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93章 西域风起拓丝路

第293章 西域风起拓丝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一折洛阙谋定通西域

初春的洛阳尚未褪去寒意,丞相府议事厅内的烛火却燃得格外旺盛。姜维指尖划过西域舆图,目光定格在葱岭以西的广袤土地上,那里的每一道山川、每一条河流,都在烛火下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西域三十六国,自光武中兴后便渐失联系。”姜维的声音打破厅内寂静,案上摊开的西域诸国风土记被夜风掀起一角,“今鲜卑北退,陇右安定,正是重通西域的良机。”

费祎手持茶盏,指尖微微泛白:“丞相,西域路途遥远,戈壁纵横,粮草转运极为艰难。当年武帝通西域,耗费国库无数,虽拓疆千里,却也民力凋敝。如今刚经并州战事,国库虽有结余,恐难支撑如此浩大的工程。”

高柔附和道:“司徒所言极是。且西域诸国向来摇摆不定,忽而依附大汉,忽而倒向匈奴。若我朝出兵护送商队,一旦诸国反叛,便是劳师糜饷,得不偿失。”

邓艾刚从幽州回京复命,一身风尘尚未洗净,此刻上前一步道:“丞相,末将以为,通西域不必兴师动众。鲜卑虽退,但其残余势力仍在漠北游荡,若能联合西域诸国,便可形成掎角之势,牵制鲜卑余部。至于粮草转运,可效仿陇右互市之法,让商队自筹粮草,朝廷只需派遣少量精锐护送即可。”

姜维颔首,目光扫过厅内众臣:“士载所言,正合我意。西域盛产良马、玉石、香料,而我大汉的丝绸、瓷器、茶叶,在西域更是奇货可居。若能开通丝路,不仅可充盈国库,更能传播汉家文化,使诸国归心。”

他指向舆图上的敦煌郡:“敦煌乃西域门户,需先加固城防,设立西域都护府,统管西域事务。陈将军。”

陈默肃然应诺:“末将在!”

“着你率一万精兵前往敦煌,加固城防,训练士卒,务必守住这西进之门。”

“末将领命!”

“邓艾。”姜维转向年轻将领,“你熟悉边地军务,且精通兵法谋略。命你为西域副都护,协助陈将军处理西域事务,重点联络西域诸国,探明各国虚实,说服他们与我大汉通商结盟。”

邓艾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末将定不辱使命!”

费祎仍有顾虑:“丞相,联络西域诸国,需选派得力使者。可朝中能言善辩、熟悉西域风土人情者,寥寥无几啊。”

姜维微微一笑,从案上取出一封举荐信:“司徒放心,我已找到合适人选。此人姓班,名勇,乃前西域都护班超之孙,自幼随祖父在西域长大,精通西域诸国语言,熟悉当地习俗,更有报国之心。”

众人闻言,皆点头称善。班超通西域的事迹早已传遍天下,其孙班勇必然不凡。

三日后,陈默与邓艾率领大军启程前往敦煌。临行前,姜维亲自送行,再三叮嘱:“西域诸国情况复杂,切记不可恃强凌弱,要恩威并施。对于真心归附者,厚加赏赐;对于心存异心者,先礼后兵。若遇紧急情况,可便宜行事。”

陈默与邓艾齐声应道:“请丞相放心!”

送走大军,姜维回到府中,班勇已在府外等候。这位年轻使者身着儒衫,目光坚毅,见到姜维,恭敬行礼:“草民班勇,拜见丞相。”

姜维扶起他,笑道:“伯况(班勇字)不必多礼。此番派你出使西域,责任重大,你可有信心?”

班勇朗声道:“祖父曾言,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报国恩。草民自幼便立志效仿祖父,打通丝路,扬大汉国威。此番出使,定不辜负丞相厚望!”

姜维满意点头,取出一枚虎符和一封书信:“这枚虎符,可调动敦煌守军三千,若遇危险,可持此符求援。这封信,是给西域诸国国王的,信中言明我大汉通商结盟之意,你务必亲手交给各国国王。”

班勇接过虎符和书信,郑重道:“草民谨记丞相教诲!”

