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金灯映毒录(下卷)

金灯映毒录(下卷)(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金灯映毒录

下卷

第一回御医质疑探真容热毒入腑辨虚实

挂金灯的美名随着春风传遍鲁中大地,从乡野村落传到府城官署,竟惊动了驻节济南府的太医院御医沈仲林。沈御医年近六旬,出身医学世家,自幼研读《本草经》《伤寒论》,一生推崇典籍正统,素来轻视民间未经载入医书的“野药”。听闻一株乡野红果竟能治愈凶险热毒,他不由嗤之:“古籍未载之物,岂能妄称解百毒?定是乡愚以讹传讹,侥幸治愈几例风寒,便夸大其词。”

恰逢济南府下辖的淄川县爆发罕见疫病,患者起初恶寒发热,继而腹痛便血,皮肤紫斑密布,太医院派去的医官用黄连、黄芩等苦寒解毒之药,非但未能奏效,反而有患者因脾胃受损,病情愈发沉重。淄川县令束手无策,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济南府求援,顺带提及樵岭村挂金灯治热毒的传闻。沈御医本欲置之不理,却被随行的弟子劝说:“恩师,不如亲往一探。若此药真有奇效,便是医林幸事;若纯属虚妄,也能正视听,免得多有百姓延误病情。”

沈御医沉吟半晌,终是点头应允,带着两名弟子、一名药童,备齐药材器械,往樵岭村而来。一路颠簸,踏入沂蒙山区时,只见峰峦叠翠,溪涧潺潺,行至樵岭村外,便望见山坡上、菜园间,一株株挂金灯长势繁茂,深红萼片在阳光下泛着金辉,宛如千万盏小灯悬挂枝头,清风过处,暗香浮动。沈御医心中暗惊,这般奇异的植物,他翻阅遍家中藏医书,竟无一字记载。

石生听闻太医院御医到访,又惊又喜,连忙迎出村口。沈御医却神色倨傲,开门见山:“李壮士,听闻你以这野果治愈热毒疫病,老夫今日前来,倒要亲眼瞧瞧,这古籍未载之物,究竟有何能耐。”石生憨厚一笑,引着众人来到家中,将挂金灯的来历、种植过程,以及三年来治愈的病案一一细说,还取出自己记录的用药笔记——那是一本粗糙的麻纸册子,上面用木炭笔详细记下了每位患者的症状、用药剂量、配伍药材及痊愈时长。

正说话间,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淄川县令派来的差役带着一位重症患者赶到。患者是位中年农夫,面色萎黄,腹痛如绞,便后鲜血淋漓,高热不退,神志已有些模糊。沈御医连忙上前切脉,脉象洪数而涩,又查看患者舌苔,舌红绛无苔,眼底布满血丝。“此乃热毒入腑,迫血妄行,兼之脾胃虚弱,苦寒之药已难承受。”沈御医眉头紧锁,转身对石生道:“你若能用这挂金灯治好他,老夫便信你所言非虚。”

石生仔细观察患者症状,沉吟道:“沈御医所言极是。此患者热毒深蕴三焦,已伤及肠络,但若单用挂金灯,其性寒凉,恐进一步损伤脾胃。”他转身至菜园,采摘了三枚成熟的挂金灯果实、八片嫩叶,又从家中药筐里取出少许党参、白术、甘草,“挂金灯清三焦热毒、凉血止血为君,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为臣,甘草调和药性为使,三者同煎,既能解毒,又能护脾胃,方为稳妥。”

沈御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民间樵夫竟也懂君臣佐使的配伍之道。药童很快将药材洗净入罐,文火慢煎。半个时辰后,药液煎成,琥珀色的汁液散发着清苦回甘的香气。石生用小勺将药液喂入患者口中,每隔一个时辰服药一次。当日傍晚,患者高热渐退,腹痛减轻;次日清晨,便血停止,竟能勉强坐起;三日后,患者神志清醒,饮食渐佳,脉象也趋于平和。沈御医亲自复查,见患者舌红转淡,紫斑消退大半,心中震撼不已,对着石生拱手道:“李壮士深藏不露,这挂金灯确是解毒良药,老夫先前失敬了!”

第二回湿热黄疸缠乡野金灯配伍茵陈香

沈御医在樵岭村住了半月,每日与石生一同采药、施诊,亲眼见证挂金灯治愈了数十例热毒病症,从咽喉肿痛、痈疽疮毒到斑疹出血,无一不应验。他仔细研究挂金灯的药性,发现其不仅能清解血分热毒,还能利水渗湿,对于湿热郁结之症,亦有潜在功效。这日,邻县蒙阴传来消息,当地突发湿热黄疸,患者皮肤、巩膜发黄,小便如浓茶,腹胀纳差,乡医多用茵陈蒿汤治疗,却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病情缠绵难愈。

