
肥他娘陈婶婶那时候就坐在闷闷的房门前磨菜刀。
她一边磨嘴里还一边念念有词。
到最后她开始轻声呼唤闷闷名字,一连念了七遍,最后怒目圆睁,重重一刀砍在门槛上怒喝道:
“再待在我家姑娘身上不走,我就砍了你!”
那时候,在边上看的余令真觉得有东西,浑身起鸡皮疙瘩。
来也怪,喊了一回,闷闷当晚睡觉就安稳了。
接连叫魂喊了七日,闷闷也就彻底的好了。
开始左光斗丢魂的只是王不二,到最后王辅臣都来了,就连丁御史都要不要试试。
眼见左光斗都要瘦的没人样了,余令只好照办。
学着陈婶当初那个样子,拿着大刀,穿着盔甲来给左光斗叫魂。
“光斗,吓掉魂回来了没有?”
钱谦益在屋里大声道:“光斗吓掉魂回来了!”
门外的余令喊一声,睡房的钱谦益就应一腔,喊上十数八腔,这算是结束了一回合。
这个过程余令总是想笑。
可望着众人严肃的样子,余令又笑不出来。
也不知道是正好到了他要战胜病魔的时候,还是叫魂真的有效。
左光斗在今日竟然不烧了,吃的也多了一些了。
晌午的时候竟然喊饿了,喝了一大碗粥之后,已经可以出屋晒太阳了。
这明显是好起来了。
可这二十天对左光斗而言真是恍如隔世,病倒的时候归化城的雪一尺多厚。
如今屋舍朝阳的一面雪都要化完了。
归化城的春来了。
地气开始上涌,土地也解冻了,归化城终于有了点人间的味道。
城门开了,周围的土地也开始有人在开垦了。
朱存相终于看到了归化城了。
从货车下来的那一刻,朱存相觉得自己的腿都在发抖。
从榆林卫到河套的这段路走的他欲仙欲死。
尤其是过黄河,他都是闭着眼过的。
进了河套也正是积雪开始消融的时候,这一条路走的朱存相痛不欲生。
因为他要下来推车,争取早些到达归化城。
好在车队在榆林卸掉了一半物资。
若是按照没到榆林卫之前的车队来这里,这条路会更难走,也会更要命。
如今归化城就在眼前了……
队伍的欢呼声响起,车队的速度也陡然加快。
徐霞客和他的儿子也跟着车队一起来了,两人之前一直呆在榆林卫,准确的来二人是去了双龙岭。
双龙岭也叫嵯峨岭。
这座山因为玉凤真人而出名,也因为神宗御赐《道藏》成为名山。
它也因此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圣地。
来了榆林之后,这两人就去了这里。
命运的缘分有时候就是那么的有趣。
郭三郎再次遇到了当初那个大方的读书人,两人正在奋力的推板车。
“你这次是来打工的?”
郭三郎想起了当初的话,抹了一把脸上的泥点子之后笑道:
“嗯,给王家打工,下次去长安我用驴车载你!”
“不种花椒了?”
郭三郎憨憨地笑了起来,那时候不懂,总觉得包山头需要的钱不多。
这一路虽然苦,可他也跟着掌柜学到了好多。
“我让我儿子种!”
徐霞客觉得这子太有趣了,笑道:
“既然想种,我就帮你一把,我借你钱,我也不要利息,就当咱俩的缘分!”
郭三郎忍不住打量了徐霞客一眼。
“子,我知道你怀疑我,记着我的话,等见了你们余大人,我去问他要,我这张老脸可以要一千两!”
“我娘,有钱人不会白白……”
“你娘的对,你今后做生意也是,记着啊,很多时候很多事都是因为贪便宜,戒贪,你才能得!”
“记住了!”
商队一出现,骑兵就来了!
王不二骑着马直接朝着商队而去,看到了长安的熟人朱存相兴奋了起来。
他都不敢相信眼前之人是他,浑身都带着一股别样的气质。
果然是人靠衣裳马靠鞍!
“不二,不二,是我,我是朱存相啊!
你媳妇过的很好,儿子也好,我这次来给你们都带了家书,你媳妇口述,我亲自写的!”
朱存相很聪明!
他知道这次来余令可能会打死他,为了不被打死,他就想了这么一个法子。
在准备物资的那几日他就准备家书了,身后的牛皮包都是家书。
本来不想搭理朱存相的王不二朝着他露出了一个笑脸。
“树新风,你的任务完成了,可以休息了,接下来由我接替!”
“得令!”
“辛苦了!”
大树知道自己的任务在这一刻算是完成了。
他和王不二做了简单的交接,脱离队伍之后就朝着归化城冲去。
他身上也背着家书,他背着的是茹慈给余令写的家书。
余令终于等来了商队,也就是从明日开始,归化城的春耕就会立刻开始。
数个月之后就会收成,那时候,就是人心聚拢的时候。
商队开始进城,各家掌柜也准备拜见余令。
余令知道这个时候这群人最需要什么。
他们需要的不是休息,不是茶水,不是饱腹的食物,而是货物。
“诸位辛苦,我也不啰嗦,货物都准备好了!”
如意捧着盒子走了出来,将盒子里列好的清单发到每个人手里,之后悄悄地回到余令的身后。
屋里静悄悄的,所有的掌柜都在看清单。
随着时间的流逝,屋里有了粗重的呼吸声。
“余大人高义!”
余令客气地摆摆手:
“这是我答应大家的,也是大家应得的,今后河套的物资和关内的互通有无全靠诸位了,你们走出来的商道,你们应该先吃饱!”
众人闻言开心的笑了起来。
有了这一句承诺,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余令的守信是公认的。
此刻众人的心是踏实了。
羊皮,羊毛,肉干,以及各种物资都在纸张上写的清清楚楚,余令连卖多少份额都写在了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