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长安备战待东风(2 / 2)
第四折洛阳城内起风波
洛阳城内,司马昭的将军府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贾充站在大厅中央,神色慌张地向司马昭禀报着情况:“大将军,属下按照您的吩咐,在老槐树客栈进行搜查,虽然没有抓到蜀汉的细作,但在客栈后院的角门处发现了可疑的脚印,看脚印的大小和深度,应该是一名成年男子留下的,而且此人似乎身手不凡,因为脚印之间的距离比常人要远得多。”
司马昭坐在大厅上方的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他早就怀疑蜀汉会派人潜入洛阳,收集情报,如今贾充的禀报,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看来蜀汉的细作已经潜入洛阳了,而且很可能已经与城内的奸细取得了联系。”司马昭的声音低沉而冰冷,“贾充,你立即带人扩大搜查范围,重点搜查城南和城北的客栈、酒馆,务必找出蜀汉的细作和城内的奸细。另外,加强对北门的防守,尤其是西北角城墙和城门轴处,不能有丝毫松懈。”
“属下遵命!”贾充躬身应道,心中却有些忐忑。他知道,洛阳城内鱼龙混杂,想要找出蜀汉的细作和奸细并非易事,而且一旦搜查过严,很可能会引起城内百姓的恐慌,甚至会让朝中的官员对司马昭产生不满。
但司马昭的命令他不敢违抗,只好转身退出大厅,带领着手下的士兵开始在洛阳城内进行大规模的搜查。一时间,洛阳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不敢轻易出门,商家也纷纷关门歇业,整个洛阳城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
王韬得知司马昭在城内大规模搜查的消息后,心中十分不安。他知道,司马昭此次搜查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找出蜀汉的细作,而自己与陈默有过联系,一旦被司马昭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他连忙来到老槐树客栈,想向老周打听陈默的消息,却发现客栈已经被士兵们包围,老周正站在客栈门口,与士兵们周旋。
王韬心中一紧,知道老槐树客栈已经引起了司马昭的怀疑,他不敢靠近,只好悄悄转身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刚走进书房,他的副将李信就匆匆走了进来,神色慌张地说道:“校尉大人,不好了,贾充刚才派人来府中搜查,虽然没有找到什么可疑之物,但他们似乎对您的行踪产生了怀疑,还问了很多关于您近期活动的问题。”
王韬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知道,司马昭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若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司马昭就会发现自己与蜀汉的联系。他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
“校尉大人,不如我们现在就逃离洛阳,前往长安投奔姜将军?”李信小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再晚就来不及了,一旦司马昭发现我们与蜀汉有联系,我们就必死无疑了。”
王韬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不行,我们不能离开。一旦我们离开洛阳,司马昭就会更加确定我们与蜀汉有联系,到时候不仅我们自身难保,还会连累姜将军的北伐计划。而且,我已经答应姜将军,在北伐开始后打开北门,迎接大军进城,我不能失信于他。”
“可是大人,留在这里太危险了。”李信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司马昭多疑,他不会轻易放过我们的。”
“我知道危险,但为了复兴汉室,为了报答姜将军的恩情,我必须留下来。”王韬的声音坚定,“你放心,我自有办法应对。你现在立即去通知城内的其他暗桩,让他们暂时停止活动,避免引起司马昭的注意。另外,密切关注贾充的动向,一旦有任何异常,立即向我禀报。”
李信知道王韬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他只好躬身应道:“属下遵命!”说完,便转身退出了书房。
