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 第436章 五十年后再临

第436章 五十年后再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四九城,天安门广场装扮一新,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何雨柱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色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国旗徽章,和老方、老赵等人一起乘车前往观礼台。

何大清、陈兰香、小满等人和孩子们则留在家中看电视直播。

观礼台上,各界代表、外宾、先进模范齐聚。

何雨柱等人是被归在优秀企业家行列的,跟老方、老赵他们不在一起,他们的位置不算特别靠前,但视野很好。

他静静站立,望着修缮一新、更加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思绪不由得飘回了一九四九年的那个下午。

那时,他身边是年轻的父母、身体健康的老太太和几个小不点。

全家挤在欢腾的人群里,踮着脚尖,看着那面红旗冉冉升起,听着那声宣告响彻云霄。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国家已然换了人间,他自己的人生轨迹,或许没有按照他自己最初的设想走,不过过往所做的事情他觉得他没有白顶着“穿越者”这个名头。

庄严的升旗仪式后,阅兵式正式开始。

“标兵——就位!”

随着洪亮的口令,受阅部队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如同移动的城墙,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陆军、海军、空军.官兵们精神抖擞,装备齐整,展现着现代化军队的严明纪律和昂扬士气。

何雨柱的目光仔细掠过那些熟悉的制式步枪、新型步战车、牵引火炮。

“咦”正在这时何雨柱发现了一个熟悉的方队,不,应该是几个熟悉的人,他的脸上露出笑容。

伍万里、余从戎、何雨焱,他们是装甲车方队,怪不得之前都联系不上人,原来是秘密训练去了。

这次亮相的陆军主战装备,大多仍是基于以往装备的改进型号,体现了扎实的功底和稳步提升,但并非外界猜测或期待的、那种划时代的“秘密武器”。

轮式装甲车、新型自行高炮、拖着长长天线的通讯指挥车这些装备的轮廓,他或多或少在华高科或者重工的合作项目文件中见过影子。

他的心情平静,带着一种审视和了然。

当战略导弹部队的车辆方阵缓缓驶来时,观礼台上响起了一阵难以抑制的低声惊叹。

那庞大粗壮的导弹发射筒,覆盖着迷彩帆布,在重型牵引车的拖曳下,如同沉默的巨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慑力。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之重器,是确保和平的坚实盾牌。

何雨柱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深邃,他知道,在这些“大杀器”在未来的威慑力有多强。

空中梯队呼啸而来,歼击机、轰炸机、加油机编队整齐,掠过长空。

当国产的歼击机梯队以娴熟的姿态通场时,何雨柱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认得那身影,虽然公开亮相的并非最尖端的型号,但其流畅的气动布局和稳定的飞行姿态,已然宣告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长足进步。

整个阅兵过程,庄重、威严、充满力量。

没有过于超前的概念装备炫技,更像是一次对国家国防工业扎实基础和人民军队精神风貌的全面检阅。

何雨柱明白这背后的深意:韬光养晦。

阅兵式结束后是群众游行,欢乐的海洋瞬间淹没了广场的庄严。

彩车、歌舞、欢呼的人群,展现着五十年来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何雨柱站在观礼台上,看着眼前这盛大的场面,心中有对过往峥嵘的追忆,有对当下发展的欣慰,更有对未来的审慎期待。

风风雨雨五十年,他再次站在这里已是花甲之年。

阅兵式结束后,何雨柱便和亲朋好友们一起乘车返回南锣鼓巷。

车子刚拐进胡同口,就听到了九十五号院里传来的喧闹声。

院门敞开着,里面人头攒动,比过年还热闹。

何家大院的老老小小都在前院等着他们。

“爸,你们回来了!”何耀祖喊了一嗓子。

“你倒是比我们先回家。”何雨柱笑道。

“我离家的方向近一些。”何耀祖道。

何雨柱脸上带着笑意走进院子,立刻被孙辈们围住了。

“爷爷,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阅兵了!好威风啊!那些坦克,还有飞机,嗖嗖的!”

“姥爷,那个走方队的叔叔们,腿抬得一样高,真厉害!”外孙女也挤过来,小脸激动得通红。

何雨柱摸了摸孩子们的头,目光越过他们,看到了被簇拥在正房廊檐下的何大清和陈兰香。

二老坐在藤椅上,身上盖着薄毯,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的笑容,一家这么多人都能去参加,是何等荣耀。

“柱子,快过来,给我们讲讲,现场看是不是更带劲?”何大清声音依旧洪亮,虽然腿脚不如从前利索,但精神头十足。

陈兰香也笑着招手:“是啊,现场看得清楚吧?电视里一晃就过去了。”

何雨柱走过去,在二老旁边的凳子上坐下。

小满递过来一杯温茶,低声问:“累不累?站了半天。”

“不累。”何雨柱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对父母说:“现场看是更震撼,气势不一样。”

这时,许大茂、何雨鑫、何耀宗等人也陆续回来了,院子里更加热闹。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刚才的阅兵,语气中都充满了激动。

何耀祖看着眼前这热闹的景象,又想起刚才电视里壮观的场面,忍不住问道:“爷爷,奶奶,爸,妈你们总说五十年前也参加过开国大典,那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啊?”