次日,班勇率领一支由百名护卫组成的使团,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他们带着大汉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一路向西,穿越戈壁沙漠,向着遥远的西域诸国进发。

而此时的西域,并非一片安宁。龟兹国国王白纯,依仗匈奴支持,称霸西域,欺压周边小国,听闻大汉使团将至,心中暗生忌惮,却又不甘臣服,暗中与匈奴联络,商议如何对付大汉使团。

疏勒国国王安国,向来与大汉交好,得知大汉欲通西域,心中大喜,派遣使者前往边境迎接班勇使团,希望能与大汉重新结盟,共同对抗龟兹和匈奴。

一场围绕丝路开通的博弈,在西域大地上悄然展开。远在洛阳的姜维,站在丞相府的高台上,望着西方的天空,心中默念:“伯况,陈默,士载,西域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

第二折敦煌筑垒固西疆

敦煌郡的风沙,比洛阳的寒风更烈。陈默率领大军抵达敦煌时,这座西域门户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城墙破旧,守军稀少,城中百姓大多面黄肌瘦,眼中满是不安。

“将军,敦煌城防年久失修,城西城墙已有多处坍塌,若遇敌军来袭,恐难坚守。”敦煌太守李嵩迎上前来,面带忧色地说道。

陈默点头,目光扫过破败的城墙:“李太守放心,我等此次前来,便是要加固城防,重振敦煌。传我将令,全军将士分为两队,一队修补城墙,挖掘护城河;另一队前往城外开垦荒地,囤积粮草。”

军令一下,一万汉军将士立刻行动起来。修补城墙需要大量的砖石木材,将士们便就地取材,开采附近的山石,砍伐戈壁上的胡杨木;挖掘护城河时,他们不畏辛劳,日夜奋战,汗水浸透了衣衫,双手磨出了血泡,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邓艾则负责训练士卒。他发现敦煌守军久疏战阵,战斗力低下,便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日天不亮,将士们便在校场上集合,进行队列、射箭、骑马、格斗等训练。邓艾亲自示范,耐心指导,对于训练刻苦、表现优秀的将士,给予重赏;对于敷衍了事、畏缩不前的,严厉惩处。

“身为军人,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若连基本的武艺都不精通,如何面对凶残的敌人?如何守护身后的百姓?”邓艾站在校场上,声如洪钟,“从今日起,每日训练加倍,若有违抗者,军法处置!”

在邓艾的严格训练下,敦煌守军的战斗力日益提升。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武艺精湛,眼神中充满了杀气。

与此同时,邓艾还派人深入西域,打探诸国虚实。他得知龟兹国与匈奴勾结,暗中扩充兵力,欲阻止大汉通西域;疏勒国、于阗国等小国则希望依附大汉,寻求庇护。

“将军,龟兹国国王白纯已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请求匈奴出兵相助,共同对付我大汉。”探马向陈默和邓艾禀报。

陈默眉头紧锁:“匈奴若出兵,我军恐难应对。士载,你有何良策?”

邓艾沉吟片刻,道:“匈奴远在漠北,出兵西域需长途跋涉,粮草转运困难。我们可先下手为强,派遣一支精锐骑兵,突袭龟兹国的粮草囤积地,断其粮草供应。同时,联络疏勒国、于阗国等小国,约定共同出兵,夹击龟兹。”

陈默点头:“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你率五千轻骑,突袭龟兹粮草囤积地;我则留守敦煌,联络西域诸国,准备接应。”

邓艾领命,即刻挑选五千精锐骑兵,备足粮草和武器,趁着夜色,悄然向龟兹国进发。

龟兹国的粮草囤积地位于都城郊外的一座山谷中,由一千名士兵看守。邓艾率领骑兵日夜兼程,抵达山谷附近时,正是黎明时分。

“将士们,随我杀进去!”邓艾一声令下,五千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山谷。龟兹守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弃械投降。邓艾下令放火焚烧粮草,熊熊大火冲天而起,照亮了半边天空。

白纯得知粮草被烧,又惊又怒,急忙派遣大军追击邓艾。但邓艾早已率领骑兵撤离,等龟兹大军赶到时,只看到一片焦土。

与此同时,陈默成功联络上疏勒国、于阗国等小国。诸国国王见大汉军队战斗力强悍,又有诚意结盟,纷纷表示愿意出兵相助。

“陈将军放心,我等愿与大汉同心协力,共破龟兹!”疏勒国国王安国握着陈默的手,激动地说道。

陈默大喜:“多谢各位国王相助!待破了龟兹,我大汉定当厚加赏赐,与诸国永结盟好!”