王韬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就像走在刀尖上,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坚信,蜀汉一定能够攻克洛阳,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他拿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南的一处隐蔽院落中,陈默正和老周商议着行动计划。老周是在贾充搜查客栈时,趁着混乱从后院的角门逃出来的,他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司马昭已经开始怀疑王韬,并且在城内大规模搜查蜀汉的细作。
“陈默,现在洛阳城内的情况很危险,司马昭的搜查越来越严,我们想要烧毁粮仓,难度比之前更大了。”老周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而且王韬校尉的处境也很危险,贾充已经派人去他府中搜查过了,若再这样下去,恐怕会连累到他。”
陈默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知道,现在的情况对他们十分不利。但烧毁粮仓的任务关系到北伐的成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完成。“老周掌柜,你不用担心,我们已经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只要按照计划行事,一定能够顺利烧毁粮仓。”陈默的声音沉稳,眼中没有丝毫退缩,“另外,你尽快想办法联系王韬校尉,告诉他我们的行动计划,让他做好准备,在我们行动时,尽量牵制住北门的守军,为我们创造机会。”
老周点了点头:“我会想办法联系王韬校尉的。只是现在城内搜查太严,我需要一些时间。”
“好,我给你三天时间。”陈默说道,“三天后,无论是否联系上王韬校尉,我们都必须行动。因为再过几天,就是我们与姜将军约定的北伐时间,我们必须在北伐开始前烧毁粮仓,为大军攻城创造条件。”
老周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开了院落,去想办法联系王韬。陈默则留在院落中,与士兵们一起检查装备,制定最后的行动计划。他知道,此次行动必然凶险万分,但为了北伐的胜利,他必须勇往直前。
这日深夜,老周终于回来了,他带来了王韬的消息:“陈默,我联系上王韬校尉了。他说会在我们行动时,以巡查为名,将北门的部分守军调往城南,牵制住贾充的兵力,为我们创造机会。另外,他还告诉我们,粮仓的布防又加强了,现在粮仓周围增加了一百名守军,而且每半个时辰就会有一支巡逻队经过。”
陈默点了点头,心中松了口气。有了王韬的帮助,他们烧毁粮仓的胜算又增加了几分。“好,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照原计划行动。”陈默说道,“明日深夜,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由我带领,潜入粮仓,点燃火药;第二组由你带领,在粮仓外牵制巡逻队,确保我们能够顺利撤离。”
老周应道:“好,我这就去通知士兵们,让他们做好准备。”
次日深夜,洛阳城内一片寂静,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在街道上回荡。陈默带领着二十名士兵,身着黑色劲装,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城南的小巷中。他们避开巡逻的士兵,快速朝着粮仓的方向前进。
来到粮仓附近,陈默示意士兵们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着粮仓周围的情况。粮仓的大门紧闭,门口有两名士兵看守,周围的墙壁上每隔几步就有一名士兵站岗,巡逻队正沿着粮仓的围墙缓慢行进。
陈默心中盘算着,想要潜入粮仓,必须先解决门口的看守和围墙上的士兵。他对着身边的两名士兵使了个眼色,两名士兵立即会意,悄悄绕到粮仓的侧面,趁着巡逻队走远的间隙,快速爬上围墙,用短刀将围墙上的士兵悄无声息地解决掉。
随后,陈默带领着其他士兵,快速来到粮仓门口,解决了门口的看守,然后打开粮仓的大门,冲了进去。粮仓内堆满了粮食,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香味。陈默立即让士兵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火药放在粮食堆上,然后点燃了引信。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巡逻队的脚步声。陈默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撤离。他对着士兵们大喊一声:“快撤!”然后带领着士兵们快速冲出粮仓,朝着事先约定的撤离地点跑去。
巡逻队听到粮仓内的动静,立即朝着粮仓的方向赶来。老周带领着第二组士兵,在撤离的路上设置了障碍,牵制住了巡逻队的追击。陈默和士兵们趁机快速撤离,消失在夜色中。
