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微分几何的手术刀理论(1 / 2)
第548章《微分几何的手术刀理论》
陈凡感觉自己像个刚学会爬的婴儿,在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他的“视野”变得很奇怪。
不再是通过眼睛,甚至不是通过神念,而是通过一张由无数“关系箭头”编织成的、覆盖在意识核心上的“网”。
这张网,就是他新生的、简陋的范畴结构。
通过网上那些不断微微颤动的“态射”箭头,他“看”到了逻辑封装盒内壁那些流淌的、代表基础数学规则的“光流”。
这些规则光流,在范畴结构的感知下,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能量,而是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形状”。
有些区域的光流平缓如镜面,代表着稳定、自洽的规则;
有些区域则微微“弯曲”,像是平静水面下的暗流,代表着规则间的相互影响和约束;
而在那些他之前发现的“奇点”附近,光流更是呈现出复杂的“褶皱”和“缠绕”,仿佛空间本身在那里打了个结。
“看到了吗?”陈凡将自身的感知共享给同伴,他的意念透过范畴网络传递,带着一种冷静的分析意味,“那些‘褶皱’,就是规则的薄弱点,或者说……‘接口’。”
苏夜离的意念轻柔地触碰着那张光网,她的生命法则天性对“联系”敏感,虽然无法完全理解范畴论的奥妙,却能感受到那些“褶皱”处传来的、一种类似“生机”与“死寂”交织的矛盾气息。
“感觉很……脆弱,但又很危险,像伤口结的痂,一碰可能流血,也可能崩开。”
“喵?哪儿呢哪儿呢?本喵怎么只看到一团团麻线?”
萧九瞪着它那两只猫眼,一脸懵逼。
它试图用爪子去扒拉陈凡共享过来的感知影像,结果自然是捞了个空。
冷轩沉默地“注视”着那些规则褶皱,他的剑意核心微微鸣动。
他能感觉到,那些褶皱并非无序,其内部蕴含着某种极致的“扭曲”与“张力”,若能理解其结构,或许他的“定义之刃”能变得更加……精准?“它们,有‘纹路’。”他简短的意念传来。
林默则是挠头(意念层面的):“陈兄,你这‘看’世界的方式也太费脑子了。我就感觉像是掉进了一个用光线织成的、超级复杂的蜘蛛网里。”
陈凡没有过多解释,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对那些规则褶皱的分析中。
范畴论给了他一个宏观的、关系的视角,让他能定位这些“奇点”。
但要想真正利用它们,就像冷轩隐约感觉到的那样,需要理解其微观的、局部的结构,需要一把能够剖析“弯曲”和“纹路”的……手术刀。
他的意识,再次沉入前世那些零散的数学记忆碎片。
微分几何……流形……切空间……黎曼度量……协变导数……这些词汇如同沉在水底的珍珠,被他一点点打捞起来。
流形,简单理解,就是局部类似欧几里得空间的拓扑空间。
比如一个球面,在蚂蚁看来,它爬的那一小块地方就是平的。
这逻辑封装盒的内壁,这些规则的“基底”,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高维的“流形”?
而那些规则褶皱,就是这流形上“弯曲”程度特别高的区域?
切空间,就是流形上某一点处,所有可能运动方向的集合。
可以想象成在球面上某一点,插上一把把所有可能切线方向都标出来的“伞”。
如果能找到规则褶皱处的“切空间”,是否就能理解在那一点,规则可能“变化”的所有方向?
黎曼度量,定义了流形上如何测量长度和角度。
在这规则的底层,是否也存在某种“度量”,定义了不同规则概念之间的“距离”和“夹角”?
掌握了它,是否就能精确测量规则褶皱的“曲率”?
协变导数,则是在弯曲空间里做“微分”的正确方式。
在平直空间里,直接求导就行,但在弯曲空间里,需要考虑空间本身的弯曲带来的影响。
要想对规则褶皱进行“微调”,是否就需要这种适应了“规则弯曲”的微分工具?
