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群论对称性的暴力破解(1 / 2)
第549章《群论对称性的暴力破解》
脑子像是一锅煮沸的粥。
陈凡感觉自己快要被各种数学符号和规则脉络淹没了。
一边要维持着刚刚受损的范畴结构不散架,像捧着个裂了纹的瓷碗,小心翼翼;
一边还要分心去“听”逻辑封装盒内壁那些规则流淌的声音,试图从里面找出点“调调”来。
“群论……对称性……”他嘀咕着,意念在那张黯淡的光网上缓缓流动,“这破盒子,总得讲点规矩吧?不能全是歪七扭八的疙瘩,总得有点……整齐的地方?”
苏夜离的意念像温润的水,包裹着他那有些不稳的范畴核心。
“别急,慢慢来。你刚才用那什么……几何刀,不是已经撬开一条缝了吗?”
她的声音里带着心疼,陈凡现在这状态,比刚进这盒子时好不了多少,完全是硬撑着。
“喵觉得,这盒子就是个刺猬,浑身是刺,还不让摸。”
萧九瘫在一边,有气无力地甩着尾巴,“老大,要不咱们别跟它讲道理了,想个办法炸了它算了!”
冷轩瞥了它一眼,没说话,但那眼神分明在说“蠢猫”。
他盘膝坐在虚无中,那柄近乎透明的意念之剑横在膝上,剑身偶尔闪过一丝极细微的光,像是在感应着什么。
他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陈凡所说的“对称”。
对冷轩而言,极致的剑道本身就追求一种平衡与完美,那或许也是一种“对称”。
林默则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干着急,围着陈凡那光网般的意识体转圈圈,嘴里念叨着:“对称……对称……哎,陈兄,你看那边那块规则,长得是不是挺方正的?像不像个棋盘?”
他本是随口一说,陈凡却猛地“看”了过去。
那是一块处理“自然数序列”的规则区域,规则光流平稳有序,呈现出一种清晰的、阶梯状的结构。
每一个“阶梯”都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位置”不同。
“等等……自然数……序结构……”
陈凡的意识核心猛地亮了一下,“序结构本身就蕴含了一种‘平移不变性’!如果把每个自然数看成一个点,那么加一个固定数(比如加1)这个操作,就是一个保持序结构不变的‘变换’!”
他像是抓住了什么,立刻将感知聚焦过去。
在他的范畴视野中,那块代表自然数序结构的规则区域,其内部的光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重复的“模式”。
这种重复,就是一种最基础的对称性!
而所有保持这种结构不变的变换(比如加1,加2……),它们本身也能构成一个集合,并且这些变换之间可以复合……这,这不就符合“群”的定义吗?
一个极其简陋的、由“加法”生成的循环群!
虽然这只是最基础的对称群,但证明了这逻辑封装盒的规则体系内,确实存在可以用群论来描述的结构!
“找到了!虽然只是个小的……”
陈凡兴奋地将这个发现分享出去。
“喵?就这?加来加去的群?这玩意能帮我们出去?”
萧九表示怀疑。
“它是一个‘子群’,”陈凡解释道,“就像一块砖头。整个封装盒可以看作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群,由无数这样的‘子群’构成。如果我们能找到那个最关键的核心子群,或者理解这些子群是如何‘作用’在整个规则体系上的,也许就能找到那个‘锁眼’!”