粮仓内的火药很快就爆炸了,熊熊大火瞬间燃起,照亮了整个洛阳城南的夜空。司马昭得知粮仓被烧毁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关闭洛阳城的四门,进行全城搜查,一定要找出烧毁粮仓的人。
陈默和士兵们在老周的带领下,躲进了一处隐蔽的地窖中。他们听着外面传来的士兵搜查的声音,心中十分紧张。但他们知道,只要能熬过这一夜,等到北伐大军兵临城下,他们就能安全撤离了。
第五折北伐号角响关中
长安太守府的议事厅内,姜维正与诸葛瞻、张翼、廖化等人商议着北伐的最后部署。厅中悬挂着关中与洛阳的详细地形图,桌上摆放着陈默传回的最新情报——洛阳城南粮仓已被成功烧毁,城内守军人心惶惶,司马昭正下令全城搜查,北门的防御因王韬的暗中牵制,出现了短暂的松懈。
“诸位,陈默已成功烧毁洛阳粮仓,如今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姜维的声音激昂,目光扫过厅中众人,“根据计划,三日后,我军兵分三路,向洛阳进军。第一路由我亲自率领,带领三万大军主攻北门,利用王韬校尉创造的机会,一举突破城门;第二路由张翼率领,带领两万大军,从洛阳城西的函谷关出发,牵制偃师城的魏军,阻止他们驰援洛阳;第三路由廖化率领,带领一万大军,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路大军。”
诸葛瞻上前一步,躬身说道:“将军,北伐的粮草和军械都已准备就绪,足够大军三个月的使用。工匠坊新打造的一百架投石机和两百架云梯也已运抵前线,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只是西羌部落的阿柴首领那边,还没有传来消息,不知他们是否已经抵达洛阳城外的山地,能否按时牵制住虎贲军。”
姜维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担忧。阿柴带领西羌骑士出发已有十日,按照行程,此时应该已经抵达洛阳城外的山地,但至今没有传来任何消息,实在让人有些放心不下。“廖化,你立即派人前往洛阳城外的山地,联系阿柴首领,询问他们的情况,务必让他们在北伐开始时,准时牵制住虎贲军。”
“老臣领命!”廖化躬身应道,转身退出议事厅,立即安排人手前往洛阳城外的山地。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进议事厅,单膝跪地,大声禀报:“将军,西羌部落的阿柴首领派人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抵达洛阳城外的熊耳山,并且已经制定好了牵制虎贲军的作战计划。阿柴首领说,只要北伐大军在北门发起进攻,他们就会从熊耳山出发,袭击虎贲军的侧翼,牵制他们的兵力。”
姜维心中大喜,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好!太好了!”姜维兴奋地说道,“有了阿柴首领的帮助,我们攻克北门就更有把握了。诸葛瞻,你立即传令各路人马,做好北伐的最后准备,三日后清晨,在长安城外的校场集结,吹响北伐的号角!”
“属下遵命!”诸葛瞻躬身应道,转身离开了议事厅,去传达姜维的命令。
接下来的三日,长安城内一片忙碌。士兵们纷纷收拾行装,检查武器装备,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伐之战。工匠们则加班加点地修补攻城器械,确保每一架投石机和云梯都能正常使用。百姓们也自发地来到军营外,为士兵们送水送粮,鼓励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早日攻克洛阳,复兴汉室。
三日后清晨,长安城外的校场上,旌旗招展,鼓声震天。五万蜀汉大军整齐地排列在校场中央,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武器,脸上带着坚毅的神情。姜维身着银色铠甲,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之上,站在校场的高台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台下的士兵们。
“将士们!”姜维的声音在鼓声中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士兵耳中,“今日,我们将踏上北伐之路,向洛阳进军!洛阳是曹魏的心脏,攻克洛阳,就能打败曹魏,完成先帝和丞相未竟的大业,复兴汉室!”
士兵们听到姜维的话,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大声呐喊:“攻克洛阳!复兴汉室!攻克洛阳!复兴汉室!”呐喊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姜维看着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支军队是蜀汉的希望,是复兴汉室的希望。他再次高声喊道:“将士们,出发!”