一个个概念在陈凡的意识中碰撞、组合。
他的范畴结构开始自发地调整,那些代表“态射”的箭头,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开始尝试携带更多的信息,比如“方向”,比如“变化率”的雏形。
他尝试着,将范畴论中的“态射”,与微分几何中“切向量”的概念进行融合。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尝试。态射是范畴的核心,描述对象间的抽象关系;切向量是几何的工具,描述空间某一点的局部方向。
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陈凡此刻的感知中,规则本身既是关系的集合,也构成了某种抽象的“空间”。
那么,描述规则变化的“方向”,是否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携带了“几何信息”的“态射”来表示?
他凝聚意念,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范畴网络中的一条“态射”箭头,缓缓靠近一处相对平缓的规则区域。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立连接,而是尝试让这条“态射”箭头,去“感受”那条规则脉络本身的“弯曲”。
嗡……
态射箭头轻微震颤起来,箭头本身开始变得不再笔直,而是随着规则脉络的起伏,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弯曲”。
同时,一股关于那条规则“局部变化趋势”的模糊信息,顺着箭头反馈回了陈凡的意识核心。
成功了!虽然极其初步,但他确实让“态射”承载了几何信息!
“态射……在弯曲?”苏夜离敏锐地感觉到了那条箭头的异样。
“不是弯曲,”陈凡的意念带着一丝兴奋的颤抖,“是它在‘贴合’规则的几何结构!它在变成……‘切态射’?”
他创造了一个新词。
这意味着,他的范畴结构,开始从纯粹的代数关系网络,向着兼具几何特性的“范畴流形”雏形进化!
但这仅仅是开始。
处理平缓规则区域相对容易,真正的挑战,是那些复杂的规则褶皱。
陈凡将目标锁定在一处较小的、但结构典型的规则褶皱。
他调动起数条初步具备“切态射”特性的箭头,从不同方向,小心翼翼地探向那处褶皱。
如同几个盲人,试图用手去触摸一头复杂雕像的局部,拼凑出整体的形状。
反馈回来的信息瞬间变得混乱而狂暴!
那处规则褶皱内部,各种数学概念(无限、极限、自指)激烈冲突,导致其“弯曲”程度极高,甚至存在类似“奇点”的结构,任何试图穿透的感知都会在那里被扭曲、撕裂。
噗!噗!
接连两条“切态射”箭头在接触到褶皱核心区域的瞬间,因为无法承受那巨大的信息冲击和几何畸变,直接崩溃消散,连带着陈凡的意识也一阵刺痛。
“不行!太乱了!就像一团被猫玩过的毛线球,根本理不清头绪!”
林默光是看着那反馈回来的、扭曲混乱的几何信息,就感觉头大如斗。
“需要更强大的工具……”陈凡没有气馁,反而更加专注,“需要定义那里的‘度量’,需要能在那种极端弯曲环境下依然有效的‘微分’……”
他回想起黎曼度量和协变导数的思想。
在这纯粹的规则层面,“度量”该如何定义?或许……可以利用规则本身之间的“逻辑距离”?
比如,两个相容的规则概念,其“距离”就近;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其“距离”就远?甚至无穷远?
而“协变导数”,则需要一个“联络”,来告诉我们在弯曲的规则空间中,如何将一个点处的切向量(或者说“切态射”)“平行移动”到另一个点,从而进行有意义的比较和微分。
这些想法极其抽象,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陈凡没有退路。
他必须将这些数学思想,在这个由纯粹逻辑构成的环境里,具现化出来!
他开始以自身那简陋的“范畴流形”为核心,尝试构建一个临时的、局部的“黎曼结构”。
他调动那些平缓区域的“切态射”,通过它们反馈回来的信息,艰难地拼凑着规则基底的“度量张量”。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如同在黑暗中凭借触觉绘制一张精密的地图。
他的范畴结构因为超负荷的推演,光芒再次变得明灭不定。
苏夜离的生命法则持续不断地滋养着他,但她能做的也仅限于此。
这种纯粹数学层面的突破,外人很难插手。
冷轩则在一旁,默默地将自身剑意凝聚到极致,他的“定义之刃”虽然无法直接帮助陈凡理解几何,但那极致的“精准”与“界定”之意,无形中为陈凡提供了一个保持思维清晰的道标。
萧九闲得无聊,又开始用爪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挠着内壁,试图再“蹭”点资源,嘴里还嘀咕着:“喵的,等老大搞定了这什么几何刀,本喵非要在这破盒子上挖个洞出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