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10章 月球·地卫灯塔

第10章 月球·地卫灯塔(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其次,系统会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状态,精准预测未来24小时的能源供需变化。”他指着屏幕上的预测曲线,“比如,预测到背面某观测站将进行高强度观测,能源需求会激增30%,系统会提前6小时启动正面的潮汐动能芯,增加发电量,并调度光核储能模块的电能,提前输送到该观测站的蓄电池中,确保观测期间能源供应稳定;当预测到地球将遮挡阳光(月食),系统会提前储存足够的电能,避免正面发电量下降导致背面断电。”

“最后,系统会通过动态分配算法,实现能源的最优调度。”港泽补充道,“整个调度过程的响应时间不超过0.1秒,能根据各终端的实时需求,灵活调整传输功率和方向,实现正面与背面的精准能源互补,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彻底杜绝能源浪费。”

“第三项,部署应急补充能源站,应对极端情况与突发故障。”月痕站起身,全息屏幕上出现了小型星尘能源站的设计图,以及太空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流程图。

“我们将指导你们在背面的7座观测站和2个运输枢纽周边,各建立一座‘小型星尘能源站’。”月痕的手指指向设计图,“这种能源站以星尘粉末为储能核心,体积小巧,仅需10立方米空间,却能储存相当于100吨标准煤的能量(约86万度电),能为单个观测站或中转站提供至少72小时的稳定供电。它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安装简便,且能在-200℃到300℃的环境下稳定运行,即使地下电缆出现故障或正面能源供应中断,应急能源站也能立刻启动,避免因突发状况导致的观测中断或运输延误。”

她切换到太空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流程图:“同时,我们会教你们将月球上的太空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月球上的太空垃圾中,40%是废弃的飞船外壳、能源罐等金属与复合材料,通过‘高温分解-能量提取-材料重塑’的工艺,能提取其中的高能量物质,作为星尘能源站的补充燃料;提取后的金属材料还能用于维修传输线路和观测设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既解决了太空垃圾污染问题,又为应急能源提供了持续的燃料供应。”

当叶云天、汐澜、港泽、月痕介绍完合作方案,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露娜和月球的技术专家们相互对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和兴奋。这个方案从能源的生产、储存、传输、调度到应急补充,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精准地解决了月球能源供需不均、传输损耗、应急能力不足的核心难题,而且每项技术都有成熟的应用案例,细节详实,可行性极高。

“叶云天指挥官,汐澜专家,港泽顾问,月痕领队!”露娜猛地站起身,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这个方案就是我们月球一直以来的梦想!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能源困境,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让月球能真正成为永不熄灭的‘太空灯塔’!我们愿意全力配合,提供所有资源和技术支持,调动所有的工程团队和生产基地,确保方案顺利落地!”

“同意!”所有专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和坚定。格雷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方案,我们的射电望远镜终于能24小时不间断运行,再也不用担心关键时刻断电了!”莉娜也笑着说:“星际运输的效率能提升一倍,月球的枢纽地位将更加稳固!”

“这是合作共赢。”叶云天微笑着说,“月球的太空观测网络是太阳系最先进的,能监测到100光年范围内的星际天体运动和信号波动。M27的星际信号网络一直面临小行星撞击预警不及时、深空信号捕捉不精准的问题,我们希望未来能共享你们的太空观测数据,优化我们的信号网络和安全预警系统。”

露娜立刻点头,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只要方案成功落地,我们会将所有太空观测数据向M27全面开放!包括小行星轨道数据库(收录了10万颗近地小行星的精确轨道参数,能提前30天预警撞击风险)、深空信号频谱图(记录了500个已知深空文明的信号特征和1000个未知信号的原始数据)、引力波监测记录(涵盖近5年的所有引力波事件,能为星际导航提供精准的时空基准)。这些数据能帮助M27完善星际安全体系和信号解析能力,这是我们的感谢,也是月球的诚意!”

合作协议的签订仪式在幽影观测站的中央大厅举行。当叶云天和露娜在全息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月球的技术人员们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终于看到了月球能源困境彻底解决的希望。

协议签订后,M27团队与月球技术人员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场覆盖全月球的能源升级工程正式启动。

第一项任务是建设潮汐-光核混合能源转换站与铺设超导地下电缆。汐澜带领着M27的能源技术团队和月球的工程团队,在曦光太阳能基地旁划定了建设区域。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极大便利,大型设备的吊装和运输效率远超地球。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混合能源转换站的主体结构顺利完工,10座大型光核储能罐安装到位,潮汐动能芯模块成功调试,首次启动便实现了35%的转化效率,稳定输出电能。

与此同时,超导地下电缆的铺设工程也在同步推进。工程团队采用“地下盾构+机器人铺设”的方式,盾构机在月球地幔与地壳交界处开辟出一条宽1米、高1.5米的隧道,机器人沿着隧道铺设超导电缆,并进行接口焊接和绝缘处理。铺设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一处小型地质断层,汐澜果断调整路线,绕开断层区域,确保了电缆的铺设安全。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贯穿月球南北极的主干电缆和连接各观测站、中转站的分支电缆全部铺设完成,经测试,能源传输损耗率稳定在4.8%,远低于预期的5%。

第二项任务是搭建全球智能能源调度网络。港泽带领团队,在全月球部署了1000个微型能源监测节点,这些节点体积小巧,安装简便,能抵御月面的极端环境。同时,团队对调度系统的算法进行了优化,结合月球的能源供需特点,调整了预测模型和分配策略。当调度系统正式启动,全息屏幕上的能源流向图变得清晰有序:正面的太阳能与潮汐能被高效转化,一部分实时输送到背面,满足实时需求;一部分储存到光核储能模块中,以备夜间或月食期间使用;背面各观测站和运输枢纽的能源需求得到精准匹配,再也没有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

