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长安备战待东风(1 / 2)
第一折军帐密议定方略
长安太守府的议事厅内,暖香依旧在铜炉中袅袅升腾,只是今日的气氛比往日更添了几分凝重与振奋。姜维手持陈默带回的洛阳城防图纸,指尖沿着图纸上标注的北门城墙轮廓缓缓移动,目光在“西北角年久失修”与“门轴处二十守军”的字样上反复停留。厅中众人围站在案前,诸葛瞻、张翼、廖化等人的目光都紧紧落在图纸上,脸上满是期待。
“诸位请看,”姜维忽然抬手指向图纸上的北门位置,声音沉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激昂,“洛阳北门看似固若金汤,实则暗藏两处要害。其一,西北角城墙虽经修补,却仍是整个北门防御的薄弱点,此处墙体厚度较其他地段薄了两尺,且投石机覆盖存在三尺盲区;其二,城门轴处虽有二十人看守,但王韬校尉可利用巡防之便,短暂调开守军,这便是我们破城的关键。”
诸葛瞻凑近图纸,手指点在西北角城墙的标注处,眉头微蹙:“伯约,即便此处是薄弱点,可洛阳城墙高达三丈,想要从这里突破,仍需耗费不少兵力。而且司马昭在城内留有五千虎贲军作为机动部队,一旦我们在北门发起进攻,他们半个时辰内便能驰援,到时候我军恐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张翼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思索:“子远所言极是。虎贲军是曹魏的精锐之师,战斗力极强,若不能牵制住这支部队,我们的攻城计划很难成功。依我之见,不如分兵两路,一路主攻北门,吸引虎贲军驰援,另一路则趁机从东门或西门发起突袭,打司马昭一个措手不及。”
“益德此计虽有道理,却也存在风险。”姜维摇了摇头,走到厅中悬挂的关中地形图前,手指指向洛阳城东的偃师城,“偃师城距离洛阳不过五十里,是洛阳的东部门户,司马昭在此驻守了八千兵力。若我们分兵攻打东门,偃师的魏军必然会出兵支援,到时候不仅无法突袭成功,反而会让我军的兵力更加分散。”
廖化捋了捋颌下的胡须,缓缓开口:“将军,依老臣之见,想要牵制虎贲军,不妨从粮草入手。洛阳城内的粮仓主要集中在城南,若我们能派人暗中烧毁粮仓,城内必然大乱,司马昭为了稳定军心,定会将虎贲军调去守卫粮仓,如此一来,北门的压力便会大大减轻。”
姜维眼中一亮,看向廖化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元俭此计甚妙!粮草是军队的根本,一旦粮仓失火,洛阳城内的守军必然人心惶惶。只是想要潜入城南烧毁粮仓,难度不亚于之前陈默潜入洛阳,必须挑选最精锐的士兵,且要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陈默此时正站在厅角,听到众人的议论,上前一步躬身说道:“将军,末将愿带领士兵潜入洛阳烧毁粮仓。末将熟悉洛阳城内的地形,且与老槐树客栈的暗桩仍有联络,若能得到他们的协助,定能完成任务。”
姜维看着陈默,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陈默刚从洛阳九死一生回来,身上还带着赶路时留下的疲惫,若再让他深入险境,实在有些不忍。但转念一想,陈默确实是执行此任务的最佳人选,他不仅身手过人,且对洛阳的情况了如指掌,换做其他人,恐怕很难顺利完成任务。
“陈默,你刚经历了一场凶险,本将军本想让你休息几日。”姜维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但烧毁粮仓事关北伐成败,确实需要你这样有经验的人带队。你可愿意再赴洛阳?”