随着姜维一声令下,北伐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洛阳的方向进发。队伍的最前方是骑兵部队,他们骑着西羌部落送来的战马,手持长枪,威风凛凛。中间是步兵部队,他们推着投石机和云梯,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向前行进。最后是粮草和军械部队,确保大军的物资供应。
北伐大军一路向东,经过数日的行军,终于抵达了洛阳城外的邙山。姜维下令大军在邙山脚下安营扎寨,休整一日,明日清晨向洛阳北门发起进攻。同时,他派人前往熊耳山,通知阿柴首领,让他们做好袭击虎贲军的准备;又派人前往函谷关,通知张翼,让他按照计划牵制偃师城的魏军。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洛阳北门的城墙上,王韬正带领着士兵们进行日常的巡防。他不时地朝着邙山的方向望去,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今日蜀汉大军就要向洛阳北门发起进攻,自己的机会来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震天动地的鼓声。王韬心中一喜,知道是蜀汉大军来了。他立即召集身边的副将,大声说道:“快,传我的命令,将北门西侧的守军调往城南,支援粮仓的防守!”
副将有些疑惑地问道:“校尉大人,粮仓已经被烧毁,为何还要调兵支援城南?而且现在北门的防御本来就很紧张,若再调走守军,恐怕会有危险。”
“这是大将军的命令,你只需执行即可,不必多问!”王韬的语气十分严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副将不敢违抗,只好转身去传达命令。很快,北门西侧的一千名守军便朝着城南的方向开去,北门的防御顿时变得薄弱起来。
王韬看着守军离开的背影,心中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为蜀汉大军创造了机会,接下来就看姜维能否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攻克北门了。
与此同时,邙山脚下的蜀汉大军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姜维骑在战马之上,手中高举长剑,大声喊道:“将士们,进攻!”
随着姜维一声令下,蜀汉大军如同潮水般朝着洛阳北门涌去。投石机首先发起攻击,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朝着城墙上飞去,砸得魏军士兵哭爹喊娘。云梯部队则快速冲到城墙下,士兵们顺着云梯向上攀爬,与城墙上的魏军展开激烈的搏斗。
城墙上的王韬看到蜀汉大军发起进攻,立即带领着身边的士兵假装抵抗,实际上却在暗中帮助蜀汉士兵攻城。他悄悄下令,让士兵们减少弓箭的射击频率,并且故意将滚石和擂木扔偏,为蜀汉士兵创造攀爬的机会。
司马昭得知蜀汉大军进攻北门的消息后,立即带领着五千虎贲军朝着北门驰援。可就在他们走到半路时,突然从两侧的山地中冲出一支骑兵部队,正是阿柴带领的西羌骑士。西羌骑士们骑着战马,手持弯刀,朝着虎贲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虎贲军虽然精锐,但他们不熟悉山地作战,被西羌骑士打得措手不及。阿柴带领着骑士们来回冲杀,将虎贲军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司马昭见状,只好下令停止驰援北门,先集中兵力对付西羌骑士。
就这样,虎贲军被西羌骑士成功牵制住,无法驰援北门。蜀汉大军则趁着北门防御薄弱的机会,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越来越多的蜀汉士兵爬上城墙,与魏军展开殊死搏斗。
王韬看到时机成熟,立即带领着身边的亲信士兵,打开了北门的城门。“蜀汉的将士们,快进城!”王韬大声喊道。
蜀汉士兵们看到北门大开,顿时士气大振,纷纷朝着城门冲去。姜维骑着战马,带领着大军冲进洛阳城,与城内的魏军展开巷战。
洛阳城内的魏军看到蜀汉大军已经进城,顿时人心惶惶,失去了抵抗的信心。一些原本就对司马昭不满的魏军士兵,甚至纷纷放下武器,向蜀汉大军投降。
司马昭得知北门被攻破的消息后,心中大惊。他知道,洛阳已经失守,自己再抵抗下去也没有意义。无奈之下,他只好带领着残余的虎贲军,朝着洛阳城东的方向逃去。
姜维带领着蜀汉大军,一路追击司马昭,最终在洛阳城东的偃师城将其包围。司马昭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余的魏军投降。
至此,蜀汉大军成功攻克洛阳,北伐之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姜维站在洛阳城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激动。他知道,自己终于完成了先帝和丞相未竟的大业,复兴汉室的希望就在眼前。
长安的百姓得知蜀汉大军攻克洛阳的消息后,纷纷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整个关中地区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仿佛预示着汉室的复兴已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