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汉士之誓(合章)(1 / 2)
陈到觉得脚下的每一块青石板都烫得吓人。
他抬着头,盯着高台上巨大的汉旗,保持着笔直的站姿,大气都不敢出。
有秋蝶落到陈到的肩上,翅膀拂过脖颈,他感觉到了,却没敢抬手拂去。
陈到刚从夷吾书院毕业,通过了部曲武选,成了大汉军事学院的第一批学生。
其实陈到本来进的是‘稷下军学’,但在过了新兵训练之后,刚好赶上军学扩建,升格成了大汉皇家军事学院。
于是,他和同期入学的年轻学生们,站在了那些赫赫有名的将领和官员身旁,一同见证了大汉军学的正式揭幕。
陈到是新兵队列的排头兵。
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徐晃、张郃……
这些名动一方的大人物,现在与陈到站在同一个横列上。
没有各自的旌旗,没有官员仪仗,所有人都站在‘汉’字旗下,只有高台上的大纛绣着‘刘’。
进了学院,那就是都是学生,没有身份地位之别。
校场里有几千人,但却安静无比。
只能听到一个声音。
那个声音说:“……入此门者皆袍泽,此旗之下皆汉军!门内无私名,汉军无贵贱!”
那个声音说:“……男儿当战于边野,功名只应马上得!我等汉军,刀锋向外!凡内斗倾轧者,皆是大汉之敌!”
“同袍同门,皆听我令!”
“举剑!”
台上的人拔剑而出,立在身前。
“唰”的一声,刘备的部曲也全部抽出横刀,刀尖指向天空,竖立在胸前。
这举刀的声音不像是从耳朵传来的,更像是从脚底震响的,嗡鸣声沉重森寒。
整齐的拔刀声后,其它军将也有样学样,拔剑竖立,剑柄落于心脏。
这本就是剑礼,大家都熟悉,只是没法做得像刘备部曲那么整齐。
陈到手握崭新的配发横刀,刀柄贴在胸口,感觉心脏似乎要跳出胸腔。
他偷偷抬起眼皮,隔着刀刃,想看清高台上那个传说中的卫将军。
但卫将军也竖着横刀,阳光射在刀刃上,看不清脸,只看到一个模糊的玄甲身影,似乎与台下的甲士并无二致。
唯有大纛上银色的‘刘’字光芒耀眼。
“随我立誓!”
台上传来的声音再度划破寂静:“我乃大汉之士!”
八百部曲整齐跟随:“我乃大汉之士……”
“只戮大汉之敌!”
“只戮大汉之敌……”
其它军将也跟着有样学样,跟诵誓言,声音逐渐大了起来。
“誓拓土开疆于八荒!”
“宣大汉天威于四海!”
“不负袍泽,不凌汉民!“
“辟疆土于外,止干戈于内!!”
数千人举剑为誓,到最后,已经整齐如一,声震天地。
“誓成!”
“呜——呜……”
绵长而沉重的军号响起。
台上,卫将军收刀还鞘,向着台下躬身行礼。
所有人赶忙整齐地躬身回礼。
陈到也连忙跟着做,动作僵硬得像田里的稻草人。
起身时,他瞥见卫将军在高台上点燃了火堆。
火光升起,似乎烧断了绳索,高台上一块石碑的蒙布落下。
石碑上,鲜红的‘大汉军学’字样出现在烈焰旁。
陈到感觉浑身滚烫,似乎高台上的火点在了自己心口。
汉旗之下,不分贵贱,宣威于外,止戈于内,这才是汉军该有的模样。
……
大汉军事学院的招生与‘进修’会一直持续。
陈到作为第一批学生,排在赵云身后,领到了一个刻有‘大汉锐士’的铭牌。
这铭牌是他的身份牌,正面有个‘壹’,背面有五个数,一一一一一。
正面的壹,是指大汉军学第一期。
背面的数,是指一营,一部,第一队,第一什,第一个兵。
陈到是排头兵,编号是五个一。
这只是在学院里的编号,也就是学号,并不代表实际军职。
铭牌上没有姓名,但如果能合格毕业,这铭牌会跟随兵士一辈子,既是纪念,也是大汉锐士的证明。
排在陈到身前的赵云,领到的是一一零零零。
零代表本期学员的临时统领,但赵云本身也是学员,只是被选为了这一期一营一部的统领。
这和赵云的实际军职无关,这一部学员的三个临时队率分别是张郃、徐晃、卞秉,他们可不是赵云的手下。
而张郃那一队,几个什长分别是来自济南、平原、东郡等地的军司马,与张郃也一点关系都没有。
陈到所在的什,其中还有几个学员是曲侯和屯侯。
学院内的部曲结构是完全打乱的,只不过新兵没有领军经验,所以临时职务交给了赵云这些来进修的将领。
刘备没有把将领和新兵分开,因为升迁是靠军功,不是靠学习。
不管是将还是兵,无论职位高低,在学院里,大家都是同样的学员。
毕竟学院不是新兵训练营,这里本来就是培养将军的地方。
各部军将既是学生也是老师。
学院里的教练不是固定的,职位不高但经验丰富的老兵同样会作为将领的老师。
无论是陈到这样的新兵,还是关羽张辽这等大将,在学院里都是学生,也都有机会当老师,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给大佬们上课。
身份、地位、阶层、派系,在学院里都是模糊的。
进了学院之后,所有装备和待遇都是一致的,只有编号不同。
但军令是严苛的。
所有人都要听校长的命令,上课要听教练的命令,临时统领的命令也是有效的。
不守规矩的,不服从军令的,那就摘牌滚蛋,这辈子别想再当正规军了。
不过,如果受了不公正待遇,任何人都可以找刘校长,也就是找军学祭酒刘备举告。
大家都举剑立誓了,如果有人欺压袍泽,被砍死也没人同情,这年头的誓言都是要以命为凭的。
这当然是故意为之的。