“末将万死不辞!”陈默的声音铿锵有力,眼中没有丝毫退缩,“为了复兴汉室,即便粉身碎骨,末将也绝不后悔。还请将军放心,末将定当完成任务,为北伐大军扫清障碍。”
姜维点了点头,心中对陈默多了几分敬佩。他走到案前,提笔在一张白纸上快速写下几道指令,然后递给陈默:“这是你的任务细则,你先下去准备,三日后出发。此次前往洛阳,你只需带领五十名精锐士兵,切记不可张扬,一切以隐秘为重。若遇到危险,无需强行完成任务,以保全自身和士兵性命为首要原则。”
陈默接过指令,郑重地躬身行礼:“末将领命!”说完,便转身退出了议事厅。
待陈默离开后,姜维将目光重新投向厅中众人,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备战进度。诸葛瞻,你负责监督工匠坊,务必在两个月内再打造出一百架投石机和两百架云梯,同时要确保箭矢和粮草的供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属下遵命!”诸葛瞻躬身应道。
“张翼,你负责训练攻城部队,重点演练北门的攻城战术,尤其是针对西北角城墙和城门轴处的突破方法。另外,要加强骑兵的训练,待北伐开始后,骑兵需迅速切断偃师城与洛阳的联系,阻止魏军驰援。”
“属下明白!”张翼沉声领命。
“廖化,你负责联络西羌部落,催促他们尽快将五千匹战马送来。同时,要派人密切关注曹魏其他城池的动向,一旦发现有调兵迹象,立即上报。”
“老臣领命!”廖化捋着胡须应道。
众人纷纷领命后,便各自退出议事厅,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中。姜维独自留在厅中,目光再次落在洛阳城防图纸上。他知道,此次北伐是蜀汉复兴的最后希望,容不得半点差错。从陈默带回的情报来看,司马昭虽然戒备森严,但曹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只要他们能抓住机会,巧妙布局,未必不能攻克洛阳,打败曹魏。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议事厅内的身影拉得很长。姜维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训练场上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坚定。他想起了诸葛亮临终前的嘱托,想起了蜀汉百姓对和平的期盼,更想起了那些为了复兴汉室而牺牲的将士们。他暗暗发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带领蜀汉大军攻克洛阳,完成先帝和丞相未竟的大业。
第二折陈默点兵练奇袭
三日后的清晨,长安城外的校场上,寒风凛冽,却挡不住士兵们的热情。五十名身着黑色劲装的精锐士兵整齐地站在校场中央,每个人的腰间都悬着一把锋利的短刀,背上背着一张强弓和数十支箭矢,脸上带着坚毅的神情。陈默站在队伍前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士兵。
这些士兵都是从蜀汉大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个个身手过人,且都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其中有二十人曾跟随陈默在汉中执行过潜入任务,对陈默的指挥风格十分熟悉;另外三十人则是擅长攀爬和爆破的好手,专门为此次烧毁洛阳粮仓的任务而挑选。
“今日召集各位,是要交给大家一项重要的任务。”陈默的声音在寒风中清晰地传到每个士兵耳中,“三日后,我们将潜入洛阳,烧毁城南的粮仓。此任务关系到北伐的成败,容不得半点差错。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我们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说完,陈默将士兵们分成五组,每组十人,分别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队。第一组负责潜入洛阳城,他们需要熟悉洛阳城南的地形,掌握躲避巡逻士兵的技巧;第二组负责侦查粮仓的布防情况,绘制出详细的布防图;第三组负责制作爆破用的火药和引信,确保能够顺利点燃粮仓;第四组负责掩护,在行动过程中牵制巡逻的魏军;第五组则负责断后,确保队伍能够安全撤离。
训练正式开始,校场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第一组的士兵们正在练习攀爬城墙,他们腰间系着绳索,手脚并用,快速地爬上高达三丈的模拟城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滑下来。陈默在一旁仔细观察着,时不时地指出士兵们的不足之处:“注意脚下的力度,攀爬时不要发出声音;下滑时要控制好速度,避免落地时摔倒。”