沈御医与石生商议后,决定一同前往蒙阴县救治。抵达蒙阴县境,只见田间地头少见农人,家家户户闭门闭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苦涩的药味。一位患病的老农夫告诉他们,这场黄疸病已持续月余,起初只是皮肤发黄,后来渐渐出现乏力、恶心、腹水等症,村里已有数位老人没能熬过去。沈御医切脉后发现,患者脉象弦滑,舌苔黄腻,正是湿热蕴结肝胆、熏蒸肌肤所致,只是部分患者湿热郁久化毒,单纯清利湿热已难以奏效。

“茵陈蒿汤虽能清利湿热,但难解郁毒。”沈御医对石生道,“挂金灯性凉,能清热毒、利小便,若与茵陈、栀子配伍,想必能增强疗效。”石生点头附和,又补充道:“沈御医所言极是。但蒙阴此地多山,湿气更重,部分患者脾胃运化失常,若单用寒凉之药,恐伤脾阳。不如再加少量茯苓、泽泻健脾利水,兼顾标本。”

两人敲定药方:挂金灯果实五枚、茵陈五钱、栀子三钱、茯苓四钱、泽泻三钱,加水三碗,煎取一碗,温服,每日两次。石生带着村民采摘挂金灯,沈御医则指导当地乡医按方抓药、煎制。第一位试用此方的是位年轻货郎,患黄疸已二十余日,皮肤黄如橘色,小便赤涩,服用一剂后,便觉小便通畅了许多;三剂服完,皮肤黄疸明显消退;七剂过后,诸症皆消,饮食恢复正常。

消息传开,蒙阴县的患者纷纷前来求药。石生发现,不同患者的症状虽同为黄疸,却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偏于热盛,高热口渴,便加重挂金灯、栀子的剂量;有的患者偏于湿盛,肢体沉重,便增加茯苓、泽泻的用量;对于体质虚弱的老人,则减少挂金灯的剂量,加入少量黄芪益气。沈御医见石生辨证精准,配伍灵活,不由赞叹:“民间藏龙卧虎!你虽未读过医书,却能从实践中悟得辨证施治之道,比许多埋首书斋的医者强多了。”

在两人的合力救治下,蒙阴县的黄疸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沈御医将挂金灯配伍茵陈的药方记录下来,又详细描述了挂金灯的形态、药性、用法,感慨道:“《本草》之中,尚有无数未被发现的良药,藏于乡野之间。所谓‘实践先于文献’,正是如此。这挂金灯,当载入医书,惠及天下。”离开蒙阴时,沈御医特意带走了许多挂金灯种子和石生的用药笔记,承诺会向太医院举荐这味奇药。

第三回小儿急疹险象生外用法巧护稚阳

蒙阴疫情平息后,石生回到樵岭村,恰逢村中几家农户的孩子同时患上了急疹。患儿皆高热不退,肌肤上布满红色斑丘疹,哭闹不止,有的还出现了惊厥、呕吐的症状。孩子们的父母急得团团转,抱着孩子来求石生救治。

石生查看患儿症状,发现这些孩子年龄皆在三岁以下,体质娇嫩,热毒虽盛,但稚阳未充,若单用挂金灯煎药内服,恐寒凉伤脾,影响消化。他想起沈御医曾说“小儿脏腑娇嫩,用药宜轻宜巧”,又回忆起自己曾用挂金灯汁液涂抹蚊虫叮咬处,能快速消肿止痒,心中豁然开朗:“小儿热毒在表,或许外用之法更为稳妥。”

他当即采摘新鲜的挂金灯嫩叶和未完全成熟的果实,洗净后放入石臼中捣烂,用纱布过滤出清亮的汁液,又取少量炉甘石研成细粉,加入汁液中调和均匀,制成淡红色的糊状药膏。“这药膏能清热凉血、解毒止痒,涂抹在疹出之处,可缓解患儿不适。”石生一边说,一边用干净的毛笔将药膏轻轻涂抹在患儿的斑丘疹上,“同时,取少量挂金灯果实煎水,稀释后给孩子少量频服,既能清内热,又不会损伤脾胃。”

村民张大柱的儿子才一岁半,高热惊厥,疹子密集,哭闹不止。石生用温水给孩子擦拭身体降温后,涂抹上挂金灯药膏,又喂了少许稀释的药液。半个时辰后,孩子的惊厥停止了,体温开始缓慢下降;当晚,孩子不再哭闹,安稳睡了一夜;次日清晨,斑丘疹的颜色变浅,高热退去;三日后,疹子渐渐结痂脱落,孩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另一位患儿体质更弱,伴有腹泻症状。石生在药膏中加入了少量炒白术粉末,既能增强解毒之力,又能健脾止泻;内服的药液则稀释得更淡,每日分五次少量喂食。如此调理五日,患儿的急疹痊愈,腹泻也一并止住了。

孩子们痊愈后,家长们纷纷前来道谢。石生将这外用法记录下来,又教给村里的乡亲和周边赶来的医者:“小儿急疹、水痘等症,若热毒在表,均可采用挂金灯汁液配伍炉甘石外用,配合少量内服,既能治病,又能护稚阳,比单用寒凉药物更为安全。”这一巧妙的用法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无数患儿因此受益。石生看着健康活泼的孩子们,心中愈发坚定了传承挂金灯用药智慧的决心,他开始更系统地记录挂金灯的不同用法,从内服、外用,到不同病症的配伍,力求让这味奇药的功效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第四回贪商觊觎谋垄断众志成城护灵苗

