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 章 林丹汗要来了!(1 / 2)
塞外的春来了,大风也来了!
大风日夜不停的吹,把地里的草都吹了起来。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胜景来了,已经可以看到绿意了。
草长起来了,远处的“土拨鼠”也多了起来。
余令知道不久之后的归化城就会迎来敌人。
等草把草场填满的时候,林丹可汗一定会来,他是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的。
余令也在准备着。
这一次余令准备打开城门迎客,利用城门洞和瓮城的优势要火烤林丹汗部。
要让他们疼,要让他们一想到归化城就哆嗦。
为了这一日,余令现在已经花了很多钱,已经囤积了三千多斤石油。
城里还有回回炮,这玩意虽然后,但却依旧具备战力,就看怎么用了!
余令现在就是在忙着验证,看看火油和它能不能好好地配合。
城中的政务,余令全权的交给了两位高贵的朝廷贵人。
左光斗站在临时布置的衙门前。
他现在是归化城的“城守”,他要负责归化城所有的民生大事。
计算好粮草,统筹人员口粮,规划春耕!
真别,左光斗还是有本事的。
别看他没有管理过地方政事。
可身在朝堂的他见过太多,也听过很多,的一个归化城对他而言不是什么难事。
几条政令下去,走上街头的人就多了,效率也高了起来。
刘廷元余令也没让他闲着。
他写了一篇《告大青山山民书》,他要负责宣传,负责舆论,来让这座城在这片土地生根。
玩人心,玩舆论,他是擅长的。
最厉害的是他还会演。
看到城里汉人他会泪,他会是朝廷做的不好,才让他们远走他乡来活命。
他牵着可怜的孩子,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蛮横的让余令拿出粮食来救人!
在一阵推搡和喝骂之后......
刽子手余令输了,被迫拿出了一千多斤糜子,外加一百多斤粗盐和菜干。
人群传来了惊人的欢呼声。
四五口大锅熬着热粥,被浓烟熏的满脸漆黑的刘廷元一边给众人舀粥,一边嘱咐着心烫手。
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他还把怀里的肉干偷偷地的分给孩子。
孩子最单纯,也最没心机,明明被嘱咐的不要乱...
可一转眼,孩子就把这老头有肉干的消息给传播了出去。
如今,一群孩子围着他转。
孩子是最宝贵的,他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在余令入城后,街面上几乎是看不到孩子的,因为孩子都被藏了起来。
如今,孩子出来了,街道上有了孩子的嬉闹声。
刘廷元用了一把肉干,就把人群心中的戒心降低了一半,孩子都能走上街头,那就代表着大明人不会再杀人了!
孩子的笑声,就是消除恐惧,抚平人心最有效的法子。
如今的刘廷元还在演。
兴致到了还会教孩子们《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稚嫩的童音在城内回荡,城外人在勤劳的开垦着土地,如果没有战乱,真像一个世外桃源.....
“你是会做官的!”
此刻的刘廷元脸上带着和善的笑。
此刻的他和先前在街道上的他判若两人,他知道余令笑他,可他不觉得这是难堪的事。
他巴不得余令多笑笑他!
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他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
在如今前河套的这片土地上,余令声望太高了。
一切都在运转,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可刘廷元知道,若是换个人来,这一摊子立马就会出大问题。
无论城里,还是城外,甚至包括远处的河套,要紧的职位都是余令的人。
来财管钱,如意和肥管粮,王辅臣掌管巡逻人员和战获售卖的分配,这一切都进行的悄无声息。
钱粮在手里握着,余令就等于握着所有人的生死。
“既然余大人夸我,那我就多一句嘴,后河套之地余大人不能打,就算要打,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余令笑道:“为什么?”
刘廷元笑了笑:
“大人心里知道为什么还要问我呢,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拿下了后河套,大人也就困死在京城了!”
余令笑了笑,端起茶碗:
“喝茶!”
刘廷元很满意,端起茶碗吸了一口。
话到就行,至于了什么,其实什么也没,余令知道自己的好意这就够了!
余令当然知道,余令也知道边军为什么要养寇自重了。
虽然自己现在做的跟他们不一样,可道理却是一样的。
要是自己真的拿下了后河套,这辈子怕是出不了京城了。
朝廷的人可能会把尤家,贺家又或是其他家的人抬起来,架空自己的权力。
当一个个的钉子埋下,拔掉就很难。
所以,余令要先准备,把紧要位置握在手里,防止被架空。
这么做太无奈了,维持敌对势力以证明自身必要性!
从本质来,“养寇自重”属于权力博弈过程里的一种自保策略。
保持手里的权力,也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
余令从没想过交出手里的权力的。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余令会毫不犹豫的造反。
大难不死的朱存相手里也有了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