第二组的士兵们则在模拟洛阳城南的地形中穿梭,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模拟粮仓的位置,并绘制出周围的布防图。陈默走到一名正在绘制布防图的士兵身边,看了看他手中的图纸,眉头微蹙:“这里标注的巡逻路线不对,根据情报,魏军的巡逻队每半个时辰会经过这里一次,你要把时间标注清楚,这样我们才能避开他们。”
第三组的士兵们正在制作火药,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装入事先准备好的陶罐中。陈默特意叮嘱道:“火药的比例一定要准确,多一分少一分都可能影响爆破效果。另外,引信的长度要根据我们撤离的时间来定,确保我们能在点燃引信后安全撤离。”
第四组和第五组的士兵们则在进行实战演练,他们模拟与魏军巡逻队相遇的场景,练习如何快速制服敌人,同时不发出太大的动静。陈默亲自上阵,与士兵们对练,他的动作迅猛而精准,短短几招就将一名士兵制服在地。“记住,遇到敌人时,要先攻击他们的要害,让他们失去反抗能力,同时要捂住他们的嘴,避免发出呼救声。”
训练进行得十分紧张,士兵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训练,直到深夜才休息。陈默更是以身作则,每天都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亲自指导他们的每一个动作,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期间,姜维也曾多次来到校场视察训练情况,看到士兵们训练有素,心中十分满意。
这日午后,姜维再次来到校场,此时陈默正带领士兵们进行最后的模拟演练。士兵们分成两组,一组扮演潜入的蜀汉士兵,另一组扮演巡逻的魏军。随着陈默一声令下,扮演蜀汉士兵的一组迅速潜入模拟的洛阳城南区域,避开巡逻的“魏军”,快速接近模拟粮仓。
就在他们准备点燃“火药”时,一支“魏军”巡逻队突然出现。扮演蜀汉士兵的第四组立即上前,与“魏军”展开激烈的搏斗。他们动作迅猛,配合默契,很快就将“魏军”制服。随后,第三组迅速点燃“火药”,模拟粮仓瞬间燃起熊熊大火。最后,第五组负责断后,确保所有士兵安全撤离。
演练结束后,姜维走到陈默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陈默,训练效果很好,士兵们都已经掌握了各项技能。但洛阳城内的情况比我们模拟的要复杂得多,你们一定要多加小心,遇到突发情况要随机应变。”
陈默躬身行礼:“请将军放心,末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定能完成任务。”
姜维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枚令牌递给陈默:“这是蜀汉暗线的联络令牌,你带着它,若在洛阳遇到困难,可凭借此令牌联系当地的暗桩,他们会为你提供帮助。另外,我已经让人给你们准备了足够的干粮和水,以及一些疗伤的药品,你们出发前一定要检查好装备,确保万无一失。”
陈默接过令牌,郑重地放入怀中:“多谢将军关心,末将定不辱命。”
姜维看着校场上整齐排列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陈默和这五十名士兵是北伐成功的关键之一,只要他们能顺利烧毁洛阳的粮仓,蜀汉大军攻克洛阳的胜算就会大大增加。他再次叮嘱陈默:“此次行动,安全第一。若实在无法完成任务,一定要带着士兵们安全返回,切不可强行冒险。”
“末将明白!”陈默的声音铿锵有力。
夕阳西下,校场上的训练已经结束,士兵们各自回到营地休息,为三日后的出发做最后的准备。陈默站在校场中央,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墙,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此次洛阳之行必然凶险万分,但为了复兴汉室,为了北伐的胜利,他必须勇往直前,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第三折西羌驰援送战马
长安城西的官道上,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朝着长安的方向行进。队伍中有数千匹高大的战马,马背上驮着满满的物资,旁边有数百名身着西羌服饰的骑士守护着。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西羌汉子,他头戴皮帽,身披铠甲,腰间悬着一把弯刀,正是西羌部落的首领阿柴。
数月前,姜维曾派人前往西羌部落,希望他们能提供五千匹战马,以支援蜀汉的北伐大业。阿柴与姜维素有交情,当年姜维在天水时,曾帮助西羌部落解决了粮食危机,西羌部落的人一直对姜维心存感激。因此,当阿柴接到姜维的请求后,立即答应下来,并亲自带领部落的骑士,将战马送往长安。
队伍已经行进了半个多月,一路上翻山越岭,克服了重重困难。这日午后,队伍终于抵达了长安城西的关卡。守关的蜀汉士兵看到远处的队伍,立即警惕起来,纷纷拿起武器,严阵以待。
阿柴看到关卡上的蜀汉士兵,知道他们是在防备自己,于是翻身下马,独自一人朝着关卡走去。守关的校尉看到阿柴走近,大声喊道:“来者何人?为何带着如此多的战马前来?”
