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金灯映毒录(上卷)

金灯映毒录(上卷)(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金灯映毒录

楔子

清末光绪年间,鲁中沂蒙山脉深处,有座青石垒砌的樵岭村。村外千峰竞秀,万壑流泉,春则涧谷生烟,夏则浓荫蔽日,秋则霜叶如火,冬则琼枝凝玉。山中草木繁茂,奇花异草随处可见,却也多有毒虫猛兽、瘴疠之气,村民多以樵采、耕种为业,偶有懂些草药粗浅用法者,便能在村中受人敬重。这年暮秋,连日阴雨初歇,天光破云,峰峦间岚气如带,樵夫李石生肩扛斧锯,踏着湿漉漉的落叶,往深山老林而去。他年方三十,面膛黝黑,手脚粗壮,为人憨厚仗义,家中有年迈母亲卧病在床,靠他每日砍柴换些米粮药材度日。谁也未曾想,这一趟寻常的樵采之旅,竟会引出一段关乎草木报恩、以药济民的佳话,让那株隐于深山的红萼奇果,从此照亮了一方百姓的康健之路。

上卷

第一回深山救狐逢异客衔果赠诺解厄缘

沂蒙深处的黑风口,崖壁陡峭,古木参天,老树枝桠交错如鬼爪,沾着未干的雨珠,滴落在厚厚的腐叶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李石生沿着蜿蜒小径往上攀登,忽闻草丛中传来一阵微弱的呜咽,似兽非兽,带着几分凄厉。他心中一动,放下肩上的斧锯,拨开半人高的蕨类植物,只见乱石堆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正蜷缩在地,右后肢被猎人设下的铁夹死死咬住,鲜血染红了身下的青石,一双琥珀色的眼眸噙着泪水,见有人来,既惊恐又带着一丝哀求。

石生素来心善,见此情景不由得心生怜悯。他放缓脚步,轻声说道:“白狐莫怕,我来救你。”说着便慢慢蹲下身子,那白狐似通人性,竟真的不再挣扎,只是用脑袋轻轻蹭了蹭他的手背。铁夹咬合甚紧,石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手指被夹得通红,才勉强将铁夹撬开。白狐脱困后,挣扎着想要站起,却因伤势过重,又跌坐下去,眼中满是感激,对着石生连连点头。

石生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伤药——那是他托药铺掌柜配的活血止痛散,虽不甚名贵,却也有些效用。他小心翼翼地将药粉撒在白狐的伤口上,又撕下自己粗布衣衫的一角,轻轻包扎妥当。“这山中凶险,你且找个安全地方养伤,莫再遭了猎人的毒手。”石生说完,便欲起身继续砍柴,谁知那白狐突然咬住他的衣角,转身往密林深处跑去,跑几步便回头望他一眼,似在邀约。

石生心中好奇,便紧随其后。穿过一片茂密的灌木丛,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处向阳的山坳里,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中央有一汪清澈的山泉,潺潺流淌。白狐跑到泉边一株从未见过的植物旁,用鼻尖蹭了蹭枝头挂着的果实,然后仰头对着石生叫了两声。石生走上前细看,那植物高约三尺,枝条纤细,叶片卵形,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枝头悬挂着数十枚奇特的果实——外层裹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红萼,形似灯笼,内里藏着一颗圆润的黄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白狐用嘴摘下一枚红萼果实,轻轻放在石生手中,琥珀色的眼眸凝视着他,口中发出清晰的人声:“恩公救命之恩,小狐无以为报。此果名唤红萼珠,挂枝如灯,遇金则明,性凉味甘酸,能清三焦之火,解百毒之厄。你且将种子收好,悉心栽种,日后必有大用。”石生大惊,没想到这白狐竟是灵物,连忙双手接过果实,刚要道谢,白狐已化作一道白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他握着那枚红萼果实,只觉入手微凉,清香沁脾,低头看向果实,外层红萼在透过树叶的阳光照射下,竟泛出淡淡的金红光泽,宛如一盏小巧的金灯,心中暗暗称奇。

回到家中,石生将母亲安顿好,便小心翼翼地剥开红萼果实,取出里面的数枚黑色种子,摊放在窗台上晾干。他母亲常年咳嗽,近来又添了咽喉肿痛之症,石生想起白狐“解百毒”的叮嘱,便取了少许果肉,用温水冲泡,端给母亲饮用。母亲饮下后,只觉咽喉处清凉舒适,当晚咳嗽便轻了许多,次日竟能顺畅说话。石生又惊又喜,愈发看重这红萼果实的种子,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它好好栽种,若真能治病救人,也不辜负白狐的赠诺。

