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朱祁镇(3)(1 / 2)
而此刻,现代,李今越的声音也继续在车厢内回荡:“讲真,就朱祁镇上位时的局面,搁谁身上都得感叹一声,从未如此美妙的开局!请为我欢呼!为我喝…喝彩!”
她模仿着某种夸张的腔调,却引得朱棣一阵心烦意乱。
“然而,”李今越也话锋一转,车厢内的轻松气氛荡然无存:“就在这一片大好的局势下,一个无法实际掌权,还被天天盯着‘向学’的少年天子,也难免会在进入叛逆期后,滋生出别样的想法,准备给大明整个大活出来。”
听到“整个大活”这四个字,朱棣的太阳穴就开始突突直跳。
他已经有预感,这“活”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这点,早在朱祁镇刚继位时,就初见端倪了。”李今越说道,“根据记载,早在宣德十年七月,也就是他继位才半年,‘三杨’等辅臣就专门上了一道《请开经筵疏》,苦口婆心的劝他要重视学习,开经筵讲学。”
“然而,朱祁镇听闻却表示:啥?学习?学个屁!转头就跟太监王振一起去校阅骑射去了。”(这件事记载在:《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这也展示出了他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质,对大臣们的话那时一概不听,对身边太监的话全盘采纳。”
“当然,这也是因为,那些太监本就是他意志的延伸,可这也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听到这番话,朱棣的血压已经不可抑制的向上攀升。
“王振?”朱棣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虽然重用三保,但那是因为三保有经天纬地之才,且从未干预过朝政。
可听李今越这口气,这个王振,显然不是什么善茬。
而李今越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朱棣的猜想。
“如果说,在正统年间,有哪支力量会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大概也只剩下宦官了。而这其中的代表,就是王振。”
“这个人少年入宫,在宫中接受了教育,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他是落榜秀才自阉入宫的。反正无论是哪种说法,他在宫中一直都表现得小心谨慎,此前也受到了宣宗皇帝的重用,让他担任了侍太子讲读。”
“而这也给了王振‘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卫调护,恪尽乃心’的机会。”
“对于当时的朱祁镇来说,那些朝臣都是只听奶奶指挥的老头子,只有王振,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而这份宠信,也恰恰是王振未来攫取大量政治权力最大的资本和依仗。”
听到这里,朱棣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一声:完溜!
要出事!
他虽然不介意太监为自己做事,可他喵的他也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是三保!何况,让太监掌权的后果,大唐已经为自己演示过了一遍,前人殷鉴不远,这王振要是有样学样该如何是好?
不过朱棣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心中安慰自己:没事的!没事的,有自己的好儿媳在,问题应该不大……吧?
而此刻,李今越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说起来,明朝在宣宗和朱祁镇时期也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机制,就是,司礼监和内阁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相对制衡的两大辅政机构。”
此话一出,朱棣的警惕心瞬间拉满。
与此同时,天幕下的洪武朝。
朱元璋早就气得暴跳如雷!他娘的!咱三令五申太监不得干政!老四这臭小子!任命了三保就算了!起码人家下西洋还给各朝代提供了大量航海知识,也算给大明长了脸!
结果你们特喵的后面的皇帝直接让司礼监成为辅政机构是什么意思?!他喵的当老子说的话是放屁是吧!啊!
朱元璋此刻真是气得不行,当即就用光幕发了一长串语音过去给朱棣,开头就是一连串亲切的问候。
可惜,此刻车内的朱棣压根就没时间看消息,他正死死盯着李今越,沉声问道:“今越,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