不久后,陈默率领敦煌守军,联合疏勒、于阗等国军队,共计两万余人,向龟兹国进发。白纯得知大汉联军来袭,急忙派遣大军迎击。双方在龟兹都城郊外展开激战,汉军将士奋勇杀敌,西域诸国军队也不甘示弱,龟兹军队节节败退。

白纯见大势已去,带着少数亲信弃城而逃,前往匈奴求援。陈默率领联军攻占龟兹都城,安抚百姓,张贴告示,宣布龟兹国归入大汉版图,受西域都护府管辖。

消息传回敦煌,全城百姓欢欣鼓舞。邓艾也率领骑兵赶回,与陈默汇合。

“将军,龟兹已破,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行动?”邓艾问道。

陈默望着西方的天空,道:“下一步,我们要乘胜追击,收服西域其他诸国,打通丝路。同时,继续加固敦煌城防,囤积粮草,为迎接班勇使团和后续商队做好准备。”

在陈默和邓艾的努力下,敦煌城日益坚固,粮草充足,成为了大汉在西域的重要据点。而西域诸国见龟兹国被破,纷纷派遣使者前往敦煌,表示愿意归附大汉,与大汉通商结盟。

此时的班勇使团,正穿越茫茫戈壁,向着敦煌而来。他们一路上历经艰险,遭遇了沙尘暴、缺水、迷路等诸多困难,甚至还受到了少量匈奴骑兵的袭击,但在班勇的带领下,使团成员齐心协力,一一克服,终于在一个月后,抵达了敦煌。

陈默和邓艾亲自出城迎接,将班勇使团接入城中。班勇见到敦煌城的变化,心中感慨万千:“陈将军,邓将军,辛苦二位了!若不是二位在此苦心经营,我等恐怕难以顺利抵达西域。”

陈默笑道:“伯况客气了,这都是我等分内之事。如今西域诸国大多已表示归附,就等伯况前往诸国,正式签订盟约,开通丝路了。”

班勇点头:“我定当尽快前往西域诸国,完成使命!”

第三折使团西行结诸邦

休整三日后,班勇率领使团离开敦煌,继续向西行进。此次西行,与之前相比,顺畅了许多。沿途的西域小国,得知大汉使团将至,纷纷派遣使者前往边境迎接,献上当地的特产,表达归附之意。

班勇牢记姜维的教诲,每到一国,都亲自拜见国王,送上大汉的礼物,宣读姜维的书信,阐明大汉通商结盟的诚意。他言辞恳切,态度谦和,又熟悉西域诸国的习俗,很快便赢得了诸国国王的信任和好感。

在疏勒国,国王安国亲自出城迎接班勇使团。大殿之上,安国举起酒杯,对班勇道:“班使者,当年我祖父曾受你祖父班超公的恩惠,今日大汉使团前来,我疏勒国定当全力相助!”

班勇起身回礼:“国王陛下客气了。我大汉与疏勒国世代友好,此次通西域,若能得到国王陛下的支持,定能早日开通丝路,使两国百姓共享太平之福。”

安国大喜,当即与班勇签订盟约,约定两国互通有无,共同抵御匈奴和龟兹残余势力的侵扰。

离开疏勒国,班勇使团前往于阗国。于阗国盛产美玉,国王广德得知大汉使团带来了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心中十分高兴。他对班勇道:“班使者,我于阗国的美玉,在西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若能与大汉通商,我等定能获得丰厚的利益。”

班勇笑道:“国王陛下所言极是。我大汉的丝绸、瓷器,在中原也是珍品,若能运往西域,定能受到诸国百姓的喜爱。今后,两国可互派商队,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广德当即应允,与班勇签订盟约,并派遣使者跟随使团前往其他国家,协助班勇联络诸国。

然而,并非所有西域国家都对大汉使团表示欢迎。莎车国国王贤,自恃国力强盛,又受到匈奴残余势力的蛊惑,对大汉使团十分冷淡,甚至暗中策划袭击使团。

“国王陛下,大汉国力强盛,若与大汉结盟,对我国有利无害。”莎车国大臣延久劝谏道。

贤冷哼一声:“大汉远在东方,如何能庇护我等?匈奴虽退,但实力仍在,若得罪匈奴,我国必将遭殃。不如趁大汉使团立足未稳,将其消灭,向匈奴示好。”

延久再三劝谏,贤却置若罔闻,暗中派遣两千士兵,埋伏在使团必经之路的山谷中。

班勇早已得知莎车国国王贤心存不轨,暗中加强了戒备。当使团进入山谷时,班勇示意护卫们做好战斗准备。果然,当使团行至山谷中段时,两侧山坡上突然响起喊杀声,两千莎车士兵手持刀枪,冲了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