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害我?我把自己交给国家(1 / 2)
阿斯麦总裁布林克,感觉自己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罩住。
这张网,从四面八方收紧,让他喘不过气。
耶拿,这座以光学闻名的德国小城,此刻在他眼中,不再平静。
每一片古老的砖瓦,每一个路过窗前的行人,似乎都隐藏着某种未知的意图。
原本一切顺利。
与积架公司的谈判,虽然艰难,但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
只要签下那份协议,阿斯麦就能拿到梦寐以求的浸润式光刻技术,一举超越所有日本对手,站上半导体设备制造业的王座。
可就在这临门一脚的时刻,一切都停滞了。
先是积架公司那边,突然变得犹豫不决。
王坚在电话里的说辞含糊其辞,只说感受到了来自日本同行的巨大压力。
尼康。
这个名字像一块巨石,压在布林克的心头。
紧接着,一直以来最可靠的合作伙伴,蔡司公司,也出现了问题。
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正在疯狂涌动。
布林克甚至不清楚,事情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
阿斯麦对积架公司的新技术,是志在必得。
这是唯一能够快速甩开尼康和佳能的捷径。
尽管风险巨大,但布林克和公司高层经过反复评估,认为这一场豪赌,值得。
然而,董事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总有那么些短视的家伙,只盯着眼前的财务报表,对未来的巨大收益视而不见,反而对研发投入的风险喋喋不休。
就在布林克费尽口舌,试图说服这些人的时候,外部的环境,却悄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这种变化,究竟来自于何方。
酒会之后,他立刻找到了蔡司半导体事业部的负责人,林顿。
“林顿,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酒店的房间里,布林克开门见山。
林顿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他给布林克倒了一杯威士忌。
“日本人,他们在柏林和耶拿到处活动。”
“他们见了政府里的人,也见了我们董事会的一些成员。”
布林克的心沉了下去。“他们想阻止蔡司给我们注资?”
“是的。”林顿坦言,“他们描绘了一个可怕的前景。一个掌握了最先进光刻技术的阿斯麦,将彻底摧毁日本的光刻机产业。他们把这上升到了动摇欧洲与日本经贸关系的高度。”
布林克感觉有些荒谬。“就凭他们?”
“他们很擅长这个,布林克。夸大威胁,制造恐慌。”林顿喝了一口酒,“而且,他们似乎抓住了我们一些董事的心理。”
布林克沉默了。
他知道,任何一个庞大的组织内部,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声音。
“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布林克决定抛出自己的底牌。
“我准备向董事会提议,出售一部分阿斯麦的股份,给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以此换取足够的研发资金,来完成对浸润式技术的整合。”
他看着林顿。
“蔡司,是我们的首选。”
林顿看着他,许久没有说话。
“布林克,这是一个好主意。”
“但是,时机太糟糕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蔡司的董事会,不太可能通过这样一项动议。这会被看作是公然与日本人为敌,也是一次风险极高的捆绑下注。”
布林克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你是说,在我说出这个想法之前,日本人就已经知道了?”
这怎么可能?
这个念头,也是他最近几天才刚刚形成的。
林顿摇了摇头。
“恐怕不是。他们只是提前想到了所有你可能走的路,然后把它们一条一条地堵死。”
“日本人不希望阿斯麦成为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他们要把你扼杀在摇篮里。”
布林克感到一阵深深的沮丧。
“如果你们都拒绝,那其他的公司,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林顿问:“你还找了哪些公司?”
“德州仪器,英特尔,三星……还有积架自己。”布林克说出了几个名字。
“有回应吗?”
布林克摇了摇头。“没那么快。但我很有信心,他们会看到其中的价值。”
林顿看着自己的老朋友,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布林克,有个人,我觉得你应该见一见。”
“什么人?”
“一个……或许能对你有帮助的人。”
布林克看着他。“如果是这样,我当然想见。”
林顿为他引荐的人,是卡尔。
在一家古典风格的德国酒吧包厢里,林顿在做了简单的介绍后,便找了个借口,退出了房间。
只留下布林克和那个满脸微笑的德国男人。
卡尔。
这个名字在欧洲商界,几乎无人不晓。
一个顶级的商业掮客,一个收费昂贵到令人咋舌的麻烦解决者。
他能帮你促成最不可能的交易,也能帮你毁掉你对手最坚固的堡垒。
看到卡尔,布林克立刻警惕起来。
他整理了一下领带,身体微微后倾,摆出一个防御的姿态。
“卡尔先生。”布林克首先开口,“你对我有兴趣,还是对我的公司有兴趣?”
卡尔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或许都有呢?”
“那就太可惜了。”布林克说,“我最近没有换工作的打算。”
“确实很可惜。”卡尔的笑容不变,“如果不能和你谈,那我只能去和你公司的那些董事们谈了。”
布林克的心猛地一跳。
“卡尔,你究竟想说什么?”
卡尔不再绕圈子,他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
“我的雇主,想买下阿斯麦公司。”
“你可以开个价,或者,让你的董事们开个价。”
布林克以为自己听错了。
买下阿斯麦?
他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日本人。
“谁雇佣了你?尼康?”
卡尔摇了摇手指。
“不。”
“是华夏人。”
“不可能!”布林克几乎是脱口而出,“他们怎么可能买得起阿斯麦?他们为什么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