第三项任务是建设小型星尘能源站与搭建太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月痕带领团队,在背面的9个关键节点都建立了小型星尘能源站,并完成了调试,确保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启动。同时,月球的第一座太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在背面的一座废弃陨石坑内建成,处理厂采用M27的核心技术,能将太空垃圾分解、提取能量物质和金属材料。首批处理的100吨太空垃圾,成功提取出20吨高能量物质,为星尘能源站提供了补充燃料。

三个月后,全月球的能源升级工程全面完工,月球的能源供应体系彻底焕新。

叶云天团队再次参观月球的曦光太阳能基地和幽影太空观测站时,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曦光太阳能基地内,混合能源转换站高效运行,太阳能板与潮汐动能芯协同工作,光核储能模块的储能量始终保持在80%左右的最佳状态,多余的电能通过超导地下电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背面,再也没有出现能源浪费的情况。储能中心的显示屏上,能源利用率从原来的30%提升至100%,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能源升级的成效。

幽影太空观测站的景象更是焕然一新。三座大型射电望远镜天线全部满负荷运行,控制室内的观测数据连续稳定,没有一丝中断,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遥远显示的信号波动、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和引力波的探测曲线。格雷兴奋地向叶云天介绍:“自从能源稳定后,我们已经成功追踪了5颗近地小行星,捕捉到3次罕见的引力波事件,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都达到了历史最佳水平!”

暗物质运输中转站也变得繁忙而有序,来自地球、火星、金星的星际飞船有序停靠,燃料补给、设备维修、导航服务等工作高效开展,能源保障率达到100%。莉娜笑着说:“现在飞船的补给时间恢复到了2小时,运输效率提升了一倍,越来越多的星际运输航线选择在月球停靠,月球的枢纽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月球的第一座太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也在高效运行,每天能处理100吨太空垃圾,提取的能量物质为星尘能源站提供了持续的燃料供应,提取的金属材料则用于维修设备和铺设辅助设施,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露娜带领叶云天来到月球太空枢纽的核心控制中心,巨大的全息屏幕上,展示着100光年范围内的深空地图,无数个光点代表着已监测到的小行星和恒星,轨道数据实时更新;屏幕的另一侧,显示着全月球的能源运行状态,各区域的发电量、储能量、消耗量、传输量一目了然,所有数据都处于稳定区间。

“叶云天指挥官,这是我们月球的心意。”露娜拿出一个深蓝色的芯片,芯片表面刻着月球的星球图案和射电望远镜的示意图,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她将芯片递给叶云天,语气郑重,“这里面包含了月球太空观测网络的所有核心数据。其中,小行星轨道数据库收录了10万颗近地小行星的精确轨道参数,包括运行速度、轨道倾角、近日点距离等,能提前30天预警撞击风险;深空信号频谱图记录了500个已知深空文明的信号特征和1000个未知信号的原始数据,能帮助M27快速识别和解析外星信号;引力波监测记录涵盖了近5年的所有引力波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等数据,能为M27的星际导航提供精准的时空基准。”

叶云天接过芯片,能感受到芯片表面传来的微弱能量波动,如同深空信号的脉动。他郑重地说:“感谢你,露娜主任。这些数据将帮助M27完善星际信号网络和安全预警系统,让我们的星际合作之路更加安全、顺畅。我代表M27,向月球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露娜笑了笑,目光望向窗外深邃的太空和远处的地球:“应该是我们感谢你们。没有M27的技术支持,月球的能源困境可能还要持续很多年。现在,月球终于成为了真正永不熄灭的‘太空灯塔’,既能照亮深空探索的道路,也能支撑星际运输的发展,这离不开我们的携手合作。”

当天傍晚,“云月号”在曦光太阳能基地的送别仪式中,缓缓驶离月球轨道。停泊坪上,露娜和月球的技术人员们挥手送别,他们的身影在恒星光芒下显得格外清晰,眼中满是不舍和感激。

舷窗外,月球的银灰色地表在恒星光芒下熠熠生辉,正面的混合能源转换站与太阳能板阵列泛着柔和的银光,背面的观测站天线指向深邃的宇宙,超导地下电缆如同银色的血脉,将全月球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地球的蓝色身影在月球的天际线上静静悬挂,见证着这场跨越星际的合作奇迹。

叶云天站在观测舱内,手中握着装有太空观测数据的芯片,心中充满了感慨。

从地球出发,历经火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水星,最终抵达月球,十颗星球的合作之旅圆满完成。每一颗星球都有独特的能源优势,每一个困境都在星际携手下被突破:火星的地下热能、金星的大气动能、木星的风暴电能、土星的光环磁能、天王星的冷能源、海王星的深海热泉能、冥王星的地下冰核能、水星的光伏能、月球的潮汐能与太阳能,十颗星球的能源优势在合作中被充分发掘,形成了互补共生的能源体系。

太阳系的十颗智慧文明星球,终于在能源的纽带下紧密相连,为即将到来的十星共能联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月号”的主引擎再次启动,蓝紫色的焰流在宇宙中拉出一道细长的光痕,向着地球的方向驶去——那里,将是十星共能联盟成立的最终舞台。

星际共能的旅程,即将迎来最终的篇章。十星联动,资源共享,技术互通,一个覆盖整个太阳系的能源共同体,即将诞生,共创宇宙能源的美好未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