这个问题一下子勾起了老一辈人的回忆。

何大清靠在椅背上,眯起了眼睛,陷入了悠远的回忆:“五十年前啊那可跟今天没法比喽。那会儿,我跟你奶奶,还有你爹,你娘,我们早早儿就挤在东单那边的人群里。哪有这么好的观礼台?大家都站着,踮着脚,往前挤,就为了能看清楚点儿。”

陈兰香接过话头,声音温和:“是啊,那会儿你爹还是个半大小子,你娘更小,挤在人群里,你思毓阿姨是被你爹举着看的。”

“啊,思毓阿姨也参加了,那会才多大?”何耀祖惊讶道。

“呵呵,不到一岁啊,不过这种机会怎么会错过,本来不想带的,你爹强烈要求带的,不然你萍奶奶就要在家看着她咯,不对,应该是你奶奶我要在家看着她。”陈兰香道。

“啊!为什么啊!”

“你翠萍奶奶有任务哦!”陈兰香笑道。

小满轻声对孩子们补充道:“那时候,广场也没现在这么平整开阔,受阅的部队,好多装备还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万国牌’。飞机少,就飞两遍.跟今天咱们看到的,全是自己造的新式装备,可不能比。”

何雨柱听着家人的讲述,没有插话,只是默默喝着茶。

五十年前的场景在他脑海中清晰依旧:那人声鼎沸中透着质朴热情的海洋,那面在简易旗杆上冉冉升起却意义非凡的红旗,那支带着战火硝烟气息、装备简陋却斗志昂扬的受阅队伍,以及回荡在广场上空那句铿锵有力的宣告

“不过,那股子高兴劲儿,是一样的!”何大清提高了声音,把何雨柱从回忆中拉回,“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天亮了,好日子要来了!今天再看,这好日子,是真让我们赶上了!国家强了,军队也强了,咱们家也好咯!”他说着,目光扫过满堂的儿孙,脸上是掩不住的欣慰。

“对,对!日子越来越好!”众人纷纷附和,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夕阳的余晖洒进院落,给每个人的身上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屋里的电视机还在重播着阅兵的盛况,院里的枣树果实累累,石榴也咧开了嘴。

何雨柱看着这四世同堂、安宁富足的景象,再回想半个世纪前的风雨沧桑,他轻轻握住了身边小满的手,两人相视一笑,许多话已无需多言。

家宴从下午就开始张罗了。

厨房里,何雨柱系着围裙,亲自掌勺。

弟弟、弟媳、儿子、儿媳打着下手,洗菜、切肉、剥蒜,忙得热火朝天。

灶火旺得很,大铁锅里炖着的红烧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浓郁的酱香混着葱姜的辛香飘满整个小院。

“哥,鱼收拾好了,你看是清蒸还是红烧?”许大茂提着一条刮洗干净的大鲤鱼进来,额头上带着汗。

“你拿个鲤鱼让我清蒸,你小子这么多年厨艺是一点进步都没有啊!”何雨柱头也没回,正专注地给一只肥鸡抹盐和料酒,准备做口水鸡。

许大茂讪笑:“嘿嘿,我也得有那时间学啊!整天东奔西跑的,能认全调料就不错了。”

何雨鑫在一旁切着腊肉,笑道:“大茂哥,你那双手现在是用来打算盘、签合同的,颠勺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吧。”

“那是,术业有专攻嘛!”许大茂顺势把鱼放在案板上,“柱子哥,那就红烧吧,入味!”

何雨柱这才瞥了一眼那鱼,点点头:“放着吧,一会儿我弄。耀宗,把我带来的那坛黄酒打开,温上。一会让你爷爷奶奶喝点温酒,舒筋活血。”

“好嘞,爸。”何耀宗应声去忙活。

院子里,孩子们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和厨房里的忙碌声响成一片。

陈兰香、王红霞、王翠萍等人坐在廊下,看着孩子们,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书怡,华高科那边最近还那么忙吗?”小满问正在剥蒜的陆书怡。

陆书怡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点点头:“妈,还是忙。几个重点项目都在关键节点上,不敢松懈。不过今天看着阅兵,感觉再累也值了。”

王翠萍感叹道:“是啊,看到国家这么强盛,咱们这些老家伙心里就踏实。你们年轻人好好干,以后会更好的。”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院子里拉起了明亮的电灯。