“我是西羌部落的首领阿柴,奉姜将军之命,将五千匹战马送往长安,支援北伐大业。”阿柴大声回答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守关校尉闻言,心中顿时松了口气。他早就接到了姜维的命令,知道西羌部落会送战马前来,只是没想到会是阿柴亲自带队。他连忙让人打开关卡的大门,亲自迎了上去:“原来是阿柴首领,末将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姜将军早已吩咐过,让我们好好迎接您和您的队伍,快请进。”
阿柴笑了笑,说道:“校尉客气了,我们只是奉命送战马前来,不必如此多礼。不知姜将军现在是否在长安?我想亲自将战马交给她。”
“姜将军正在太守府议事,末将这就派人去通报。”守关校尉说完,立即让人快马加鞭前往太守府,向姜维禀报阿柴到来的消息。
不多时,姜维便带着诸葛瞻和张翼等人赶到了关卡。他看到阿柴,立即快步走上前,笑着说道:“阿柴首领,一路辛苦了!本将军还以为你们要再过几日才能到,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
“姜将军客气了,支援蜀汉北伐是我们西羌部落的心愿,自然要尽快赶来。”阿柴握住姜维的手,脸上满是笑容,“这些战马都是我们部落精心挑选的,每一匹都能日行千里,希望能为北伐大业出一份力。”
姜维走到战马身边,轻轻抚摸着马的鬃毛,眼中满是喜爱。这些战马个个高大健壮,毛色光亮,确实是难得的良驹。有了这些战马,蜀汉的骑兵部队战斗力必将大大提升,北伐洛阳的胜算也会增加不少。
“阿柴首领,太感谢你们了!”姜维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激,“有了这些战马,我们北伐洛阳的信心就更足了。我代表蜀汉大军,向你和西羌部落的勇士们表示感谢。”
“姜将军不必客气,当年若不是你帮助我们部落解决粮食危机,我们早就被其他部落吞并了。如今蜀汉有难,我们西羌部落自然要鼎力相助。”阿柴说道,“而且,我们部落还派出了两百名骑士,他们个个身手过人,希望能加入蜀汉大军,一起北伐洛阳,为复兴汉室贡献一份力量。”
姜维心中大喜,连忙说道:“那太好了!有西羌部落的骑士加入,我们的队伍会更加强大。我会好好安排他们,让他们在北伐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随后,姜维让人将战马和物资安置在长安城外的军营中,又为阿柴和西羌部落的骑士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宴席上,姜维与阿柴畅所欲言,谈论着北伐的计划和未来的打算。阿柴向姜维介绍了西羌部落的近况,以及沿途遇到的一些情况,姜维则向阿柴详细说明了当前的战局和蜀汉的备战情况。
宴席结束后,姜维带着阿柴来到太守府的议事厅,将洛阳城防图纸和陈默带回的情报交给阿柴看。“阿柴首领,你看,这是洛阳的城防图纸,我们计划三个月后北伐洛阳,主攻北门。但司马昭在城内留有五千虎贲军,是我们的一大威胁。”姜维指着图纸上的虎贲军驻地,语气严肃地说道。
阿柴仔细看了看图纸,沉思片刻后说道:“姜将军,虎贲军虽然精锐,但他们不熟悉山地作战。我们西羌部落的骑士擅长在山地中行军作战,不如让我们的骑士提前潜入洛阳城外的山地中,待北伐开始后,从侧翼袭击虎贲军,牵制他们的兵力,为大军攻城创造机会。”
姜维眼中一亮,阿柴的这个提议正好解决了牵制虎贲军的难题。西羌骑士擅长山地作战,且行动敏捷,确实是执行此任务的最佳人选。“阿柴首领,这个主意太好了!”姜维兴奋地说道,“若能让西羌骑士牵制住虎贲军,我们攻克北门就会容易得多。只是这样一来,西羌骑士会面临很大的危险,你是否愿意让他们执行此任务?”
“姜将军放心,我们西羌的勇士个个不怕牺牲,为了复兴汉室,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阿柴的语气坚定,眼中没有丝毫犹豫,“我会亲自带领骑士们潜入洛阳城外的山地,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确保能牵制住虎贲军。”
姜维点了点头,心中对阿柴多了几分敬佩。他知道,西羌部落的骑士都是勇猛善战的勇士,有他们的帮助,北伐洛阳的胜算又增加了几分。“好!那就麻烦阿柴首领了。”姜维说道,“我会让人给你们准备足够的武器和粮草,以及洛阳城外山地的地形图纸,帮助你们熟悉地形。”
接下来的几日,阿柴带领着西羌部落的骑士们在长安城外的山地中进行训练,熟悉山地作战的技巧。姜维则让人将洛阳城外山地的地形图纸交给阿柴,并派了几名熟悉洛阳地形的斥候协助他们制定作战计划。同时,诸葛瞻也加快了投石机和云梯的打造进度,张翼则加强了攻城部队的训练,整个长安都沉浸在紧张的备战氛围中。
这日清晨,阿柴来到太守府,向姜维辞行。“姜将军,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今日便出发前往洛阳城外的山地。待北伐开始后,我们会按照计划牵制住虎贲军,为大军攻城提供帮助。”阿柴躬身说道。
姜维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枚虎符递给阿柴:“这是蜀汉大军的调兵虎符,你带着它,若遇到蜀汉的军队,可凭借此虎符调遣他们。一路上务必小心,若遇到危险,及时派人向我禀报。”
阿柴接过虎符,郑重地放入怀中:“请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命!”说完,便转身离开了太守府,带领着西羌部落的骑士们,朝着洛阳的方向进发。
姜维站在太守府的门口,望着阿柴和骑士们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阿柴和西羌骑士们的此行,必然会为北伐洛阳带来重要的帮助。只要各方能够密切配合,巧妙布局,蜀汉大军一定能够攻克洛阳,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