思路打开了。
陈凡开始像个小偷一样,在逻辑封装盒的内壁上四处“摸索”,寻找那些呈现出明显对称模式的规则区域。
他找到了代表“整数加法”的规则,其对称群比自然数更丰富(包含了减法,形成了无限循环群)。
他找到了代表“模n剩余类”的规则,其对称群是一个阶数为n的有限循环群,规则光流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他甚至找到了一小块处理“等边三角形旋转”的规则(不知是哪个宇宙物理法则的基础),其对称群是三元循环群,规则光流每120度重复一次模式。
这些发现让他的范畴结构恢复速度都加快了几分,因为理解和连接这些具有对称性的规则,似乎比处理那些混乱的褶皱要省力得多,而且这些对称结构本身就像坚固的节点,稳定着他的“关系网”。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些子群太多了,五花八门,散落在内壁各处。
它们像是门上一堆无关紧要的装饰铆钉,而不是那把关键的“锁”。
“太多了,太散了,”陈凡感到有些头疼,“就像知道了一堆零件的型号,但不知道它们是怎么组装成一把锁的。”
“需要找到它们共同的‘作用’方式,”
冷轩突然开口,他的意念如同出鞘的剑,带着锋锐的洞察力,“或者说,找到那个被所有对称变换都‘保持不动’的东西。”
陈凡一愣,随即恍然。
对啊!群论的核心之一,就是研究群在集合上的“作用”,以及那些在群作用下不变的“不动点”或“对称中心”!
整个逻辑封装盒就是一个巨大的规则集合(x),而那些子群(G)以各种方式作用在x上。
如果能找到x中那个最核心的、被最重要、最庞大的那个对称群所保持的“不动点”,那很可能就是这个封装盒的“核心枢纽”!
或者说,找到那个最大的“对称群”本身!
他的感知再次投向内壁,但这次不再关注单个的对称模式,而是试图去“俯瞰”整个规则体系的宏观结构,寻找那种贯穿始终的、最普遍的对称性。
时间一点点流逝。
陈凡的范畴结构在缓慢修复,对群论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不同的子群通过他的范畴网络连接起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本身也是一种范畴论层面的操作——研究群范畴。
突然,他的“目光”被内壁上一个极其广阔、几乎覆盖了视野所及大半区域的规则结构吸引了。
那是一片处理“逻辑等价”与“恒等变换”的规则海洋!
无数的规则光流在这里交汇,但它们都遵循着一个最根本的原则:A等于A(自反),如果A等于b则b等于A(对称),如果A等于b且b等于c则A等于c(传递)。更重要的是,任何规则,在经过“恒等变换”(即什么都不做)后,保持不变!
这……这简直就是对称性的终极体现!是所有变换中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那个——恒等元!
而保持“逻辑等价”这一基本结构不变的变换,所能构成的群……陈凡的意识剧烈震动起来,那将是贯穿整个数学宇宙底层的、最庞大的对称群之一!
它可能包含着所有能够保持逻辑结构不变的“自同构”!
这个群,或许就是构成这逻辑封装盒的“主对称群”!
找到了目标,但如何利用它?
就像知道国库里堆满了金子,但没有钥匙和力气去拿。
“需要一种‘作用’,”陈凡喃喃自语,“一个能够撬动这个庞大对称群的‘杠杆’……”
他想到了外面那块属于他自己的、蕴含着分形与自指本源的神格碎片。
那是与他同源的力量,其本身也必然蕴含着某种极致的、可能与这逻辑底层相关的对称性(分形就具有尺度变换下的自相似对称性)。
如果……能以那块碎片为“引子”,与封装盒内这个庞大的“逻辑等价对称群”产生“共鸣”呢?
就像用一把特定的音叉,去共振一个频率相同的大钟?
但这个“共鸣”需要媒介,需要一种能够穿透封装盒壁障的“力量”。
他的目光,缓缓落在了自己的范畴结构上,落在了那些连接着不同数学对象的“态射”箭头上。
范畴……研究的是对象间的关系。
而群,可以被看作一种特殊的范畴(只有一个对象,所有态射都是可逆的)。
那么,能否……将他的整个范畴结构,临时地、“伪装”成那个庞大对称群的一个“表示”(representation)?或者说,一个微小的、但结构同构的“子范畴”?
然后,通过这个“子范畴”与外部神格碎片的天然联系,强行引动内部庞大对称群的“群作用”,从内部“撬开”这封装盒?
这个方法极其冒险,近乎异想天开!
这相当于要在内部模拟出外部碎片的部分本质,然后欺骗封装盒的规则体系,让它认为“自己人”在内部发动了符合规则的最高权限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