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岭南来的消息(2 / 2)
---
南门·汉军大营·中军王帐
与梁军大营的压抑悲愤不同,汉军王帐内灯火通明,气氛相对平和。刘璟正坐在案前,仔细阅读着由快马从岭南送来的战报。军师陆法和静立一旁。
“好!好一个独孤如愿!”刘璟放下绢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仅顺利收服俚僚豪酋冼氏,更是兵不血刃,拿下了粤西十八州!(两广地区)如今更是请求孤为他主持与冼氏的婚礼,这是要孤做个现成的媒人啊,哈哈!”
岭南的顺利平定,意味着汉国后方彻底稳固,战略意义重大。
陆法和微笑着躬身道:“恭喜大王,岭南既定,后方无忧矣。不过,臣以为,之前独孤大都督请求与大王联姻之事,如今……或许可以提上日程了。”
刘璟闻言,笑容微敛,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当然明白陆法和的深意。独孤信原本是剑南大都督,掌管五州军事,已是方面重将。如今立下平定岭南、拓土千里之不世奇功,又即将与在当地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冼氏联姻。为了确保新得的岭南之地长治久安,也为了酬谢其功,将独孤信移镇岭南,出任权力更大的岭南地方都督,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届时,独孤信将成为汉国版图上实力最强、地位最特殊的外镇大将。为了安抚独孤信,也为了加强大汉对岭南的控制,与其家族联姻,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刘璟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法和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道。联姻之事,可议。只是……”他话锋一转,手指在巨大的地图上划过岭南区域,“岭南地域广袤,部族繁杂,若只设一镇,权力过于集中,恐非长久之策。孤意,当将岭南一分为三,分而治之。”
陆法和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大王圣明,此乃万全之策。分设数道,既可有效管理,又能相互制衡,避免尾大不掉。”
刘璟不再犹豫,提笔蘸墨,开始亲自起草对独孤信及其部属的封赏诏令。他首先大力褒扬了独孤信平定岭南的赫赫功绩,然后笔锋一转,宣布了重大决策:将新得的岭南地区划分为三道——广西道、广东道以及尚在陈霸先控制下的福建道(暂设)。升原独孤信副将杨乾运为广西道都督,晋封兴侯,勋爵八转,授上轻车都尉(正四品);独孤信本人转任广东道都督,勋爵十转,授上护军(正三品),晋爵永阳县公;其弟独孤楠出任衡州刺史,勋爵六转,授上骑都尉(正五品),封始兴侯;其子独孤罗,则被要求遣回关中,出任中军校尉,名为重用,实为入质;俚僚首领冼氏之女冼英,授抚夷使,西江督护,封宁浦伯,以示笼络。其余有功将官,皆升赏一级。
这一连串任命,恩威并施,既酬功臣,又分其权,更留其子为质,可谓考虑周详。
放下笔,刘璟看着墨迹未干的诏书,又对陆法和说道:“独孤信移镇岭南,这剑南大都督的位置,可就空出来了。南中之地,情况复杂,非能臣干吏不可镇守,法和可有合适人选?”
陆法和捋须道:“大王,南中乃瘴疠之地,民风彪悍,非比中原。需得有开拓精神、不畏艰险,同时又懂得怀柔安抚、协调各族关系的年轻才俊前往,方能打开局面。”
刘璟若有所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剑南及未来的南中开拓,确实需要一个有魄力、有手段,又懂得灵活变通的人。他脑海中闪过几个名字,最终决断道:“既然如此,就让吴明彻出任剑南大都督,裴英起为副都督,苏椿为督护府长史。吴明彻沉稳干练,裴英起勇猛果决,苏椿精通政务,三人搭配,或可当此重任。”
就在刘璟与陆法和商讨完人事安排,准备歇息之时,帐外传来了亲卫统领刘桃枝低沉而清晰的禀报声:
“大王,梁军大都督陈霸先,孤身一人在营外……正在哭喊,恳求面见大王。”
帐内,刘璟与陆法和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脸上同时露出了早有所料、带着几分戏谑的笑容。
几乎是异口同声,两人清晰而干脆地说出了两个字:
“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