第二回勤栽奇果历三载金灯初绽映庭芳

樵岭村后的山坡上,有一块石生开垦出的小菜园,平日里种些白菜、萝卜,补贴家用。他将晾干的红萼珠种子,选了一处向阳通风、土壤肥沃的角落,细细翻土、整平,然后将种子均匀撒下,覆上一层薄土,又浇了些山泉。此后每日砍柴归来,石生必到菜园查看,松土、除草、浇水,悉心照料。

春日迟迟,草木萌发,菜园里的蔬菜纷纷破土而出,唯独红萼珠的种子毫无动静。石生心中焦急,却也不气馁,依旧每日照料。直到暮春时节,才见几株纤细的嫩芽从土里钻出来,嫩绿的叶片带着绒毛,惹人怜爱。石生喜出望外,愈发精心呵护,生怕鸡啄虫咬。他想起老中医曾说,药性与生长环境息息相关,便每日清晨采集山涧的清泉浇灌,偶尔还会施些腐熟的草木灰,盼着这奇果能早日长成。

转眼盛夏,红萼珠的幼苗已长至尺许高,叶片愈发繁茂,颜色也从嫩绿转为深绿,叶脉清晰可见。石生发现,这植物极是耐旱,即便连日无雨,也只是叶片稍卷,一经浇水便立刻舒展。更奇的是,蚊虫似乎格外惧怕它,菜园里其他蔬菜常有虫害,唯独红萼珠的枝叶完好无损,叶片上还带着一层淡淡的蜡质,雨水滴落其上,便凝成水珠滚落,不沾片叶。石生闲暇时,常坐在菜园边观察它的生长,发现其叶片入夜后会微微合拢,清晨则舒展张开,似与人作息相应,心中对这奇果的好奇更甚。

秋去冬来,红萼珠的枝条逐渐木质化,叶片枯黄脱落,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挺立。石生担心它受冻,便用稻草将枝条包裹起来,又在根部培了厚厚的土壤。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整个菜园被白雪覆盖,石生每日都会扒开积雪,查看红萼珠的枝干是否完好,见其虽无生机,却也未曾枯萎,心中稍安。如此寒来暑往,三载光阴转瞬即逝,这株红萼珠已长至三尺多高,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第三年暮秋,正当枫叶变红之际,红萼珠的枝头竟抽出了细碎的黄绿色小花,花瓣薄如绢纱,香气清雅,引得蜂蝶环绕。石生又惊又喜,连忙告知村中邻里。樵岭村的村民大多淳朴,听闻石生栽种的奇果开花,纷纷前来观看,有人说这花形似金钟,有人说香气能提神醒脑,还有懂些草药的老人,仔细观察着花叶,喃喃道:“此花生于深秋,色黄味清,恐是性寒之品,若结果,或有清热之效。”

半月之后,小花次第凋谢,枝头结出了小小的青果,外层包裹着嫩绿的花萼,如同一个个小巧的灯笼雏形。石生每日精心照料,看着青果渐渐长大,花萼也从嫩绿转为淡红,再到深红。霜降过后,果实成熟,外层的红萼肥厚多汁,泛着金红的光泽,远远望去,宛如一串串悬挂在枝头的金灯,璀璨夺目。石生摘下一枚成熟的果实,剥开红萼,里面的黄果比三年前白狐所赠的更为饱满,清香扑鼻。他分了些果实给前来围观的村民,大家品尝后,都觉酸甜可口,余味生津,有人吃后觉得连日的口干舌燥竟缓解了不少,纷纷称赞这是株奇树。

石生想起白狐“挂枝如灯、遇金则明”的描述,又见这果实形态酷似灯笼,色泽带金,便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挂金灯”。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落,常有村民慕名而来,想要一睹挂金灯的风采,石生也不吝啬,热情地招待众人,偶尔还会赠给邻里几枚果实,让大家尝尝鲜。谁也未曾想,这株凝结着报恩之缘的奇树,即将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中,绽放出拯救生灵的光芒。

第三回瘴疠突生侵村落热毒横行民遭难

这年入冬之后,天气反常,连日晴朗无雪,空气干燥,到了腊月初,樵岭村突然爆发了一场奇怪的疫病。起初只是几个人出现发热、咽喉肿痛的症状,大家以为只是寻常风寒,并未在意。可没过几日,患病的人越来越多,症状也愈发严重,高烧不退,咽喉红肿溃烂,无法进食,甚者还出现了皮肤斑疹、便血等症,村里的老郎中束手无策,只能用些清热解表的寻常草药,却收效甚微。

石生的母亲也未能幸免,起初只是轻微发热,没过两天便高烧至昏迷,咽喉肿痛得无法吞咽,皮肤也泛起了细密的红疹子。石生心急如焚,每日守在母亲床前,喂水喂药,却眼睁睁看着母亲的病情日渐加重。村里已有几位老人因病情过重离世,人心惶惶,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空气中弥漫着惶恐与绝望的气息。有人说这是山中的瘴疠之气作祟,有人说这是触怒了山神,纷纷焚香祈祷,却无济于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