挂金灯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医者争相求购,连药材商也嗅到了商机。济南府最大的药材商赵德发,听闻挂金灯在治疗热毒、黄疸等症上疗效显着,且目前只有樵岭村及周边村落少量种植,便起了垄断之心。他带着重金来到樵岭村,找到村长和石生,提出要以十倍于市价的价格,收购全村所有的挂金灯果实和种子,还要独占挂金灯的种植权,不允许村民私自售卖。

“李壮士,村长,”赵德发捻着山羊须,傲慢地说道,“这挂金灯虽好,但你们村民不懂经营,卖不出好价钱。不如卖给我,我将其销往全国各地,你们也能赚个盆满钵满。日后这挂金灯的种植,也由我来统一管理,你们只需按我的要求栽种,便能坐享其成。”

石生闻言,当即拒绝:“赵掌柜,这挂金灯是救命的仙草,不是你谋利的工具。当初白狐赠果,是为了让它解百毒、救万民,若被你垄断抬价,寻常百姓哪里买得起?这违背了天意,也辜负了白狐的心意。”村长也附和道:“赵掌柜,我们村民栽种挂金灯,是为了自己治病方便,也为了帮助邻里乡亲,不是为了发财。你还是请回吧。”

赵德发碰了一鼻子灰,心中不甘,又私下找到村里几位家境贫寒的村民,许以重金,让他们偷偷将挂金灯种子卖给自己,还承诺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专属种植户,享受高额报酬。有两位村民动了心,趁夜偷偷挖取了自家菜园里的挂金灯幼苗,准备卖给赵德发。

石生得知后,连夜找到这两位村民,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我知道你们家境困难,想多赚些钱。但这挂金灯是全村人的希望,是无数病人的救命药。若被赵德发垄断,他必定抬高价格,让那些穷苦病人无药可医。我们栽种挂金灯,图的不是钱财,是心安,是积德。”他又拿出自己积攒的米粮和钱财,递给两位村民:“你们若是缺吃少穿,只管跟我说,我和村里大伙都会帮你们。但这挂金灯的种子和幼苗,绝不能卖给外人,断了百姓的生路。”

两位村民听后,羞愧不已,当场表示不再卖给赵德发,还主动将幼苗栽了回去。村里的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要共同守护挂金灯。为了防止赵德发再来捣乱,石生提议,由村里统一管理挂金灯的种植和售卖,将挂金灯的种子分发给周边愿意栽种的村落,教会他们种植和用药方法,让挂金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样一来,赵德发便无法垄断了。

村民们一致同意,纷纷行动起来,将挂金灯种子分发给沂蒙山区的各个村落,石生则带着儿子李青山,走遍周边十里八乡,手把手教村民们如何选地、播种、浇水、施肥,如何根据不同病症用药。很快,沂蒙山区的山坡上、菜园里,到处都种满了挂金灯。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金灯随风摇曳,成为了鲁中大地最动人的风景。赵德发见挂金灯已广泛种植,垄断无望,只能悻悻离去。而石生和村民们众志成城护灵草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佳话,被人们口口相传。

第五回孕妇热毒两难全慎用药方保母子

春去秋来,挂金灯已在沂蒙山区广泛种植,成为了民间治疗热毒病症的常用药。这年深秋,樵岭村隔壁的杏花村,一位怀孕七个月的孕妇王氏突然患上了热毒病症,高热不退,咽喉肿痛,皮肤还出现了红色斑疹。家人急得团团转,请来的郎中看着孕妇的症状,面露难色:“此乃热毒炽盛之症,需用清热解毒之药,但孕妇用药需万分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伤及胎儿,实在不敢轻易用药。”

王氏的丈夫刘老实听闻石生用挂金灯治病救人,且用药谨慎,便连忙跑到樵岭村求助。石生赶到杏花村,查看王氏的症状,切脉后发现,王氏脉象洪数,舌红苔黄,热毒确实盛重,但腹中胎儿脉象平稳,尚无大碍。“这病若不及时治疗,热毒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但若用药不当,也会危及母子安全。”石生心中思索,想起沈御医曾教过他“孕妇用药,宜清热而不伤胎,解毒而不耗气”。

他回到家中,查阅自己的用药笔记,又翻出沈御医留下的医书,反复琢磨后,拟定了一个谨慎的药方:挂金灯果实两枚(减量以避寒凉)、紫苏梗三钱(理气安胎)、黄芩三钱(清热安胎)、金银花三钱(清热解毒)、甘草二钱(调和药性)。石生解释道:“挂金灯清热解毒为君,但用量减半,避免寒凉伤胎;紫苏梗理气宽中、安胎,黄芩清热燥湿、安胎,二者为臣,既能辅助解毒,又能保护胎儿;金银花清热解毒、轻清上浮,专攻咽喉热毒,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此方药性平和,既能清解热毒,又能安胎护胎,当可一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