五张大大的圆桌支了起来,铺上了干净的桌布。

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被端上桌:油亮诱人的红烧肉、鲜香扑鼻的红烧鲤鱼、皮脆肉嫩的口水鸡、腊味合蒸、清炒时蔬、冬瓜排骨汤,香气四溢。

何大清和陈兰香被搀扶着坐到主位,一家人按长幼次序围坐过来,满满当当坐满了五大桌。

何雨柱端起温热的黄酒,站起身,环视着满堂的家人,声音洪亮:“爸,妈,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咱们国家五十岁了,越来越好!咱们家也人丁兴旺,日子红火!来,第一杯酒,祝国家繁荣昌盛!”

“祝国家繁荣昌盛!”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齐声应和,杯中酒一饮而尽。

何大清脸上泛着红光,激动地说:“好!好啊!看着你们,看着这日子,我跟你妈这辈子,知足了!”

陈兰香也连连点头,眼角有些湿润。

接着,大家纷纷动筷,席间顿时热闹起来。

孩子们争着夹自己喜欢的菜,大人们互相敬酒,聊着家常,讨论着刚才阅兵式的精彩瞬间,也交流着各自工作上的事情。

何耀宗跟许大茂碰了一杯,问道:“大茂叔,中医药联盟那边,最近跟外面那些公司的官司有进展了吗?”

许大茂嚼着一块鸡肉,含糊道:“扯皮呗!他们想钻专利的空子,哪有那么容易。咱们现在不怕他们,就是过程磨人,你那边呢?”

“我老爸又给新任务咯!”

“哦,我怎么没听听说?”

“智能手机项目。”

“具体说说。”这时边上的何雨鑫开口,何耀祖也在做倾听状。

何耀宗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几分技术人谈到前沿领域时的兴奋:“我爸这次提的这个‘智能手机’项目,简单说,就是想把我们平时在电脑上用的很多功能,比如更复杂的办公处理、上网浏览,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定制软件,都整合到一部能揣进口袋的电话里。”

“把电脑装进电话里?”许大茂夹菜的筷子停住了,眉头挑了挑,“这想法够新鲜的。那这手机得做成啥样?像砖头那么厚?”

“外观肯定要不断迭代,目标是轻薄便携。”何耀宗解释道,“关键在于里面的‘芯’和‘系统’。NeoCo在北美和New-Vison公司正在联合攻关,开发一个叫‘SuperVison’的新系统。这个系统不像我们现在功能手机里那种固化死的程序,它更像一个平台,允许用户自己安装、卸载各种应用软件,就像在电脑上安装程序一样。”

何耀祖接过话头,他在香江和海外见多识广,补充道:“我在国外一些科技论坛和内部交流里,也听到过类似的概念雏形,他们称之为PDA,是不是这个东西?”

“比那个要先进多了,哥你说那个PDA基本上应用于工业,搞个仓储什么的还行。”

“嗯,那新手机如果真能做出来,那就不只是打电话、发短信了。”

“对,比如,出门在外可以直接用手机查阅电子邮件、处理文档;导航地图,甚至未来可能用它来看电影。想象一下,坐在车上或者机场,就能处理公务或者娱乐,这会对移动办公和生活方式带来很大改变。”

许大茂虽然主业在中医药,但作为集团核心成员,对通讯产业的大趋势也很敏感。

他沉吟道:“这要是真搞成了,那对通讯网络的要求可就更高了。现在咱们的GSM网络传传话音、发发短信还成,要传输大量数据,比如实时地图、邮件附件,那网速得提上去好几个档次才行。这背后是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也是巨大的市场机会。”他看向何耀宗,“你们通讯公司那边,对下一代网络技术有准备吗?”

何耀宗点点头:“我爸之前也提点过,我们实验室已经在研究3G技术了。确实,没有高速移动网络的支持,智能手机就像好车没有宽马路,跑不起来。这是个系统工程,终端、系统、网络必须协同发展。”

何雨柱听着儿子和兄弟们的讨论,缓缓开口,为这场讨论定下基调:“耀宗说的没错,这是一个生态,不是单一产品。‘SuperVison’系统、NeoCo的硬件、泰山集团的触摸屏,还有耀祖提到的各种未来应用,包括大茂说的网络支撑,缺一不可。现在看是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但这是面向未来的赛道。我们不一定能第一个冲线,但必须提前起跑,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几人:“互联网正在把世界连接起来,而移动通讯的未来,就是要把互联网装进每个人的口袋里。这里面蕴含的机遇,比我们过去做的任何一桩生意都可能要大。未来通讯和电子是要插上翅膀的,你们各自领域,都要有与这方面对接的准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